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close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在基戈马地区的坦噶尼喀湖边将鲜黍鲱晒干 — FISH4ACP 计划有助于挖掘渔业和水产养殖价值链的潜力。
© 粮农组织/Luis Tato

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 2022

第3部分 蓝色转型助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实现全球目标的“行动十年”

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渔业和水产养殖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依然是各国、国际组织和民间社会制定战略打造一个公平、繁荣、可持续的世界时要考虑的一项重要依据。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相关具体目标和指标对于实现涵盖环境、经济、社会相关关切的包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要成功实现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有效的监测、审查和后续跟进工作。《2030年议程》设立了一个全球报告架构,汇总地方、国家、区域各层面的投入,并最终设立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可持续发展目标各项指标是这一全球共同问责框架的基础。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于2016年3月确立了一个由230项指标组成的全球指标框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69个具体目标进行监测。这些指标体现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指导原则,按性别、年龄、收入、地理位置、职业和其他社会身份因素分类展示进展(高级别政治论坛,2022)。

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相互关联的本质使得它们从本质上看是相互不可分割的,在一个领域取得的进展会对另一个领域的进展起到支持和增强作用。因此,必须强调采用综合发展措施,相关指标所产生的结果必须放在一起评价,以便对不同发展途径的影响和利弊进行全面分析。本节将在相关指标的大背景下对渔业和水产养殖部门进行综述。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认粮食和农业在抗击饥饿和粮食不安全、减轻贫困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粮农组织,2022d)。要想消除贫困和饥饿,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发展、能力建设以及对粮食生产体系的投资,包括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随着新冠疫情不断发展,所取得的进展依然十分有限,迫切需要采取变革性行动。在这方面,由于粮农组织的宗旨与所有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联,因此粮农组织的《2022-2031年战略框架》已完全与支持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充分挂钩。这在逻辑上与粮农组织作为21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的监管机构以及另5项指标的辅助机构的角色相吻合,这些指标涉及可持续发展目标1、2、5、6、12、14和15。

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是一种重要的全球粮食生产体系,而其相关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对实现能保障粮食安全、生计、人类尊严和自然资源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在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方面,粮农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司利用自身的全球领导力,就可持续发展目标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项下四项指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4.1、14.6.1、14.7.1和14.b.1)开展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14原则上涵盖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但目前已确定的指标多数涉及捕捞渔业。但要注意到,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b.1也涵盖水产养殖业。这四项指标下(均属于第I层级)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将在下文各节介绍(第161-169页)。

对水产养殖发展而言,几乎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与此相关。但尽管如此,水产养殖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一直得到明确或宣传。虽然淡水养殖与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相比已经并将继续为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Zhang等,2022),但它的贡献往往是隐含而不明确的,例如,在可持续发展目标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项下就未明确提及,导致其很少在可持续性相关对话中出现。在上海最近召开的全球水产养殖大会上,与会者就加速推动可持续水产养殖发展和加大水产养殖对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提出了战略优先重点。这些优先重点包括具体目标和指标,值得各方关注,不仅要通过高级别政治论坛牵头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后续行动和审查框架加以关注,还要通过目前正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制定的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框架加以关注(插文20)。

插文20 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5与水生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目标2被公认为“零饥饿”目标,但它远不止于此,包含的是实现粮食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农业。鉴于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粮食体系的基础,其有效管理对于我们未来的粮食安全而言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这一点已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5里:到2020年,保持种子、种植作物、养殖和驯养的动物及与之相关的野生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促进获取及公正、公平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

虽然已经认识到,与陆地种植业相比,水产养殖业是一种新型食物生产方式,生物多样性对于水产食品和陆上食品生产系统而言同等重要。虽然水生遗传多样性未被明确排除在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5的文字之外,但也未被纳入评估该项目标实现进展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未能就此提出具体的指标。与具体目标2.5相关的指标仅涉及保护设施中保存的粮农动植物遗传资源数量以及家畜品种的风险状况。这些衡量指标通过有关动植物遗传资源的现有信息系统加以量化(粮农组织的系统为WIEWS1和DAD-IS2)。

