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 05/9


商品问题委员会

第六十五届会议

2005年4月11-13日,意大利罗马

农产品市场近期的发展

引 言

1. 根据商品问题委员会的职权范围,本文件审议了主要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发展状况1。总的来说,农产品的国际价格继90年代中期之后的长期持续下跌后开始缓慢回升。但是,大多数商品的实际价格仍然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上,其较长期发展趋势继续走低。易变性继续构成商品价格行为的主要特征。本文最后概述了应对这些价格行为特征的一些战略性考虑。目的是为讨论有关商品问题的国际行动重点奠定基础,指导粮农组织的工作计划。

商品价格的发展变化

2. 按年度而论,2003年的小麦平均价格与2002年相似,但是,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期间,小麦价格的上涨导致了2004年平均价格高于2003年的水平。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公布的小麦指数的变化也反映了这一变化 (基期为1997/98年-1999/00年7月/6月=100),2002年和2003年期间,指数保持平稳为114点,但2004年上升6点达121点。总之,由于受到冬小麦有利耕种条件的影响以及加拿大和欧盟提供大量供应,加之来自阿根廷和澳大利亚新收作物的上市,国际小麦价格于12月开始下降。

3. 粗粮的平均价格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开始上升,但由于创记录的世界产量和大大增加的世界出口供应,近几个月粗粮价格开始下滑。粮农组织玉米指数 (1997/98 -1999/00年7月/6月=100)在2004年平均为114,比2003年和2002年分别上升7%和14%。尽管美元疲软和又一年燃料乙醇生产需求旺盛,美国出口价格仍然受到压力,销售仍未达到预期水平。玉米市场继续受压,这不仅是由于玉米供应量大,而且是因为廉价饲料小麦可供量和从美国湾至远东的运费增加。

4. 尽管世界稻米产量增加,但世界稻米出口供应紧张,致使2004年的价格大幅回升。粮农组织各种稻米价格指数(1998-2000=100)从2003年平均82增加到2004年的104。2004年世界稻米贸易量估计为2610万吨(大米当量),低于2003年的2770万吨,原因是一些主要供应国尤其是中国、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出口供应量下降。世界稻米消费量2004年再次超过产量,世界期末库存估计为9900万吨,降低了400万吨。下降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和泰国。预期市场行情仍然紧张,2005年国际稻米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

5. 油籽、油粕和油的国际价格仍然变化无常。在2003-04年度(10月-9月)上半年,价格延续前两年的强劲涨势,主要由于产量继续下降,库存水平异常低和需求持续增长。亚洲的需求增幅最大,特别是中国,其需求现占全球需求量的近20%。非食品用途,主要是欧盟和美国的生物柴油用途使总需求增加。截至2004年4月,油饼/油粕和油脂的价格分别上涨到1980年和1998年以来未曾见过的水平。大豆价格于2004年3月上涨到15年来的最高水平,随后其它油籽和油粕的价格也相继上涨。然而,由于近期价格连续上涨,预期2004-05年油籽产量大幅回升,价格上扬受阻。到2004年10月,粮农组织油籽价格指数从4月水平上降低了1/3。油粕价格也相应下跌,但由于预期油的需求保持坚挺,油价居高不下。全球油粕需求和贸易继续反映畜牧生产趋势并受到疾病爆发的不利影响。

6. 全球肉类市场在2002-04年期间的特征是相当不稳定,市场价格波动和牲畜疾病爆发,致使各国政府采取保护畜牧部门的政策。牲畜疾病的爆发,加之汇率的变化,促使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区即南美洲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从2000年的13%估计增加到2005年的28%。粮农组织贸易额加权的肉类价格指数2004年中期上升到8年来最高的水平,这是由于牲畜疾病引起的市场封闭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促使家禽和牛肉的年平均国际价格分别上升24%和12%。但是,价格在近几周已得到稳定,原因是对来自疫区的产品的进口禁令已解除以及可出口的供应也有所增加。尽管由于这一结果,预期肉类的生产及贸易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2004年大部分时间市场普遍封闭和消费者担心食品安全,导致全球肉类贸易量降至1910万吨,估计下降了2%,这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的第一次下降。

7. 从2002年开始的全球生皮价格的下滑持续到2004年,这是由于消费国经济增长减速削弱了对皮革及其制品的需求。欧洲的生产商以欧元购买原材料,但以美元销售其产品,由于欧元坚挺,他们不太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原材料。由于不现实地期望市场加速增长,近年来皮革生产过剩,造成库存水平过高。结果,许多大规模制革商被迫逐渐减少其经营业务。同时,生皮生产继续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绰绰有余地抵消了发达国家的下降。制革产业继续寻求削减其生产成本的途径,包括重新安排生产地点,特别是面向亚洲国家,因为那里的劳动和环境成本较低。

