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下一页


序  言

1996年11月,世界各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聚罗马,举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减少乡村贫困,他们做出承诺,要为每一个人创造条件,使他们都能公平地获得土地、水、森林、牧场等资源。

1997年4月,为了加强首脑会议的后续工作,粮农组织负责制定农业计划的委员会召开会议。会上,几个国家的代表指出,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关注土地改革,关注配置自然资源的各种模式,粮农组织应该抓住这样的好形势开展工作。

为了满足代表们的愿望,让人们在讨论土地问题时能够明确清晰地表述意见,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实地工作,粮农组织乡村发展司(SDA)决定编辑一本词义清晰准确的土地专业词汇表。

为此,乡村发展司土地制度处(SDAA)编写了一本“土地词汇手册(法文版)”。这本词汇手册涵盖了法律、机构、历史等各个层面,并对空间、传统或成文的土地法规、测量、土地整治以及土地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作了描述。这本词汇手册既可供总部的各业务司参考,也可供专家们在执行有关土地问题的实地项 目时使用。同时,它对教学部门讲授如何获取并开发自然资源的有关知识, 以及对研究部门从事乡村发展的研究也不无裨益。

在土地词汇手册法文版出版后,乡村发展司又结合英语地区和西班牙语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机构、体制和历史背景,又先后出版了英文版和西班牙文版。这样,土地词汇手册就涵盖了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系统各机构的三种工作语言。

现在,乡村发展司又向读者推出这个词汇手册的中文版本。在这个版本中,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对法文版本做一些适应性的改动,而不是翻译。这是因为,一般说来,逐字逐句地翻译出来的土地词汇,不能体现人们在其他语言背景中所理解和所经历的全部现 。

从一种语言区变换到另一种语言区,实际上就离开了原语言的社会经济环境,离开了原有的土地背景,从而进入到新语言的社会经济环境与土地背景之中。而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土地背景之中,历史、机构、体制和法律的变革对土地词汇的含义、表达方式以及土地观念赋予了新的色彩。我们所追求的是,把土地的词汇含义、表达方式和土地观念恰如其分地嫁接到其所处的文化及语言环境中。

浏览用各种语言编写的土地词汇手册,有助于领悟各个语言载体中体现出来的土地现状及其变革,理解各种语言环境中土地词汇的色彩和词义的差异。

土地状况正经历着不断的变革,虽然乍看起来,这种变革显得非常缓慢,并不深刻。同样,我们编写土地词汇手册,也只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我们希望土地问题的专家、研究人员和实地工作者就土地问题与粮农组织的有关技术部门加强联系,以 便使土地词汇手册的内容日臻完善,让它更好地反映当今土地问题的现实。

土地制度处处长 保罗·孟罗-富尔

                                                                                      Paul Munro-Faure

(Chief, Land Tenure Service)

致 谢

中文版多语种土地词汇手册的编写是一部三步曲。

首先,粮农组织几个技术部门中参与编写土地问题参考书籍的专家们进行合作,编制了一份词汇表。在按照专题内容编排法文版各个章节时,这份词汇表的大部分词汇均被采用。

然后,鲁汶天主教大学发展研究所(IED)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社会经济学家保罗·马蒂厄(Paul Mathieu)的主持下,由农艺师艾蒂安·韦哈根(Etienne Verhaegen)负责学术协调,继续工作,对法文版的词汇进行了增补。

最后,在唐正平先生和张红宇先生的主持下,中国农业部、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土地词汇手册的法文版为基础,根据中国土地问题的特色,完成了适应性改写工作,形成了中文版。
我们愿借此机会感谢粮农组织的同事们,没有他们的支持,本手册的原始文本法文版就不可能得以问世。

我们要特别感谢张慎睦(Pansy Tsang)女士。她不仅为本手册的编写和出版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也在中方与FAO专家的沟通过程中发挥了文化和语言的特长,而使双方的合作非常愉快和顺利。

我们也特别感谢蓝宝林先生。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土地制度概括性描述和词汇索引的法译和英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完成得非常出色,为大家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个手册提供了许多方便。

没有各个科研单位土地专家的大力协助,本手册也不可能与读者见面。我们在这里谨向他们一并表示感谢。

在这本手册的编撰阶段,我们参阅了大量的文献。选择的资料既有一般性资料,比如通用字典、专业字典、综合性参考书籍和教材,也有具体的案例。我们这里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深切的谢意。

鉴于编者的水平有限,这本手册的不足及缺陷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在再版时予以修正和补充。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洽:

粮农组织乡村发展司(SDA)土地制度处(SDAA)处长。

地址为:Viale delle Terme di Caracalla, 00100 Rome, Italie。

编写说明

1979年世界农村改革和乡村发展大会之际,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编撰过五种文字的土地专题词汇表。现在的土地词汇手册中文版,就是在这个词汇表的基础上深入加工之后产生的。