正如2019年对粮农水生遗传资源开展首次全球评估时指出的那样,3目前可用于就保持粮农水生资源遗传多样性制定指标的信息完全缺失或极为有限。粮农组织正在通过开发粮农水生遗传资源全球信息系统AquaGRIS,来填补这一关键知识空白。已开发的原型4目前正在被转化为一个能完全运行的信息系统,有能力就粮农水生遗传资源的管理现状产生目前尚未界定的指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5,与21项其他具体目标一起,已于2020年失效,很遗憾相对进展极为有限。5由于水产食品在人类营养和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将粮农水生遗传资源纳入目前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正在制定的生物多样性框架中。

同样,内陆渔业和淡水养殖体系在提供粮食和营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未体现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文本中,虽然它们与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目标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6(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可持续发展目标12(确保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目标15(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必须充分认识到所有水产食品2生产系统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的贡献,尤其是要进一步将水产养殖业发展纳入各国政策。

可持续发展目标14项下有6项指标由粮农组织以外的其他监管机构负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其中3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1.1、14.2.1和14.5.1),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负责其中2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3.1和14.a.1)。从具备时间序列数据的指标可以看出,衡量环境退化的指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1.1和14.3.1)显示出恶化趋势,污染速度在加快。唯一一项取得明显进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海洋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5.1),证明在国家立法方面具备强有力的政治意愿。但在决定是否有必要禁止进入海域时,应充分考虑渔民和当地人民的需求,以便减轻对生计和食物供给的影响。粮农组织也在为这些指标做出贡献,详情参见插文21

插文21 粮农组织对可持续发展目标14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保护指标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目标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共有七项具体目标(加上三项执行手段)专门涉及人类与海洋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多项目标直接涉及保护和环境健康的相关活动,但同时还涉及资源获取、市场准入和知识共享等方面的公平性问题。

要向消除、适应或减轻对海洋环境的已知影响迈出第一步,所需的知识目前已经具备。但很多情况下,仍需开展更多工作,记录每个问题的现状和面临的压力,并报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取得的进展。

除了专门侧重于渔业的工作外,粮农组织还在了解和最大限度减少海洋酸化和污染产生的影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有效的区域管理以及强化有关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的各项全球协议的落实等方面做出贡献。这些行动对渔业管理起到了补充作用,并与有关贸易问题和加强治理的各项国际协议形成合力。

有关预防和减轻海洋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4.1,大多数流入海洋的养分和塑料等固体废弃物都源自陆地。但粮农组织及其伙伴方正在确定干预措施,以便通过渔具标识等国际举措来减少水产系统中的废弃物,同时还在努力探索创新做法,以了解和减轻某些形式的塑料(即微塑料)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对水生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有关海洋酸化和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4.3),粮农组织支持各成员国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对变化速度、规模和范围以及温室气体污染对海洋和渔业变量的影响进行监测和报告。在管理相关层面为气候相关决策提供依据的能力目前仍是弱项,但目前在加强观测和共享数据和信息方面,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为改进海洋和沿海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4.2),包括空间管理(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4.5),粮农组织在努力促使各方了解权属、获取权、使用权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最新确定的其他有效的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将如何为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带来机遇,这些目标的交付时间节点是2030年。为实现环境目标,粮农组织提倡利用好手头一整套齐全的管理工具,包括渔业管理工具,同时将生物多样性考量纳入所有管理工作中,尽最大努力充分利用广泛的机构合作(如区域海洋公约和行动计划与区域渔业机构和大型海洋生态系统项目之间的合作)。

最后,就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生态保护指标看,粮农组织支持增加相关科学知识和发展研究能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4.a),以推动创新、包容、有效、有适应性的管理行动,去面对海洋和内陆水生系统所面临的日益加大的外部压力,这一点已体现在渔委2021年《可持续渔业和水产养殖宣言》中。1

