有关斯洛伐克修建池塘的首次报告可追溯到十二世纪。十六世纪出版了第一本关于鱼类养殖的手册。该产业生机勃勃的发展发生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养殖鱼类的总产量呈增长趋势:2004年达到1 181吨。渔业在斯洛伐克国家经济中的作用不明显:2004年渔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002%。鱼品消费量也很低,2004年为人均4.2公斤。在斯洛伐克,鱼类养殖包括鲑鱼(冷水鱼类),主要是鳟鱼,和鲤科鱼类(暖水鱼类),主要是鲤鱼的生产。生产以虹鳟和鲤鱼为主,分别占69.5%和29.2%。剩余部分包括食肉性鱼类(0.48%)、中国鲤鱼(0.25%)和其它鱼类(0.53)。鲑鱼养殖是在将近26 600 m3 的特殊养殖单位(水道、水池、网箱等)中进行的。可以利用面积大约为1 600公顷的池塘和500公顷小型水库养殖暖水种类。该部门的从业人员大约有760人。斯洛伐克鱼类产量的很大一部分被用来进行鱼类放养。未来产量具有增长的潜力。然而,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本文件对它们进行了论述。一个特殊的限制因素是鱼类养殖和环境之间在利益方面的冲突。
斯洛伐克是一个内陆和多山的国家,位于波罗的海(作为维斯瓦河支流的杜纳耶茨河)和黑海(多瑙河)流域。有干流29 748公里,287座蓄水坝,水面面积总共为227 km2。除河流之外,还有超过1750 km的排水、灌溉和人工水渠和进水口。另外还有450余个养鱼设施和200余个天然湖泊。 斯洛伐克共和国水产养殖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二世纪,首次报告涉及池塘建设(Holcík, 1998年)。在中世纪,除了修道院和牧师住宅之外,渔业社区还修建池塘。在十五和十六世纪,由于产量高,池塘比耕地更为重要。为了强调池塘在斯洛伐克古代的存在,Jan Dubravius(奥洛穆茨主教,奥洛穆茨现属于捷克共和国)撰写了一本题为《关于池塘》的书。它是该国最早出版的有关鱼类养殖的书籍之一。 当时在Záhorie区以及在Kosice、Humenné、Michalovce 和 Gbelce等城市周边修建了许多大型池塘。土耳其对斯洛伐克南部地区的入侵中断了其鱼类养殖的发展(Holcík, 1998年)。北部地区的池塘建设也停止了。池塘主要由Orava、Turiec和Trencín地区的贵族修建(Kirka, 1996年)。在十六世纪的立陶宛属地修建了一个池塘系统(据说有19-32个池塘)。十七世纪在Banská Stiavnica镇附近修建了著名的tajchs水塘,至今仍被用来养鱼(Cíhar, 1983年)。在土耳其占领南部地区的同时,北方贵族领导了大规模的反国王浪潮,它阻碍了鱼类养殖的发展。池塘被拆除并改为牧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上半叶。 斯洛伐克共和国的鱼类养殖业在十九世纪下半叶重新启动。十九世纪末,孵化场(鲑鱼)的数量为25个,而到1913年时,这一数量达到81个,生产能力为1200万枚鱼卵。但是孵化场数量在1934年减少到38个(Randík, 1968年)。据称池塘面积在二十世纪初为400公顷左右(Dyk等,1956年)。据报告,1948年池塘水面面积为292公顷,产量为20吨(Fekete, 1951吨)。一个概念性的计划是在斯洛伐克领土上建设一批新的池塘,面积为2万公顷。该计划由国家渔业局在小规模上付诸实施,该局于1954年成立,约有250名雇员。1989年之后,国家渔业局下属的各个中心被私有化。二十世纪末,鱼塘总面积为1200公顷(Volcek等, 1961年)。鲑鱼养殖的发展主要由斯洛伐克钓鱼者协会负责。1983年,斯洛伐克有14个孵化场,其中11个用于鲑鱼生产(Pokorný等, 1992年)。
目前有760人受雇于水产养殖业,868人受雇于加工部门。在水产养殖从业者当中,85%为男性,15%为女性。大约有30%是全职员工,其余的为季节工。大多数人都在职业培训班、学院和/或大学接受过有关渔业方面的教育。
在斯洛伐克目前只有私人企业和公司从事淡水养殖生产。据农业部报告,2004年有33个养鱼场开展鲤鱼(暖水种类)的池塘养殖,包括食肉性鱼类,如白斑狗鱼、梭鲈和欧鲇。在这些养鱼场中有15个为家庭所有,14个属于合作社,4个由公司经营。共有32个养鱼场采用精养系统,养殖鲑鱼(冷水种类),其中包括茴鱼和小体鲟。在它们中间,15个为家庭拥有,14个为合作社所有,3个为公司所有。 池塘养殖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南部的低洼地。鲑鱼养殖场主要位于斯洛伐克共和国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山麓地带。