8. 国际奶制品价格2004年全年上涨,从2002年最近的谷底继续爬升。2004年11月粮农组织奶制品价格指数比前一年11月高26%,为1990年以来最高的水平。奶酪的出口价格增长了33%,黄油增长了28%,脱脂奶粉增长20%以及全脂奶粉增长17%。这些增长反映了亚洲国家需求的扩大,其原因是收入增长,而出口供应有限,出口补贴减少。随着2004年价格增长,出口补贴下降-欧盟下降约三分之一,市场递价进一步升高。然而,货币相对美元升值,抵消了主要奶制品出口国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价格上涨。

9. 国际食糖的价格自90年代中期以来呈下降趋势,在1999年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价格下跌反映了市场新的现实,如巴西供应结构的调整导致结算价格下降。由于需求超过供应造成市场供应不足,价格缓慢上升至2003年的每磅9.1美分。2004年全球食糖消费估计连续第二年也是8年内第二次超过全球食糖产量,主要原因是印度和中国歉收以及发展中国家需求继续增长。这一情况使国际食糖协定日平均价格保持为略低于每磅9美分。2004-05年预测的短缺将使价格维持在目前水平上。一些国家对食糖生产的国内支持仍然是主要的贸易政策问题,澳大利亚和巴西已赢得世界贸易组织专家组反对欧盟食糖出口补贴的决定。要求欧洲和美国进行政策改革的压力继续加大。

10. 由于不利的气候条件、作物病害和工业纠纷,拉美国家香蕉供应不足,使香蕉价格在2001年全年和2002年初保持坚挺。由于拉美加地区的出口恢复正常水平而且需求又受到世界经济发展减缓的影响,价格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下跌。2003年全年至2004年初价格持续低落。低价反应了一系列的因素,包括充足的供应、伊拉克战争对海湾贸易的扰乱、昂贵的运费以及美国对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喜好削弱了需求。2004年年中,贸易有所扩大,价格以美元计有所改善。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2006年1月用单一关税制取代欧盟的关税配额制。欧盟最初建议的每吨230欧元的关税反映了欧盟内部与外部价格的估计价差。享受免税准入的非加太国家争辩,这不足以使他们与来自拉美的香蕉进行竞争。拉美供应商认为每吨230欧元关税太高,并反对从目前每吨75欧元的关税水平上提高。

11. 世界柑橘的生产和出口在整个90年代稳步增长,尽管最近橙产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红橘产量的增长更为迅速。世界柑橘消费一直呈现稳步增长,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趋势不同。前者的人均新鲜柑橘消费下降,不仅因为转向消费柑橘产品特别是柑橘汁,而且还因为南半球供应商提供的全年可以获得的水果品种增加产生竞争。供应商根据产品分化-例如有机生产或地理标志一采取生产和销售新战略作出回应。发展中国家新鲜柑橘的消费正在增加,中国入世后尤其如此。贸易政策的改革降低了关税,刺激了消费,但日益重要的植物卫生检疫壁垒及更严格的最高残留量规定抵消了改革产生的利益。

12. 大量柑橘进行加工,主要是加工成柑橘汁。进入国际贸易的主要是橙汁,主要市场是美国、欧洲和日本。人均橙汁消费在发达国家增长较快,但在发展中国家消费水平仍然很低。整个90年代出口稳步增长,但2001年后增长减速。90年代末,巴西和佛罗里达的大量库存抑制了浓缩橙汁的价格,并导致了巴西大型加工厂商之间的价格战。由于收成较小、加工商减少和库存下降,21世纪初价格坚挺。对于新鲜柑橘,果汁产品的分化,主要是加工成非浓缩果汁(NFC),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塑料容器盛装的“鲜切”柑橘销量也在增长。柑橘产品贸易受到了关税升级的阻碍。美洲自由贸易区,特别是自包括了巴西和佛罗里达之后,将会对世界橙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13. 2003年热带水果产量估计约为6400万吨。虽然只有5%作为鲜果出口,但却获得大约23亿美元的出口收入,比2002年增长了25%。芒果、菠萝、鄂梨和木瓜,即进入贸易的主要热带水果的市场大幅增长,价格上升。芒果出口量增长了38%(价值达5.75亿美元),主要是由于芒果产品的需求增长。世界菠萝产量在2003年下降,但国际贸易却增长了18%,达330万吨,价值为19亿美元-增长了32%,原因是供应紧张,需求却继续上升,导致价格上涨。菠萝产品出口额在2003年增长至11亿美元。世界木瓜贸易额在2003年增长了24%,达1.62亿美元。然而,巴西出口的大幅增长,抑制了欧洲的价格。