最后,联合国秘书处是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c.1的监管机构,该指标侧重于通过实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的国际法,加强海洋及相关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粮农组织为指标14.c.1部分数据内容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但由于该项指标仅有2021年的数据,目前仍无法就趋势或进展做出评论。总之,目前要想确定被归类为第II层级的指标的现状很有难度。

有关与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除可持续发展目标14外)的进展状况,目前可以明显看到,《2030年议程》中确定的多项目标无望在限定时间内实现(联合国,2021a)。虽然在关键领域已取得进展,但在其他一些领域却出现了倒退。此外,新冠疫情已使得以往的良好趋势出现逆转,进一步拖累了各项具体目标的实现进度,使相对落后的各项指标进一步恶化。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等带来的潜在威胁,加上人类冲突带来的直接威胁,都要求我们采取果断行动,但疫情暴发和国际发展与合作多个领域缺乏进展,使问题变得愈加复杂。就可持续发展目标1(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而言,目前正在取得持续进展,全球贫困率已从2015年的9.9%降至2019年的8.2%,并预计于2030年降至6%。但2020年首次出现了上升,又有1.19亿人陷入极端贫困。就可持续发展目标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而言,全球的粮食安全率自2014年起一直在持续恶化,2020年全世界有8.11亿人面临饥饿,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则出现严重恶化。未来预测表明,由于冲突、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面临的挑战会日益增多。疫情已直接导致收入减少、供应链中断、营养状况恶化,很多人因此陷入困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男性与女性之间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差距已从2019年的6%升至2020年的10%。

然而,我们也听到了好消息。当前的世界与本世纪初相比,已有了改善,更多人摆脱了贫困,更有机会获得受教育机会,儿童死亡率有所降低。人们更容易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孕产妇死亡率正在降低(虽然下降速度仍较缓慢),艾滋病发生率继续降低。此外,新冠疫情向我们展示出各社区的巨大韧性,粮食供应链的劳动者在社会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得到了普遍赞赏。社会保护计划已大幅扩大,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已开始适应数字转型。更多人已认识到应采用更清洁的能源和技术。这些进步,加上通过国际合作在疫苗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功,充分表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能重建出一个更美好、更强大的世界,实现《2030年议程》,让所有人都能拥有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4.1 — 计算在生物可持续水平范围内的鱼类种群数量

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4.1利用世界海洋捕捞渔业的丰度来衡量其可持续性(粮农组织,2022e)。此项指标自1974年起就在全球和区域层面得到认可,一直由粮农组织在其《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两年度出版物中定期报告。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4.1衡量鱼类种群的可持续性,是渔业生物可持续性的终极衡量指标,即渔业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最终所依赖的最根本支柱。从该项指标的时间趋势看,可看到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4.43方面取得了明显变化和进展,这有助于评价全球以往渔业政策和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不同区域或不同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有助于发现尚未取得进展、值得加大关注的热点。

可持续发展目标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有一项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让100%的鱼类种群达到生物可持续水平。对此项全球指标的最新评估(见“渔业资源状况”)表明,2020年的具体目标未能实现(联合国统计司,2022a)。国际社会要看到此项目标未能实现的事实,并加大力度做出承诺,全力以赴。

按照《2030年议程》,各国决定将此项指标扩大到国家层面,同时在渔业委员会第34届会议(2021年2月)上提出合理的期望,即应该对《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中此项经典指标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考虑到国家指标。实际上,粮农组织目前正在调整区域和全球指标估算方法(插文3)。该指标在国家层面的采纳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遇,让各国能在自身的政策框架中纳入一项工具,利用前后一致、可比较的方法对渔业资源状况进行监测。