2004年,用于水产养殖的池塘和小水库的水面总面积达到2 100多公顷。在同一年,鲑鱼养殖设施,如育苗池、水道、网箱等的生产水平达到23 000 m3。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主要养殖种类,占总产量的约70%。16-24个月后的上市规格为(活重)250 g或以上。通过从孵化场购买孵化卵获得虹鳟的鱼苗,但也可在孵化场养至早期阶段。之后,鱼苗被放入育苗池和/或专用室内养殖设施进行培育。鱼长到6个月时可移至室外的水道和池塘中饲养。鳟鱼的生产使用混合颗粒饲料。 鲤鱼(Cyprinus carpio)的产量占总产量的近20%。在3-4个生长季节之后,鲤鱼达到(活重)2 kg或以上的销售规格。通过在孵化罐中孵化鱼卵,可批量生产鲤鱼鱼苗。孵化后的早期鲤鱼苗被放入水槽或转移到专用的鱼苗池中饲养,它们在那里被养至一龄。一年之后,鲤鱼被转入室外池塘。大多数鲤鱼生产依靠天然食物 – 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还可采用主动饲喂,在夏季主要使用谷类。在混养种群中,除鲤鱼外还有银鲫(Carassius gibel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鳙鱼(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丁鱥(Tinca tinca)和一些食肉鱼类,如白斑狗鱼(Esox lucius)、梭鲈(Sander lucioperca)和欧鲇(Silurus glanis)。此外,在海拔较高地区,单养系统中还养殖褐鳟(Salmo trutta fario)。
褐鳟通常在海拔较高地区的鳟鱼养殖场进行养殖,主要使用特殊养成设施,如育苗池、水道、网箱等。水池和水道是最常用的特殊养殖设施(大约60%),其次是网箱(约30%)。由特殊养殖设施生产的上市鱼产量达到70%左右。除了适于销售的鱼类之外,还特别养殖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is)、褐鳟(Salmo trutta fario)和茴鱼(Thymallus thymallus)供在垂钓场放养。
在1989年之前,商业性鱼类生产由国家渔业企业持有和经营。国家渔业企业被解散之后,将鱼类养殖业转让给私营公司。目前超过70个已注册和获得许可的公司从事鱼类养殖生产,其中半数养殖鲑鱼(包括茴鱼),另一半则生产鲤科鱼类(包括白斑狗鱼、梭鲈和欧鲇)。根据斯洛伐克共和国统计局的报告,2004年养殖场生产的商品鱼总产量为1 181吨。产量中的大部分是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 69.3%),其次是鲤鱼(Cyprinus carpio - 20.2%)。其余部分(约10%)包括银鲫(Carassius gibelio)、白斑狗鱼(Esox lucius)、褐鳟(Salmo trutta far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斯洛伐克东部的一个温水养鱼场生产尖齿胡鲇(Clarias gariepinus)。2003年的产量为微不足道的2.6吨。此外还生产少量的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is)、丁鱥(Tinca tinca)、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欧鲇(Silurus glanis)和梭鲈(Sander lucioperca)。表1为养殖鱼种的清单。 表 1. 2000-2004年期间养殖鱼种产量(吨)
根据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下图显示了 斯洛伐克 水产养殖的总产量:
市场对国产鱼类、进口海水鱼类和淡水鱼均有需求。斯洛伐克的国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仅能满足国内消费需要。鲤鱼(Cyprinus carpio)则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因此,在需求高涨的圣诞节期间,需要(主要从捷克共和国)进口鲤鱼。进口产品包括所有海水鱼类及海鲜产品(甲壳类和软体类)。根据斯洛伐克共和国统计局的报告,2004年鱼和鱼产品的总进口量超过14 900吨,其中63.8%为加工鱼和鱼片、23.8%冷冻鱼、8.6%活鱼、2.2%新鲜和/或冷藏鱼,以及1.1%为鱼干、咸鱼和熏鱼。出口的鱼和鱼产品占全部鱼产量的25%以上,2004年达到298吨。 在2004年,人均鱼品消费量为4.2 kg/年,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一水平较低,原因是从传统上讲,只在圣诞节时才食用鱼(大多为鲤鱼)。在斯洛伐克,人均4.0 kg的鱼品消费量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尽管推荐的消费量为每人6.0 kg。在斯洛伐克共和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中,鱼肉占3%。各州的鱼品消费水平不尽相同。西南部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鱼品的消费量也相对较高。