14. 供过于求、需求疲软及库存增加,使国际咖啡价格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下跌了58%。持续的低价造成供应减少,结果最近价格有所回升。咖啡价格在2001年至2004年11月上升了33%,2003/2004作物年度的总产量降至600万吨,为1998/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4年12月,咖啡报价自2000年7月以来第一次超过每磅1美元。2004/2005年度类似的收成前景可能导致价格保持继续上升趋势。咖啡产业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保持住良好的市场条件,以避免重蹈高涨和崩溃的覆辙。咖啡市场结构已发生变化,这是由于一些萧条因素造成的,包括高成本生产者退出咖啡产业和采取了刺激需求的几种产品分化措施。

15. 可可豆的价格在1999/2000年和2002/03年期间上涨了一倍多,达每吨1873美元,原因是生产和库存减少。但是,估计2003/04年有240 000吨的剩余,为14年来最高水平,致使价格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下跌了18%,平均每吨为1553美元。2004/2005年的预测表明生产和出口将进一步增长。世界可可磨制量预计于2004/2005年达310万吨,北美和欧洲消费国占主导地位。欧洲和北美的可可磨制量预计将分别增加3%和2%。可可生产国的可可加工比重日益增加,预计科特迪瓦2003/2004年度比1999/2000年度多加工30%的可可,加纳多加工29%。

16. 尽管在过去三年中茶叶的生产创纪录,但价格相对稳定,主要是由于俄联邦及发展中国家对茶叶的需求增加。茶叶贸易继续扩大,在2003年达到26亿美元。粮农组织2003年的综合价格平均为每公斤1.51美元,比2002年高2%,但比2001年低4%。茶叶生产国正在增加茶叶加工和包装,作为增加附加值战略的一部分。肯尼亚在2002-2004年期间将其增值茶叶出口从不到总销售量的5%增加到约12%。同样,欧洲的主要超市连锁店已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生产国加工他们自己品牌的茶叶,以便满足日益增长的特殊茶叶和优质茶叶需求。有机生产增加,中国和印度分别占世界产量的56%和33%。

17. 国际棉花价格继续呈长期跌势。实际上,2004年“棉花展望”A指数是1980年价格的34%,1990年价格的56%。新技术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新供应商和低成本供应商扩大生产,人造纤维产生竞争以及一些发达国家提供国内支持,都促使价格下跌。巴西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对美国棉花政策提出的质疑目前已在审理中。价格在短期内仍然变化无常。2001年11月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为每公斤0.89美元,而在2001-2003年期间,世界棉花价格增长了60%多,于2003年11月达到每公斤1.87美元,主要原因是棉花产量减少和中国纺织厂的消费量增长。但是,特别是自2004年3月以来,“棉花展望”A指数下降,降至2004年12月的每公斤1.04美元,比2003年11月降低了约44%,因为主要棉花生产国2004/05年度产量创2450万吨的新记录。

18. 2004年下半年,黄麻价格大幅回升,大约每吨370美元,比一年前高50%。尽管黄麻产量和库存都有所增加,但印度和进口国家对黄麻制品的需求都有助于维持价位。全球黄麻、洋麻和同类纤维产量预计比上一年度增长3.5%,2003/2004年度估计达330万吨,这几乎完全是由于孟加拉国增产20%。由于生产国加工厂的消费量增加,以满足麻制品的国内和出口需求,全球原料麻的出口降低了30%。世界上占首位的黄麻制品供应国印度的装运量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28%,原因是相对合成产品而言黄麻的竞争力增强。随着油价上涨,聚丙烯的价格在2004年继续增长,这可能使黄麻产品在近期内保持竞争力。然而,生产国的库存已达加工厂消费量的46%,有可能对价格产生压力。

19. 全球剑麻市场继续吃紧,继续其2003年初开始的回升。巴西受益于中国不断增长的进口需求,中国的进口量从2000年的4300吨增加到2003年的30 000多吨。各种非传统用途对非洲剑麻的需求很大,其价格在过去两年中显著增长:非洲3L级价格从2003年初的每吨750美元增加到2004年年底近1000美元;非洲UG级从650美元增长到885美元;巴西3号从400美元增长到670美元。世界剑麻和黑纳金麻的产量估计继2003年少量增长之后,2004年又增长5%,达287000吨。其余的增产集中于巴西,但坦桑尼亚的生产也有增长。

20. 蕉麻价格在1999年后期达到最高峰,随后直至2002年初明显下跌。由于供过于求,指示价格(平均价格)于2002年3月跌至100美元的谷底。2002年和2003年的减产促使价格略微稳定,2004年期间受到旺盛需求的支撑,使价格上涨了20%多,于2004年10月达到132美元。2003年,菲律宾和厄瓜多尔(两者占全球产量的95%以上)蕉麻产量增加到合计84 100吨,估计2004年增长至85 000吨。这些增长是继两年减产之后取得的。折成纤维合计,2003年国际蕉麻贸易量增加,2004年再次增加,但增幅较小。出口日益以纸浆而不是纤维为形式。