2019-2020年,粮农组织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试点,以推动各国就此项指标进行统一、连贯的报告。在具有海岸线的164个国家里,98个国家(60%)表示对指标感兴趣,86个国家向粮农组织提交了可审核的(其中84个国家)数据,其数据质量可验证(插文22),数据最终于2022年3月向联合国统计司报告。在发布的结果里(联合国统计司,2022b),指标对30个国家的情况进行验证,通过了第一级和第二级质量保证。对29个仅通过首层质量认证的国家,指标已报告,但被标记为不可靠。最后,有25个国家未能通过首层质量认证,因此未能计算指标。首批报告工作表明,各国在确定种群现状方面面临各项挑战:渔业数据收集和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包括相关机构之间缺乏协调;科学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开展种群评估;存在组织和内部沟通问题,导致各利益相关方就报告流程磋商不畅。

插文22 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4.1国家指标的质量认证

对问卷的质量认证审核包括两个主要步骤:第一,对参与国所提供的信息的完整性和质量进行评估(质量认证1级或QA1);第二,对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可靠性、健全性和透明度进行评估(质量认证2级或QA2)。

收到一个国家上交的问卷后,首先要审核它是否符合要求,内容准确性如何,特别是涉及内容前后不一致、不完整或不清晰、遗漏必填项或与种群参考清单相关的问题。随后向各国返还反馈意见,让各国有机会根据手头现有的数据和人力资源,就此做出回应、编辑和最大限度改进问卷填写内容。

每份问卷随后将对照客观标准进行评估,对其是否符合监测指南进行评分,同时对支撑性实证能否对照现有其他信息评估报告内容的可靠性,给出评分(见图)。该评分代表国家报告工作的置信度,基于以下因素:1)是否具备种群参考清单的种群状况信息(即状况已知或未知);2)方法的可靠性(即正式评估;灰色数据或渔获物趋势分析;或构成种群状况分类基础的黑色数据和定性评估/专家判断);3)用于验证评估结果的参考源的存在和可用性;4)提供的种群层面的数据量和信息量。

QA1的结果随后可为接下来的QA2分析提供支持,QA2主要是检查输入信息是否与其他已知信息源保持一致,具体可包括:1)与向粮农组织公开或粮农组织可获取的种群评估报告进行对照,核查评估结果;或2)开展区域专家审查,验证种群参考清单,就所开展的评估提出指导意见(即评估的可靠性)或就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质量提出指导意见。QA2的结果还有助于区域专家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4.1监测和报告工作的相关能力开发活动指明方向。

验证时,每个种群最后都会在全球种群记录中获得一个专门标记,便于在未来报告工作中开展数据管理、质量认证和监测。

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4.1质量认证流程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注:质量认证1级 (QA1)就是否符合要求(X轴)和支撑性实证(Y轴)等客观标准对各国提交的问卷进行评分。通过了质量认证2级的国家为蓝点,其他国家为空心圆。背景色梯级过渡表明从低分(红)到高分(绿)。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的确,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4.1相对比较复杂,各国的报告工作受到国家能力的限制。粮农组织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14项下多个指标的监管机构,正致力于支持各国加强自身在国家层面收集数据、开展评估和估算指标14.4.1的能力。为此,粮农组织首先投资于在缺少数据的情况下采用的评估方法,并为国家指标的报告工作开发方法(联合国统计司,2022c)。随后粮农组织采用了一整套能力发展工具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已用多种语言推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4.1网络学习课程(粮农组织,2020f);粮农组织开发了线上种群监测工具,让接受培训的人员实际操作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可用的相关方法;在2019年底至2022年初之间召开了八次区域性或基于语言的线下或线上能力开发讲习班,共有70多个国家和500多名人员参与。同时,粮农组织和各区域渔业机构还通过渔业和资源监测系统,强化了有关单个种群状况的现有信息的分发工作以及各层级信息和数据交流框架,目的是为指标14.4.1的监测提供支持,推动各区域渔业机构积极参与,逐步促进全球、区域指标和国家估计数之间的融合。

