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陆国家的渔业


马拉维的渔民如何把鱼儿请回湖泊

马拉维共和国是一个非洲内陆国家,境内有很多湖泊,捕鱼是当地的古老传统。有近160万人生活在湖边,以捕鱼为生。©粮农组织/Mathews Tsirizeni

14/12/2021

Willard 是一个渔民,来自马拉维的南部的奇帕拉马万巴村,他在马隆贝湖畔捕鱼已经有40多年了。据他反映,环境退化和过度捕捞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渔业资源,渔民的生活十分困窘。

Willard说:“鱼的数量几年前就开始减少,”“香蕉种植园都被破坏光了,人们为了建房除草砍树,河岸和湖畔现在光秃秃的。鱼没有足够的地方繁殖。”

这个内陆非洲国家有许多湖泊,捕鱼是当地古老的传统,有近160万人生活在湖边,以捕鱼为生

但是马隆贝湖的各种鱼类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生态系统也受到严重破坏。

粮农组织马拉维首席技术官Niklas Mattson说,有好几种鱼在最近几年近乎灭绝,包括一种人们常吃的罗非鱼Chambo。

Mattson说:“马隆贝湖平均只有三米深,罗非鱼在湖底筑巢繁殖。但是渔民最常用的一种渔网nkacha往往会破坏鱼的巢穴,造成湖水浑浊,对鱼造成惊扰,不利于鱼的繁殖。”

小渔民还需要与捕鱼大户竞争。大户的船更大,还配备了更先进的渔具和渔网。Mattson说,大肆捕捞不仅削减了鱼的种群数量,还破坏了湖泊中的繁殖水域。

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让马隆贝湖的渔民苦不堪言,Alfred Juma(左)是其中之一。鱼越来越少,河岸和湖畔寸草不生。左/上:©粮农组织/Shaibu Rice右/下:©粮农组织/Niklas Mattson

气候变化也让人忧心忡忡,温度变化和降雨量波动干扰了鱼的正常生长,破坏了鱼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湖泊未来还能养育多少鱼可想而知。

Mattson说:“渔民在当地文化中一直都有很高的地位,但现在他们却入不敷出。”

粮农组织与马拉维渔业部和林业与自然资源部合作,帮助陷入困境的渔民建立韧性以应对环境退化的影响,项目重点关注马隆贝湖沿岸的渔业社区。

在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名为“马拉维渔业韧性”的项目,推动采用生态系统法对渔业和水生生物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并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

作为渔业韧性项目粮农组织一方的负责人,Mattson指出:“除了过度捕捞,当地社区还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压力,所以这个项目的确是刻不容缓。”

在村里的长老和湖畔村委会这样的社区组织的支持下,渔民不断学习各种保育措施,恢复湖中各种鱼类的质量和数量,并保护其生存环境。

渔民和他们的家人也开始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

Mattson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气候变化加剧,人们的处境会更加危险,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狼狈,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换一种方式管理资源。”

在项目的支持下,社区全力以赴“把鱼儿请回来”,为此还制定了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新的捕鱼细则,设立两个禁捕区以确保有合适的栖息地供鱼繁殖和生长。

地方渔业官Nevarson Msusa说,渔业韧性项目已经对当地渔业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Msusa说:“社区成员加强了保育工作,”“树已经种下了,河岸也得到精心的管理,渔具和捕鱼活动受到监控,鱼的数量和种类在增加。”

40岁的渔民Alfred Juma参与了项目,他表示,项目开展的培训提升了渔民的能动性,渔民掌握了评估资源和环境的技能,有能力采取适当行动。

Alfred说:“渔业管理人人有责,我们看到种群和渔获量在好转,”“卖鱼的收入增加了,我们的生活大大改善。”

来自姆瓦利亚村的女渔民Anasi Devi也深有同感:“我活了这么久,第一次听到渔民欢呼雀跃,整个村庄都在吟诵歌唱!捕到这么多渔,让人喜出望外。好几个女村民一路小跑到山上来叫我们赶紧过去看。真的是满载而归,我们都亲眼看到了。湖里原来有这么多鱼。”

粮农组织与马拉维政府一道,利用全球环境基金的资助,通过改善渔业管理、打击非法捕捞和修护湖滨环境,帮助渔民“把鱼儿请回来”。©粮农组织/Niklas Mattson

打击非法捕鱼也是项目的一项重点工作。各个渔村都加强了水上巡逻,制止使用破坏性的渔具涸泽而渔,如用蚊帐把幼鱼和鱼卵一网打尽。项目还提倡实施季节性的禁渔令,让鱼的种群可以休养生息。

除了采取保育措施,项目还推广用小型网箱和深塘技术养殖当地特有的罗非鱼品种。由于马拉维旱季的水资源有限,加深池塘增加蓄水量,可以有效缓解水体过热和水分蒸发。

粮农组织南部非洲水产养殖和渔业官Vasco Schmidt说,启发和鼓励渔民和渔村里的长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结果令人欣慰。

参与项目的渔民的意识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开始敦促其他渔村也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湖泊。湖泊未来的可持续性的确与渔民的生活和生计休戚相关。


了解更多信息

8. 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 13. Climate action, 14. Life below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