渔业和水产养殖在斯洛伐克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非常有限。2004年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3%(13.7亿美元),而渔业和水产养殖仅为0.002%(8 220万美元)。斯洛伐克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14亿美元。低地的池塘养殖和高地的鳟鱼养殖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将当地人口留在家乡。除了其社会作用,水产养殖还促进休闲娱乐、农村旅游业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发展。
自2003年5月以来有两个部负责斯洛伐克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与欧盟相关的水产养殖和内陆渔业生产由设在布拉迪斯拉发的斯洛伐克共和国农业部主管。国家水产养殖和内陆渔业管理局隶属于动物产品部。鉴于该产业规模太小,因此未设州级中心。在斯洛伐克共和国于2004年成为欧盟成员后,欧盟渔业指导基金提供的结构性资源,除了在其他方面提供援助,还促进水产养殖部门的现代化。根据该基金要求,斯洛伐克在其农业和农村发展执行计划(渔业措施)中制定了水产养殖和加工部门现代化的措施。 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国家兽医和食品管理局负责健康和卫生工作,并由州(布拉迪斯拉发、特尔纳瓦、尼特拉、特伦钦、班斯卡-比斯特里察、日利纳、普雷绍夫和科希策)负责组织。在地区兽医和食品管理局中还设立了州兽医和食品管理局,负责对各个养殖场逐一进行检查。 位于布拉迪斯拉发的斯洛伐克共和国环境部负责休闲渔业和水资源管理。根据斯洛伐克共和国环境部的授权,渔业管理的部分工作还由斯洛伐克垂钓者协会负责。该协会创建于1926年,目前成员包括来自全国的122个地方垂钓组织。斯洛伐克的垂钓协会负责颁发捕捞许可证、进行水域放养并实施条例。水产养殖部门由斯洛伐克鱼类养殖者协会管理。该协会于1999年建立,拥有17个成员,涉及鱼类养殖、加工业、贸易、水产学校和渔业研究等领域。斯洛伐克鱼类养殖者协会的鱼产量占斯洛伐克共和国鱼类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鱼类养殖由第139/2002号渔业法管理。目前正在制定一项有关水产养殖的新法案,它将为渔业养殖规定条件。在立法,包括渔业法中,与水产养殖业相关的内容包括:
目前在斯洛伐克尚未建立专业的渔业研究所。前布拉迪斯拉发渔业和水生生物研究所在1990年被拆分为“渔业和水产养殖研究所”及“鱼类学部”,后者现在是斯洛伐克科学院动物学研究所的一部分。负责开展渔业和鱼类学研究工作的单位包括斯洛伐克科学院动物学研究所(布拉迪斯拉发)和一些大学,如布拉迪斯拉发的Comenius大学(动物学系和生态学系)、尼特拉的斯洛伐克农业大学(禽类科学和小型动物饲养系)、普雷绍夫的普雷绍夫大学(生态学系)和科希策的兽医大学(寄生虫学和鱼、蜜蜂、狩猎动物疾病研究所)。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亦从事鱼类学研究,而且还提供和保存来自全国的鱼类区系文献资料(目前鱼类收集品的数量超过10万个)。在尼特拉的动物生产研究所(Castá和 Velcice的工作地点)中开展鱼类养殖和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该研究所实施一些水产养殖项目,例如受保护鱼类的人工饲养和基因形态学分析 – 特殊条件下的野生鲤鱼“sazan”,小体鲟的人工育种,采用激素繁殖小体鲟,利用人工繁育的小体鲟鱼苗进行放养,尖齿胡鲇的人工育种等。 水产养殖和渔业教育工作由不同级别的研究单位负责。较低一级的渔业和水产养殖教育形式是Príbovce渔业和水产养殖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实用培训,提供为期三年半的鱼类养殖课程;另一个学校是在Ivanka pri Dunaji的农业技术高中,该校提供为期四年的渔业和鱼类养殖课程。 较高一级的水产养殖和渔业培训由一些大学的学士学位课程提供。另外还提供硕士和博士一级的研究生培训课程。尼特拉的斯洛伐克农业大学提供水产养殖课程;布拉迪斯拉发的Comenius大学和普雷绍夫的普雷绍夫大学设有鱼类学课程;科希策的兽医大学则教授鱼类养殖和疾病课程。