计划在2022年发放一份新问卷,此份问卷已按照各国的反馈意见和首轮问卷得到的经验教训做了改进。

可能的情况下,理想的做法是让各国报告本国指标和粮农组织评估区域指标这两项不同的流程实现融合,但这需要遵循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由于质量问题,可持续渔业资源的当前区域和全球估计数无法从问卷中提交的各国数据中汇总而来,而这一问题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存在。随着粮农组织新修订的方法得到采纳(插文3),一旦粮农组织能在中长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国家估计数,各国报告的相关数据就能与区域渔业机构及其他来源的数据相互结合,用于调整区域估计数。这种做法预计有助于提高粮农组织数据的可靠性,并能鼓励更多国家报告数据,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数据得到了有效利用。因此,区域和全球估计数就有可能按不同国家分列,从而达到联合国统计司提出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6.1 — 评估为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鱼活动而执行国际文书的程度

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鱼活动一直是水生生态系统以及依靠水生资源获得营养和生计的渔民及人群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这是因为此类捕鱼活动会破坏各国和各区域为可持续管理渔业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做出的努力(粮农组织,2022f)。

相关国际文书对于打击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6.1衡量的是各国对五份主要文书的执行程度。各国于2018年4月由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机构间专家组通过了方法(联合国统计司,2022d),旨在提出一项有效、全球适用的进展衡量指标,同时最大限度减轻各国的报告负担。已将用于此项指标的问题纳入渔业委员会为监测《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及相关文书的实施情况时一直沿用的问卷。按照渔业委员会在第32届和第34届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意见,只有经过相关国家验证的评分才被纳入向联合国统计司提交的材料中,并在后续分析过程中加以考虑。

2018年至2022年间,按该项指标衡量的打击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相关国际文书的平均执行程度在全世界均有所改善(联合国统计司,2022b;图61)。期间,全球指标总分从3分升至4分(满分5分)。根据各国有关指标14.6.1的报告,各国在落实为打击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而提出的措施方面已取得良好整体进展,近75%的国家2022年相关国际文书执行程度评分较高,而2018年的比例为70%。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因辖区水域面积大,要充分执行这些文书面临着特殊挑战,但它们的执行程度已从2018年和2020年的中等水平提升至2022年的高水平。对最不发达国家而言,要执行这些文书往往面临挑战,其执行程度从2018年的中等水平一直延续到2022年。从区域组别看,一些区域多年来一直存在波动,执行程度整体未呈现明显增长趋势。

图61 2018-2022年各区域在打击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相关国际文书落实程度方面的进展(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6.1)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1 2022年因报告数据的国家数量不足,无法为该区域组给出总分。
注:表中显示每组中各国的指标落实平均水平,从最低水平(1分)到最高水平(5分)。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有关指标14.6.1的全球数字以占粮农组织成员国总数约50%的国家的评分为基础综合得出,2018年除外,因为当时报告数字的国家比例达到了60%。虽然这些数字表明总体情况有所改善,但特定区域组别中提交报告的国家数量和具体构成不同,可能会影响该项指标,这也是为什么某些区域的评分多年来一直波动的原因。例如,表16显示,2018年至2022年间,报告了指标数据的国家数量在中亚和南亚(从7个减至2个)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从18个减至9个)出现大幅减少。为解决这一问题和对指标14.6.1相关进展进行更准确的趋势分析,有必要提高报告国家的数量。

表16 2018-2022年各区域粮农组织成员国就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6.1的报告率趋势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1 相关国家指那些已报告且指标适用于其具体国情的国家。
注:数字包含粮农组织准成员国。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7.1 — 衡量可持续渔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

渔业支撑着世界各地几百万人民的生计,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和粮食安全保障。只有确保渔业资源得到合理保护,才能使其继续为各国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

