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冬玉总干事出席渔委水产养殖分委员会开幕式并强调该行业在供养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方面潜力巨大,但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

©FAO
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博士出席渔业委员会(COFI)水产养殖分委员会第13届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强调水产养殖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食物生产行业,在供养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方面潜力巨大,尤其能满足部分粮食最不安全地区的需求。然而,该部门的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环境友好的原则,增强对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危机的抵御能力,促进社会经济效益。
屈总干事表示,粮农组织在“蓝色转型”框架下提出了平衡经济增长、保护环境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全方位愿景。水产养殖“在为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食物、收入和生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具有巨大潜力,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特别是在饥饿和贫困持续存在的地区”,这甚至包括欧洲等地区。
同舟共济
屈总干事强调,各方必须共同努力推动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确保尊重环境、支持当地社区,同时增强对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挑战的抵御能力。
屈总干事指出,2024年,渔业委员会通过了《可持续水产养殖业准则》。这是首份通过包容性合作进程达成的全球协议,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指导水产养殖发展。
该准则为各国和合作伙伴提供了基于科学与知识的指导,旨在通过技术与创新推动公平、负责任且环境友好的产量增长,同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投资和伙伴关系构建框架。
今年,粮农组织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启动了“粮食体系综合计划”,涵盖包含水产养殖在内的10个国家项目,以支持全球农业粮食体系向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此外,粮农组织的“手拉手”行动计划、“一国一品”倡议,以及“南南与三方合作”计划和“同一个健康”方针等旗舰行动计划为立足科学推动可持续水产养殖提供了重要平台。
蓝色转型愿景
屈总干事指出:“在蓝色经济下发展可持续水产养殖,需平衡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粮农组织的“蓝色转型”提出了一项愿景:扩大水产食品体系,增强其对消除饥饿和贫困的贡献,具体包括六大方向:
一、采用环境友好型实践,如综合多营养层次养殖、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发可持续饲料替代品以减少对鱼粉生产的依赖。
二、通过科学选址、地理信息系统规划工具、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将水产养殖与生境恢复相结合,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三、促进社会经济效益,例如推动社区参与和生态标签认证流程,推动标准的采用,促进妇女和青年融入行业。
四、利用技术与创新,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监测系统、替代能源及遗传改良技术,选育抗病且生长迅速的品种。
五、加强治理与政策,执行法规,落实基于科学的养殖密度、废水控制和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政策。
六、制定气候韧性战略,如适应气温上升、转向耐高温物种和减少碳排放。
分委员会的关键作用
水产养殖分委员会在推动可持续水产养殖发展的讨论、协商和审议中发挥核心作用。
在本周举办的第13届会议上,水产养殖分委员会将更新并讨论水产养殖发展的全球趋势及《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水产养殖问卷。该问卷近期已更新,以符合粮农组织新版《可持续水产养殖业准则》。
会议还将探讨实施新《准则》的挑战与机遇。该准则于2024年7月经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通过,随后获粮农组织理事会批准,并在同年二十国集团和七国集团农业部长宣言中被列为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的优先事项。
本届会议议程设置了两大专题:水产养殖适应与抵御气候变化,以及水产养殖与循环经济。成员将围绕这两大新兴领域共同探讨实践经验和战略规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