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遗传资源

粮农组织森林遗传资源工作年表

20世纪50年代

粮农组织开始开展森林遗传资源方面的工作并发行了若干技术出版物(例如《粮农组织林业发展文集》中出版的《森林树种处理》(1955)和《物种选择》(1958),以及《粮农组织林业与林产品研究》中出版的《森林树种改良遗传学》(1958))。作为粮农组织林业工作的一部分,向各国提供了技术援助,帮助它们加强对树木遗传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能力。在整个50年代,粮农组织的林业与森林工业期刊《Unasylva》上也刊发了有关森林遗传资源问题的若干文章。

20世纪60年代

粮农组织开展协调,于1964年对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进行了一次国际种源试验。根据粮农组织大会第14届会议的要求,1968年成立了森林基因资源专家小组。其职责是“协助规划和协调粮农组织在探索、利用和保护林木基因资源方面的努力,尤其是协助编制详细的短期和长期行动计划”,同时向成员国政府提供信息”。同年举办了专家小组第一次会议。1969年,作为丹麦与粮农组织一个合作项目的一部分成立了丹麦国际开发署森林树种中心。

20世纪70年代

粮农组织启动了一个大规模国际项目,对柚木(Tectona grandis)进行种源试验。粮农组织为从南亚和东南亚的自然种群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地方品种中采集柚木种子提供了支持,并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16个国家进行了种源试验。还支持了若干其他物种(如地中海和热带松树)的种子采集工作。1973年出版了第一期《森林遗传资源公告》,而1975年举办的专家小组第三次会议建议开展一项全球森林遗传资源计划。第二版《桉树栽培》于1979年出版。

20世纪80年代

粮农组织继续支持各国采集各种树木物种的种子(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金合欢树,澳大利亚的桉树以及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共43种干旱和半干旱区树种)并为这些树种进行了国际种源试验。粮农组织和丹麦国际开发署林木种子中心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关于树种改良、种子处理和植树造林方面的培训课程。1985年出版了《森木种子处理指南》。粮农组织还与合作伙伴和若干国家协作,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森林遗传资源原生境保护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

粮农组织促进了在亚洲采集印楝树(Azadirachta indica)种子以及为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树种开展种源试验方面的国际合作。1993年,粮农组织出版了一篇关于热带森林管理中遗传资源保护的林业论文,并开启了开发世界范围森林遗传资源信息系统的工作。对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南太一系列国家提供了国家一级活动的支持。粮农组织还对非洲、高加索和中亚、欧洲及南太建立区域和次区域森林遗传资源网络做出了贡献。

21世纪前十年

以粮农组织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支持的活动为基础,供编写了78篇关于森林遗传资源的工作论文。粮农组织还对亚洲和拉丁美洲建立森林遗传资源区域网络做出了贡献。粮农组织、丹麦国际开发署林木种子中心与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合作出版了三卷森林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准则。粮食及农业遗传资源委员会(遗传资源委)于2009年设立了政府间森林遗传资源技术工作组。 

21世纪第二个十年

粮农组织与合作伙伴协作,根据国别报告、一系列区域研讨会和专题研究成果编写了历史上第一份《世界森林遗传资源状况》。根据评估,粮农组织大会在2013年第38届会议上通过了《森林遗传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开发全球行动计划》。2017年,遗传资源委通过了用于监测全球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森林遗传资源目标、指标和检验指标。遗传资源委于2019年批准了编制森林遗传资源国家战略的自愿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