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7.1(可持续渔业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所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将渔业增加值与区域种群的生物可持续性结合在一起,提出一项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指标,帮助各国更好地了解可持续渔业对各国经济的重要性(粮农组织,2022g)。2019年(联合国统计司,2022b),可持续渔业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中占比仅不足0.1%,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占比0.46%,在最不发达国家占比0.88%。这一比例在某些国家较高,如科摩罗,其可持续渔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已从2011年的4.5%升至2019的7%。

估计可持续渔业增加值的关键是种群的生物可持续性。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一直十分重要,有助于确保渔业能够持续实现经济增长,支持公平发展,在不牺牲子孙后代利益的前提下满足当今需求。

近年来,该部门的产量和增加值一直在不断增加,既带来了经济红利,又促进了持续经济增长(图62)。然而,这些经济红利只有通过对渔业资源的谨慎管理,才能延续到未来。有些区域的鱼类种群正面临巨大压力,如大洋洲(不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持续渔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1.54%)最高,平均可持续性水平在全面下降。这已导致东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区域总体趋势恶化,可持续渔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从2011年的1.06%降至2019年的0.80%。

图62 2019年渔业和水产养殖对经济的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7.1)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注: GDP = 国内生产总值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当前用于估计指标14.7.1的方法是对该部门进行评估的国际基准方法(联合国统计司,2022e)。但要想更好地反映各国不同的国情,仍需要调整和平行指标。当前大多数国家的常规计算方法都以各区域种群现状作为基础,但随着可用于计算指标14.4.1(在生物可持续水平范围内的鱼类种群比例)的国家数据不断增加,对指标14.7.1的计算可得到进一步提升,侧重于影响种群可持续性的放大因素。此外,目前正在开展有关加强指标14.7.1报告工作的国家试点,同时调整该项指标,以便按人口中女性、自给自足型渔民和农村劳动者等不同群体,分类衡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可持续渔业产值(插文23)。

插文23 通过能力建设行动,加强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7.1的报告工作和扩大其覆盖范围 — 各国范例

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7.1(衡量可持续渔业对经济的贡献)的一个关键特点,是不给各国带来额外的报告负担。增加报告量往往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需要各国政府认真权衡成本和潜在收益。为指标14.7.1开发的基准方法仅需要各国核算系统中涉及这些问题的现有信息,并确保信息尽量具有全球代表性。

粮农组织目前正在根据各国国情和需求,对各国是否有可能报告更多数据开展核实,以便调整指标方法相关的分析工作。粮农组织正在与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联手,在基里巴斯和萨摩亚开展试点。与很多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一样,基里巴斯和萨摩亚一直以来渔业资源丰富,捕鱼对于人民的生计和经济福祉依然十分重要。收集必要的数据,包括人口信息、自给自足型渔业的经济价值以及该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值情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渔业对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对不同人群生计的真实贡献。分析女性、农村人民以及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贡献,有助于让所收集到的信息更好地为该行业和政策制定者服务。

鉴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收集和提供更多信息方面能力和所需成本各异,要想推广当前方法时,应避免一刀切。按照这些太平洋岛国的国情来调整指标14.7.1报告工作的相关经验教训,可成为其他国家的一种参照标准,他们面临类似风险且愿意进一步了解渔业对本国经济以及不同人群的贡献。

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b.1 — 评估承认和保护小规模渔业市场准入权利的程度

2022年恰好证明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4.b强调保障小规模手工渔民获得海洋资源和市场准入权利的重要性。的确,2022年是“国际手工渔业和水产养殖年”,为采用指标14.b.1,衡量在执行承认和保护小规模渔业权利的法律/监管/政策/制度框架方面取得进展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平台(联合国统计司,2022f)。

自2015年以来,多数区域已扩大了监管框架,支持小规模渔业,推动参与式决策过程(图63)。指标14.b.1的全球平均评分显示出上升趋势,各国报告的评分已从2018年的3分(满分5分)升至2020年的4分,再到2022年的5分(联合国统计司,2022b)。在区域层面,总分一直保持平稳或有所改善。但北非及西亚2022年的评分低于2020年。