本手册的编写,首先是从选择词汇开始的。土地问题是个非常广阔的领域,涉及的学科很多,既有地理学、农学等自然学科的内容,又有法律、社会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另外,土地学科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理论、观念,还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政策,都处在迅速的变革之中。例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这样的手段,既从点和线的角度又从面的角度进行操作,无疑是方法和观念上的突破;人们对私有制的崇拜已经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以本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起相对有效的土地制度。鉴于这种原因,本手册不可能穷尽所有土地方面的词汇,必须突出某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内容。为了提出和选定词汇,我们广泛地吸取了土地问题专家的知识,包括粮农组织有关部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土地问题专家,集中了他们的经验。为了突出重点,在本手册中,我们主要选择了当代中国土地资源和土地制度方面的词汇,很少涉及其他时期和其他方面的词汇。其他国家的土地政策和法律、所有制形式和利用方式等,同样也不涉及。书中收录了部分历史性的词目,例如井田制、永佃制、天朝田亩制度、井冈山土地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目的是保持中国土地制度变化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读者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了解中国的土地制度变革提供部分背景。尽管我们一再缩小选择范围,但收录到本手册的词汇仍然是非常浩繁的。

在本手册的开头,我们从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机构和语言学的角度,具体地介绍了中国土地制度的框架,并翻译成英文和法文供读者参考。

本手册的内容分为七章。第一章的题目是“人口、资源和权利”,其中列举了大家在研究土地问题时经常遇到的基本概念、观念以及最为常用的法律术语。第二章是与“空间”相关的词汇。“空间”是土地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概念。这一章从中国的地形地貌以及计量手段和计量方法方面,介绍了土地空间的广泛知识。第三章对中国有关土地问题的法律、法规进行了罗列,同时对土地政策及其演变的过程,特别是中国特色的土地管理制度,例如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由于当代中国并不存在土地的私有制,我们对法文版的编辑体例做了适当的调整,本手册不设“土地非国家调节模式”(法文版第六章),而是把土地的基础信息等内容单列出来,形成第四章“土地、土地性质及其变化”;把地籍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管理信息等,作为第五章“土地信息系统:地籍管理部门和管理手段”的基本内容。第六章主要整理了与土地经济和土地税收有关的词汇,第七章是农、林、牧、渔业中的土地问题。当然,正如其它著作的章节划分一样,由于一部分词汇同属几个不同的专题,有些词汇的位置排列并不是非常恰当的。

本手册不是一份简单的词汇表。编者除了给出每一个词汇的简要定义之外,也适当地作了一些引申和拓展,还说明了词汇在不同环境背景下的特定含义。对从事土地专业工作的读者,本手册的作用,一是使他们了解词汇的多种含义,二是使他们在分析土地问题时应用词汇更加严谨。对不从事土地专业工作的读者,本手册可作为启蒙读物,为他们打开认识土地问题的大门。

本手册的每一章之中,词目都按照内容的相关性进行排列。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我们在每个词目之前还添加了序号。本手册最后还有中文、英文和法文索引。中文索引、英文索引和法文索按照章节、序号排列。

本手册是在粮农组织乡村发展司土地制度处热拉尔·希巴里斯先生的主持下,由中国农业部张红宇先生组织中国农业部、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有关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共同编写的。

主要合作者:
总 编:热拉尔·希巴里斯
(General Editor :Gérard Ciparisse, SDAA)
副总编:唐正平 张红宇
协调人:张慎睦 陈良彪 唐盛尧
编写者:唐正平 张红宇 韩 俊 马晓河 蓝宝林
丁骥千 黄小虎 陈良彪 唐盛尧 杨宜新
孙雪东 李尚兰 胡素全 丁国文 高义生
余 佶 李彦敏 汪征辉 郭冬泉 陈群辉
王 晖 王 莉 周旭英 陶 陶

翻译者:蓝宝林 丁骥千 柯克尔 罗嘉美 诸葛仓麟
王 平 于世强 孙丽萍 王大美 袁汉平
钱 钰 叶挺刻 宋宣仪 袁 芳

图表目录

图1:中国政区

图2:中国地形

图3:中国水系

图4:中国土地利用

图5:长江西陵峡(湖北)

图6:大连海涂(辽宁)

图7:荒漠草原(青海柴达木盆地)

图8:天然草原(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图9:张家界风光(湖南)

图10: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四川省)

图11:融合遥感影象提高影象解译能力

图12:土地利用规划(浙江省)

图13:垛田(江苏省)

图14:梯田(贵州省)

图15:中国土地利用现状(2000年)

图16:珠穆朗玛峰冰川(西藏自治区)

图17:今日北大荒(黑龙江省)

图18:改土造田(山西省)

图19:黄河滩养鱼基地(陕西省)

图1. 中国政区

Les divisions administratives de la Chine
 

图2. 中国地形

La topographie de la Chine

 

图3. 中国水系

Le système fluvial de la Chine

 

图4. 中国土地利用

Utilisation des terres en Chine


上一页上面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