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抗灾力成为菲律宾农业生计新常态的一部分

粮农组织帮助受灾社区恢复农业生计。

重要事实

菲律宾棉兰老岛农业和渔业家庭对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并不陌生。四十多年来,不断发生的武装冲突破坏了他们的生活和生计,使他们一再面临流离失所的困境。在过去五年间,该地区还受到强台风、大面积洪水和干旱的袭击,导致这些家庭的困境进一步恶化。

在新西兰政府300万美元赠款的支持下,粮农组织正在帮助哥打巴托省的10475个农业和渔业家庭恢复生计。该项目旨在帮助五个镇(艾留山、卡巴坎、米德萨亚普、皮格卡瓦扬和皮基特)的小生产者重建农业生计,并提高其抵御灾害和气候变化的能力。

在2011年之前,菲律宾棉兰老岛很少受到强台风的袭击。它被视为农业生产的最佳地带,吸引了数家大型国际公司。然而,过去五年来,情况急剧变化。该地区大多数从未被极端天气事件困扰的农民和渔民,现在发现自己很容易受到“新常态”的伤害。

在有些地区,武装冲突迫使人们逃离家园并放弃生计,致使形势更为严峻。

“每次战斗都给我们的生计造成很大的影响。当我们撤离时,也不得不放弃农场和作物,如水稻和玉米,”米德萨亚普镇的农民塔拉米德(Talamid Madaliday)说。

来自艾留山镇的稻农诺里(Noli Calapate)讲述了极端天气状况如何影响社区的农业活动:“我们受到干旱的影响,有时候缺水导致我们无法及时种植。在雨季,我们的作物有时也受损,因为我们无法控制洪水。”

塔拉米德和诺里都来自棉兰老岛中部的哥打巴托省。该省是最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

在新西兰政府300万美元赠款的支持下,粮农组织正在帮助棉兰老岛像诺利和塔拉奇这样的农民和渔民恢复生计,增强抵御极端天气事件和武装冲突的能力。

哥打巴托农民向气候智能型转变
粮农组织开办的气候智能型农民田间学校正在帮助社区改变水稻、玉米和蔬菜的生产方式 - 这些作物遭到近期干旱和洪水的严重破坏。

通过实用教学,这些农民田间学校致力于推广旨在加强抵御力的方法。课程包括农场实地培训、气候信息利用和当地天气咨询、技术示范和田间活动。实际练习占活动安排的一半。通过这种方式,学员能够亲自观察,集思广益制定解决方案,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从而解决与各种挑战相关的问题。

“通过培训,比如参加灾害问题研讨会,我们掌握了许多新的方法。我们学习如何使用雨量计,如何防治老鼠、稻黑蝽等破坏作物的病害虫,”曾在农民田间学校学习的艾留山镇农民玛丽菲(Marie Fe Valeroso)解释说。

新西兰驻菲律宾大使馆使团副团长马修·戴维克(Matthew De Wit)在向米德萨亚普镇的农民介绍情况时指出:“这个项目的重点是教育。利用粮农组织和专家们就如何更好地实现农业变革方面共享的所有信息、经验和知识,并将这些经验介绍给社区,从而创造一种交流与学习的文化,这将是确保本项目发展和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地政府的农业推广人员也参与粮农组织农民田间学校的管理工作,并从中获得实际经验,以便他们效仿这一活动。

菲律宾特殊问题副国务秘书迪兰加伦(Ranibai Dilangalen)在代表菲律宾农业部致辞时感谢粮农组织和新西兰:“我们期待着在争取稻米自给自足从而实现粮食安全方面继续携手合作。”

恢复生计
除了减少灾害风险和提高气候抵御能力方面的培训活动之外,粮农组织还与农业部和地方政府合作,发放投入物,帮助艾留山、皮基特、米德萨亚普、卡巴坎镇和皮格卡瓦扬诸镇的10475个种植户和捕鱼户重建生计。这些投入物包括水稻、玉米和蔬菜种子,以及果树苗、肥料、干燥网、小型农具、收获后设备、牲畜和家禽、罗非鱼鱼苗和刺网。该项目预计将持续到2017年10月。

“我们感谢粮农组织和新西兰人民。我们学会了如何改进耕作方法,而且他们还给我们提供了大米、玉米和雏鸡等投入物,”塔拉米德说。

“我们可以用粮农组织提供的种子进行播种,而无须自己掏钱购买,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省下来的钱用来克服厄尔尼诺给我们的村庄造成的困难,”玛丽菲补充说。

粮农组织在棉兰老岛的工作
自2015年以来,粮农组织按照其棉兰老农业和农业企业战略计划框架在该区域开展活动。这项计划为该国实现和平与发展目标提供支持。在此框架下实施的活动旨在促进小农摆脱生计型生产模式,帮助落后地区与更先进的城市之间建立联系,加强农业生计抵御危机和气候影响的能力,从而促进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增长。

分享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