1989年之后的社会和政治形势导致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和国家渔业局的解散。结果是90年代鱼类产量的迅速下降。过去五年来,斯洛伐克的鱼产量不断增长。这是该部门转型和恢复的积极征兆。在过去的几年里修建了许多小型家庭养殖场,主要集中在鲑鱼养殖方面。大型养鱼场的管理仍由1989年之前同一批人负责。然而,有些鱼塘则由其买主管理,但他们没经验和/或从未接受过鱼类养殖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鱼产量的下降。 鱼类养殖的一个制约因素是自然保护与鱼类养殖利益之间的冲突。养鱼塘是极好的湿地生态系统,而那里有着许多受保护的动植物。国家的自然和土地保护制度以及非政府组织均限制鱼类养殖活动,目的是保护水生鸟类。尽管如此,养殖渔民遭受的损失没有充分得到补偿。在这方面,欧洲立法(鸟类保护区、生境指令 - Natura 2000 生态网络 – 和水 –流域综合管理)是对水产养殖发展的一个新的危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ndreska, J. 1987
. Fishery and its traditions.
SZN Praha, 1987, 208 pp. (in Czech). Čihař, J. 1983
. About fishes and fishing.
Práce Praha, 1983, 256 pp. (in Czech). Dyk, V., Podubský, V. & Štedronský, E. 1956
. Our fishery fundamentals.
SZN Praha, 1956, 528 pp. (in Czech). Fekete, Š. 1951
. Fishpond management in Slovakia.
"Oráč", Rol'nícke vydavatel'stvo, Bratislava, 1951, 95 pp. (in Slovak). Holćík, J. 1998
. Ichthyology.
Príroda Bratislava, 1998, 315 pp. (in Slovak). Kirka, A. 1996
. A history review of Slovak fisheries I.
Pol'ovníctvo a Rybárstvo, 1996, 48(8):31 (in Slovak). Kirka, A. 1996
. A history review of Slovak fisheries II.
Pol'ovníctvo a Rybárstvo, 1996, 48(9):29-30 (in Slovak). Kirka, A. 1996
. A history review of Slovak fisheries III.
Pol'ovníctvo a Rybárstvo, 1996, 48(10):28-29 (in Slovak). Pokorný, J. Dvořák, V. & Šrámek, V. 1992
. Artificial fish farming. Informatorium Praha, 1992, 269 p. (in Czech). Randík, A. 1968
. Looking for game and fish in Slovakia.
Šport, 1968, 144 p. (in Slovak). Volćek, L., Hlava ćka, Š., Sedlár, J. & Varjú, Ž. 1961
. Cooperative ponds care.
Pôdohospodárske vydavatel'stvo Bratislava, 1961, 48 p. (in Slovak).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the Slovak Republic, 1999, 2002 and 2004.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Slovak Republic.2004
. Report on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tor in the Slovak republ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