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事 屈冬玉

联合国管理问题高级别委员会开幕讲话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博士

03/04/2025

女士们、先生们,

各位同事,

热烈欢迎各位莅临联合国粮农组织罗马总部。对部分同事而言,这或许是首次到访。也许各位曾想象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坐落在远离喧嚣的乡间,但实际上我们恰处罗马市中心。一街之隔便是历史悠久的古罗马赛马场,登上八楼露台,罗马最璀璨的地标建筑尽收眼底,这座永恒之城的辉煌历史一览无余。

这种登高望远、把握全局的视角,正是联合国管理问题高级别委员会工作的真实写照—宏观谋划,高瞻远瞩,统筹全局。

我谨向管理问题高级别委员会主席女士和各位同事表示热烈欢迎。委员会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联合国系统提质增效、协同发力、融合突破,为全系统的和谐运转提供了强大动力。  

没有委员会的战略引领、协调统筹,以及联合国系统各位同事的辛勤付出,我们难以取得今天的累累硕果。今天,大家济济一堂,集思广益,必将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新活力,开创新局面。

审时度势,精准发力,时机与行动缺一不可。

粮农组织很荣幸承办管理问题高级别委员会第四十九届会议。作为粮农组织总干事,能在总部主办此次重要会议,我感到无比荣幸。在担任总干事前,我以成员国中国主管副部长的身份,负责监督和支持联合国工作,统筹管理与广义农业相关的预算,职责范围远超粮农组织这一单一机构。

坦诚而言,我深感变革势在必行。如果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我们就无法跳出固有思维的桎梏,无法体察基层一线的真实需求,更无法赢得掌握预算大权的各国决策者的理解与支持。

粮农组织上一次主办管理问题高级别委员会会议已是二十年前,仿佛已是上一代人的事情。

回首往昔,我曾参与中国三峡大坝建设,项目投资总额高达400亿美元,日发电量达14亿千瓦时,相当于为每位中国公民提供1千瓦时的清洁水电能源。2019年,在我初履粮农组织总干事一职时,全组织员工约1.4万人,其中《工作计划和预算》编内人员超过3,000名。五年后的今天,本组织员工总数增至1.6万,增幅之大出乎意料。因此,在编制下一个两年度预算方案时,我已指示助理总干事贝丝·克劳福德和核心领导班子按照我的指导方针,主动精简10%的人员编制。

与各位分享这些经历,正是因为发展与调整相辅相成,有时需要快马加鞭,有时需要按下暂停键,重新校准前进方向。2019年上任伊始,我将首年定为“效率年”,即要讲求高效,精简流程;次年为“实效年”,即要强调成果导向,确保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第三年为“非凡年”,因为这是新冠疫情之后百废待兴的一年,唯有付出超常努力,才能应对非常挑战。

粮农组织总部及全球各办事处全体同仁齐心协力、砥砺前行,成果斐然。五年来,自愿捐款总额跃升近50%。我们对广大捐助方、合作伙伴和投资方深怀感激之情。未来,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提升效能,确保本组织尽职履责,切实满足广大成员需求。第四年,我们将之命名为“卓越年”。追求卓越永无止境,我们称之为卓越“1.0版”。

如今,我已开始第二个任期,我们确立了“4R”战略蓝图—恢复(Recovery)、改革(Reform)、重建(Rebuild)和复兴(Renaissance)。展望未来,到2027年8月我离任之际,我们将实现粮农组织的全面复兴。选择“复兴”一词,也是向我们的东道国意大利致敬!每当谈及“复兴”,意大利人心领神会,因为文艺复兴正是发源于此。

今年10月16日,我们将隆重庆祝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华诞。众所周知,这一天是世界粮食日,但鲜有人知其缘起。44年前,一位曾担任农业部长的匈牙利教授倡议设立世界粮食日。而粮农组织则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倡议创建,于1943年5月18日至6月3日在西弗吉尼亚州温泉城召开创始会议,最初命名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会议”。

追忆历史,意在不忘初心。当年,人们呼吁言论自由,追求宗教自由,而罗斯福总统更进一步,提出“免于匮乏的自由”。如今,食物权已成为一项举世公认的基本人权,其实这一理念早在82年前就已播下火种。

正是基于这一崇高理念,在粮农组织总部入口处,我们专门设立了《粮农组织章程》墙,铭记1963年6月3日确立的本组织使命和宗旨。

粮农组织拥有独立的《章程》和《基本文件》,作为联合国系统中首个由成员国直接选举总干事的专门机构,从创始之初就实行一国一票制。这一选举机制确保总干事工作获得全体成员的广泛认可和坚定支持。因此,我始终强调粮农组织是“成员所有、成员主导、成员治理”的国际组织。