21. 关于褐色椰壳纤维的生产,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其2003年产量增长,估计2004年又增长10%。斯里兰卡的椰壳纤维产量2003年减少了16%,但2004年略有回升。全球褐色加白色椰壳纤维产量2004年增长4%左右达475 000吨。对椰纱生产的初步预测表明,2004年产量增加10%左右,印度是椰纱的主要生产国。纤维出口主要来自斯里兰卡,2003年出口减少并接近2001年的水平。主要出口国印度的制成品出口在2003年增加,全球总产量增长6%。初步估计表明2004年的出口将进一步大幅增长。

22. 继2000年历史最低水平之后,国际橡胶价格在2003年和2004年初期间持续回升:2003年泰国的RSS3橡胶平均价格为每公斤44.5泰铢(约每公斤1.07美元),比2002年高36%,比2001年高77%。但是,在2004年6月达到每公斤55.9泰铢后,RSS3橡胶的价格在泰国市场开始下跌,因为预期2004年产量增加,加之中国的需求增长减缓。然而,2004年8月的平均价格仍然维持在每公斤52泰铢,比2003年高约16%。作为合成橡胶原材料的原油的价格上涨,使天然橡胶具有比较价格优势。2004年,世界天然橡胶产量估计为840万吨,比2003年增长5%,主要是由于马来西亚增产25%。由于受到几个主要市场,特别是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经济加速增长的刺激,对汽车因而对轮胎的需求增加,加上油价暴涨,都促使2003年天然橡胶需求略有增加。

应对商品价格趋势及其易变性

23. 近期的农产品价格史表明价格高度易变,但基本趋势是实际价格的较长期下跌,给依赖农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持续的经济问题。对那些依靠为数不多的农产品获取较大比例出口收入的国家来说,出口价格的易变性通过对收入、就业和政府收入的作用产生重大宏观经济影响。对那些依靠食品进口逐渐促进食物总供应的国家来说,进口价格的易变性可能造成收支平衡问题并威胁到粮食安全。

24. 为了应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实际价格的下跌或限制价格变化幅度,拟议采取的行动包括目的主要在于控制供应,而且扩大特定商品需求的特殊干预措施,以及更加普遍推进所有商品的贸易自由化。还提出了对价格易变性进行补偿或管理所涉价格风险的措施。不同措施的可行性取决商品价格行为的特殊特征。

25. 最近对国际农产品市场进行的讨论,主要围绕贸易自由化问题和市场准入谈判、限制出口补贴以及国内支持的作用等进行。尽管改善市场准入对一些农产品可能是重要的,但热带产品和原材料的关税水平,至少其粗加工形态的关税水平一般不高,因此,那些依赖这些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不会有任何获利。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关税升级可能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些产品(主要是糖和棉花)而言,发达国家减少国内支持应导致国际价格坚挺。但是,如果贸易自由化也必须减少或结束优惠贸易安排的话,一些生产国-如非加太的一些香蕉和食糖出口国-将会遭受损失。其中一些问题在CCP 05/10和CCP 05/11文件中进行论述。

26. 在过去,商品问题通过国际商品协议解决,使用出口配额或库存管理来稳定价格。记录并不能让人信服,现行协议侧重改善市场运作的措施。然而,目前恢复了对控制国际市场供应的关注,如就咖啡和橡胶而言。但是,要求各方持续遵守这类协议的规定有困难,始终存在外部的那些供应商搭便车的问题。国家一级使用稳定基金和缓冲库存抑制市场力量以保障价格的尝试,业已证明一般难以持续,招致重大损失。

27. 无论是生产者面临收入和出口创汇的风险还是消费者面临食品进口帐单的风险,农产品价格的易变性对市场参与者都构成风险。风险管理和基于市场的工具,主要是期货和期权,可用于应对价格的易变性。这是CCP 05/13文件的主题。

28. 市场干预、补偿计划和风险管理都不能扭转实际商品价格的长期下跌。扭转下跌需要永久改善供求平衡。最终,不具竞争力的生产者必需实现多样化,开展更有利可图的、非传统形式的农产品生产,或者完全退出商品生产。公共部门可能有必要提供援助,以便寻找市场机会,并为利用这些机会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资源。对许多国家来讲,最可行的选择是设法增加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收入。对一些生产者来讲,产品分化有助于打入可获利的小众市场。把基本商品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能增加生产者占最终产品价值的比重,适合农业成为经济支柱的贫困发展中国家的情形。然而,这种纵向多样化的范围可能受到垄断市场准入壁垒和关税升级的限制。


1 最新分析请见最近一期《粮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