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

亚洲及太平洋农业统计委员会成立于1966年,系粮农组织法定机构,它汇集了亚太区域各成员国中负责编制农业统计数据的高级官员。

他们每两年会晤一次,审议近期农业统计系统的发展,并同来自粮农组织及其他组织的专家就该区域粮食和农业统计状况交换意见。

亚洲及太平洋农业统计委员会(亚太农业统计委员会)

该委员会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论坛,可供各方了解成员国的需求和优先重点,即开发一个可为粮食和农业部门的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的健全统计系统,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准和营养水平,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

委员会成员资格

《委员会章程》声明,其成员资格对于满足以下条件的国家开放:粮农组织所有成员国和领土全部或者部分位于亚太区域的粮农组织准成员国,或是对亚太区域非自治领土的国际关系负责的国家。截至2013年12月,亚太农业统计委员会共有25个成员国:阿富汗、澳大利亚、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斐济、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日本、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大韩民国、斯里兰卡、泰国、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和越南。

亚太农业统计委员会现况:挑战和机遇

在亚太区域,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农业数据均存在缺口。而且在近年,农业数据统计状况实际上一直在恶化,许多国家甚至缺乏生成和汇报用于监督国家趋势或引导国际发展讨论的最基本数据的能力。

21世纪农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加了对农业数据统计的要求,仅仅停留在用于监督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状态的传统数据已无法满足需求。

农业活动正在逐步发挥保护环境和降低贫困水平,以实现"千年计划目标"(目标1)方面的作用。

新数据要求正在浮现。我们需要理解人口如何增长、自然资源需求、利用粮食产品生产生物燃料以及极端天气气候对于粮食安全、贫困和福祉的影响。

上述关键问题之间并非独立,某一领域中的一个行动,会对另一领域产生影响。整合经济数据的需求日益上升,包括整合与人类行为相关的社会及环境数据。

亚太农业统计委员会在该区域开展的工作

提高国家数据统计能力

亚太农业统计委员会支持亚太区域为制定《改善农业和农村统计全球战略》和《亚太地区战略行动计划》提供意见。该战略是各方努力三年而成的结果,由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发起,由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和涉及各国统计办公室、农业部及其他政府与私人机构的广泛磋商进程予以支持和加以制定。

委员会的建议将用于决定粮农组织的统计工作计划。委员会提供了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被录入为世界农业普查方案的专业技术建议。该普查方案由粮农组织牵头,自1950年启动,每十年举行一次。委员会同样审查成员国的在能力建设方面的需求,并帮助粮农组织集中精力为成员国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最近委员会推动改进了一项用于成员国农业和农村统计数据生成能力评估的标准方法。

支持新农业数据系统

委员会支持设立区域数据交换系统,以及一个基于网络的、由15个成员国参与的数据信息系统--国别统计数据库(CountrySTAT)。区域数据交换系统作为亚太区域农业统计数据的重要储存系统,同时还是国家农业统计数据的主要入口和相关国际和国家组织网站的链接端口。

农业市场信息系统用以填补农业生产、市场、粮食储备、贸易流量及利用之间的信息缺口。农业市场信息系统鼓励农产品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交换信息、提高已有信息系统、促进加深对食品价格发展的理解,并进一步开展政策对话和合作。亚太农业统计委员会作为一个论坛,还被用于监测该区域市场观察系统的能力。

促进发展共享

每一届亚太农业统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设定都围绕着关注当前区域统计系统的当前问题而进行。往届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农业普查的创新和问题、种植面积评估、农作物生长监测、产量评估、粮食安全统计,以及使用信息和交流技术和遥感技术获取可靠、及时的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