图63 各区域承认和保护小规模渔业准入权的法律/监管/政策/体制框架的落实程度相关进展(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b.1)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1 2022年因报告数据的国家数量不足,无法为该区域组给出总分。
注:表中显示每组中各国的指标落实平均水平,从最低水平(1分)到最高水平(5分)。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虽然从这些数字上看到了总体向好的趋势,但同时也必须考虑报告率(表17)。在全球层面,做出报告的国家所占比例多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2022年和2020年为52%,2018年为63%(粮农组织,2022h)。从区域组别看,做出报告的国家数量和构成可能会影响该项指标,也是为什么多年来某些区域评分出现倒退或好转等波动的原因。2022年,中亚和南亚、北非和西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平均分最缺乏区域代表性,因为这些区域做出报告的相关国家数量2018年至2022年分别从9个降至5个、10个降至7个、26个降至13个。因此,显然需要加倍努力,不可自满。

表17 2018-2022年各区域粮农组织成员国就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b.1的报告率趋势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1 相关国家指那些已报告且指标适用于其具体国情的国家。
注:数字包含粮农组织准成员。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

指标14.b.1的评分取决于三项主要因素。首先要开发和采用有利的框架,这是一个基本前提要求。例如,要求立法对小规模渔业提供支持。粮农组织FAOLEX法律数据库中将于2022年推出有关小规模渔业的专栏,以便推动未来为支持小规模渔业开展法律和监管改革,同时还在网上为可持续小规模渔业相关立法提供指导(粮农组织,2020g,2022i)。有些国家,如佛得角,正在带头起草此类立法,并特意将《粮食安全和扶贫背景下保障可持续小规模渔业自愿准则》(《小规模渔业准则》)纳入立法。

其次,要对支持小规模渔业的具体行动进行评估。一些国家正在采用一种战略方法,通过参与式方法制定国家行动计划来实施《小规模渔业准则》。例如,坦桑尼亚、纳米比亚、马达加斯加和马拉维都是如此(见“推动实施《保障可持续小规模渔业自愿准则》的伙伴关系”)。

最后,评分取决于如何衡量小规模渔业各行为方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必须牢记,虽然可持续发展目标14仅提及海洋渔业,但内陆渔业同样也能从资源获取和市场准入的改善中获益。“阐明隐藏收获”研究项目(粮农组织、杜克大学、世界渔业中心,即将出版;另见“阐明隐藏收获:小规模渔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在这方面有了新发现。该项研究强调指出,全球已达成共识,认为共同管理对于有效、公正的治理十分必要。该项研究开展的58个国家和领土案例分析显示,35—40%的海洋和内陆小规模渔业渔获量来自通过共同管理条款正式实施管理的海洋和内陆渔业系统。然而,这些海洋或内陆渔业系统中仅约五分之一的渔民将自己的有效参与程度评定为高。这证明,光靠有利环境仍不足以保证有意义的参与,还必须通过能力开发和包容性体制建设加以保证。

此外,“阐明隐藏收获”研究项目还发现,2013-2017年间,22个国家(占全球海洋捕捞产量的48%)的海洋小规模渔业渔获量平均近26%用于出口。同期,9个国家(占全球内陆捕捞产量的25%)的内陆小规模渔业渔获量平均仅有16%用于出口。这是第一次尝试评估小规模渔业对当下日益全球化世界的参与情况。

还有许多其他行动也在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4.b,如《地中海渔业总委员会小规模渔业区域行动计划》(地中海渔业总委员会,2022)、为“非洲大陆非国家行动方渔业和水产养殖协调平台”提供的支持(非洲联盟非洲动物资源局,2021)、“2030年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知识管理平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2022)。但各国仍要求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14.b和就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14.b.1进行报告的过程中获得充分支持。

back to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