粮农组织理事会设有三大下属委员会:章程及法律事务委员会、计划委员会、财政委员会。这三个委员会负责向我建言献策,进而呈交理事会审议。

理事会作出决策,并交由我安排落实工作。此外,我们每两年在罗马召开一次全体成员部长级大会,期间还举办各区域部长级会议。去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区域部长级会议,今年6月底将在罗马召开新一届部长级大会。

粮农组织肩负全球农业粮食体系治理重任,但我们必须尊重区域多样性,因为各地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

本次会议让我们在重温共同历史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始终是国际组织应对全球挑战的制胜法宝。

粮农组织必须始终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因为我们肩负着为196个成员、全球农民和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神圣使命。

很多人认为粮农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促进粮食生产,但改善营养同样是我们的核心关注事项。这也是我们推出粮农组织《2022-2031年战略框架》的初衷,该框架已获部长级大会批准,立足 “四个更好”: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提供了行动路线图。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更好生活”追求的不仅是“更好生计”,而是强调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确保各年龄段人群都能享有健康膳食,让儿童远离消瘦困扰,幼有所育,让老年人健康长寿,老有所养。

药物并非人们的必需品—全球只有5%的人依赖药物生存,但食物却是全球所有人的每日所需,病患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全球80亿人口,不应狭隘地限定在农民、商业生产者或私营部门。

借此机会,我要向大家宣布一则重大消息:在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华诞纪念日当天,我们将与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隆重揭幕FAO粮食与农业博物馆及全球网络。我们将打造连接全球传统村落、尖端技术、饮食文化和土著社区的桥梁。这一创举意义非凡,有助于推动创新与商业模式变革,传承保护传统食品文化与技术智慧,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平衡。

衷心期望各机构领导层大力支持管理问题高级别委员会的工作,并为各位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我始终坚信,加强管理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战略性投资,善治是联合国系统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联合国系统内蕴藏着巨大潜力,管理得当,就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来自曾经贫困国家的一员,我亲眼见证了有限资源在科学管理下创造的奇迹—哪怕是一美元、一元人民币,只要管理得当,都能催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无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以粮农组织总部餐厅改造为例,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我们大幅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希望各位有机会亲身体验这一变化。翻新后的餐厅,价格与2019年基本持平,既保持意大利美食的高品质,又做到价格亲民,维持在2.5至7.5欧元的低位。我成为首位与普通员工同桌共餐的总干事。更值得一提的是,餐厅供应全联合国系统总部最实惠的优质咖啡—一杯浓缩咖啡仅需0.99欧元!

每当各国部长和领导人来访,我常邀他们品尝咖啡,借此推广粮农组织文化、联合国及意大利美食。我们衷心感谢意大利政府长期以来对我们的改革事业予以鼎力支持。

我们的餐厅、会议室、公共区域已经焕然一新,接下来,我将着手改造花园和停车场。诚挚邀请各位10月回访,见证粮农组织的全新风貌。

在推动变革的过程中,我对粮农组织全体同事的付出与贡献感到由衷自豪。无论是核心领导团队,还是各业务司负责人,抑或是日常运转的普通员工,大家同心同德,共同实践着变革使命。在此,我要特别提及后勤服务司司长罗德里戈·德·拉普埃塔。他从青年时代就加入粮农组织,亲历了组织的风雨历程与发展变化。多年来,他与众多同事一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变革从我做起”的责任担当。

我也鼓励在座各位积极争取东道国加大对各自组织的资金支持。

讲到这里,祝愿大家在罗马期间感到宾至如归的温暖,希望此次会议讨论取得丰硕成果,为我们加强协作提供真知灼见。当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一心、攻坚克难、锐意改革。

要么主动求变,要么被迫改变—这是我从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那里汲取的智慧。他提出的“不改变,就等着被改变吧”重要论断,至今仍具重要指导意义。在粮农组织语境下,我的看法是:如果不主动改革,终将成为改革的对象。

我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我深知物种演化规律—庞大的恐龙已销声匿迹,而渺小的虫豸却生生不息。这启示我们:要善于适应,融入长期发展大潮,增强自身实力,保持机智灵活,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值得欣慰的是,粮农组织当前发展势头良好。在此,我要向所有给予支持的国家表示衷心感谢,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岛屿国家,每一份力量都弥足珍贵。

我常说,大象肉是肉,蚂蚁肉也是肉。每一个成员国、每一份贡献,无论规模大小,都是我们共同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农组织的复兴大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同心同德、互学互鉴、共商共建,携手并进,开创美好未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