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事 屈冬玉

屈冬玉总干事在二十国集团外长会议上的讲话: 全球地缘政治形势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博士

20/02/2025

各位阁下,

女士们、先生们,

南非作为首个担任G20轮值主席国的非洲国家,秉持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原则,再次将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置于国际议程的核心位置,展现出责任与担当,粮农组织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农业粮食体系不仅是基本人权的重要支撑保障,更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民众生计和经济稳固发展的坚实基础。全球从业人员超过12亿,他们辛勤耕耘,为超过38亿民众提供了宝贵的生计支持。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近半数的劳动者依靠农业粮食体系为生。然而由于时局不稳定、不确定,缺乏经济发展机会,他们的生计朝不保夕,生活保障无从谈起。这一问题在萨赫勒等地区特别突出,当地25岁以下人口比例高达65%,农业粮食体系从业人员深陷生计困境。

在苏丹、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乍得等国家,由于自然灾害和政策失灵,农业粮食体系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农业和畜牧业对有限生产资源的竞争愈发激烈。

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导致全球治理形势更趋严峻复杂,让我们难以保障全球农业粮食体系稳定运行,不平等问题存在加剧风险。农业粮食体系暴露的诸多短板,根源都在于对创新、技术、自然资源、公共服务和健康膳食的获取能力和获取渠道不平等。

全球当前仍有7.33亿民众长期饱受饥饿之苦,每11个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而在非洲,这一比例更是惊人,每5个人就有1人忍饥挨饿。此外,全世界还有23亿民众处于粮食不安全状况,28亿民众无力负担健康膳食。

战乱冲突频仍,依然是撼动粮食安全根基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粮农组织不断增强人员配置与物资调配力度,积极投身当地应急救援和重建恢复工作,全力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生活生计生存。

除战乱冲突和政策失灵等因素外,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与加剧更是给当地本已艰难的民生带来沉重打击,百姓生活雪上加霜。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破坏农业生产,加剧农民所面临风险,改变疾病轨迹模式,加速人口被迫迁徙流动,这一系列连锁反应造成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进展严重滞后,难以在2030年之前消除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

在当下风险与不确定性交织的世界格局中,国际贸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夯实全球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有力保障,畅通粮食类商品从余粮地区到缺粮地区的高效流通。维持市场良性运行,有助于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畅通获取渠道,确保粮价平稳运行,同时带动多元化发展。对于粮食供给依赖进口同时面临严重自然灾害和政治冲击的国家而言,市场稳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自二十国集团在2011年发起设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AMIS)以来,在粮农组织主持运作下,该系统为提升市场透明度、加强政策协调性发挥了关键作用。

粮食安全政策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账。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到人类生存和人格尊严,各国亟需团结应对,进一步增强政治承诺、强化实干担当。

粮农组织将继续沿着“四个更好”指引的总体方向,在农业粮食体系中寻求突破,协助各国着力推动转型,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

粮农组织谨此呼吁各方迅速部署、立即行动,保证政治承诺落实到位,放大投资撬动效应,夯实全球粮食安全根基,实现人人享有营养健康膳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