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Penaeus indicus (H. Milne Edwards, 1837) [Penaeidae]
甲壳类动物
FAO Names:
EnIndian white prawn
FrCrevette blanche des Indes
EsLangostino blanco de la India
FAO. 2009. Penaeus indicus. In Cultured aquatic species fact sheets. Text by Radhakrishnan, E.V. Edited and compiled by Valerio Crespi and Michael New. CD-ROM (multilingual).
特性
生物学特征
壳平滑,无腹前和肝隆突;喙隆突延伸至或正位于腹上齿;吻板顶稍呈S形弯曲,通常有7到9个上齿(包括甲壳上的)以及3到6个下齿;喙隆突一般在大型样本中稍明显,包括成体雌虾(但雌虾隆突依然稍高于雄虾);后喙隆突延伸到靠近壳的后缘;眼窝孔隆突明显延伸到末梢2后缘的3/5到肝隆突和眼窝边缘之间距离的2/3。成虾雄交接器第三颚足具末节,与第二节长度相同(腹部观看),有密集长毛(与末节同长)。雄交接器有双盘突起,明显弯曲,悬于肋脉末缘。雌虾体外纳精器由2个半圆侧片组成,中缘构成肿大唇缘;前部分稍圆,稍弯曲;后部分延长,嵌入侧片前部;前后部分明显区分。尾节无侧刺。颜色:体半透明,黄白色(小样本)或灰绿色,有大量深棕色小点;眼浅棕色,有一些网状深棕色条纹;喙和腹背隆突为红棕色到深棕色;触角鞭毛微黄;触角鞭毛同体色,有许多黑点;腿透明,些许发白,腹肢微黄到略带粉色;腹足末梢部分微黄,有红边。规格:最大体长为23厘米(雌)和18.4厘米(雄),通常不到17厘米。
主要情况
历史背景
咸水水产养殖的传统方式存在于印度的4个沿海邦,即西孟加拉、喀拉拉、卡纳塔克和果阿。在印度西南沿海的喀拉拉,传统上在雨季(6月到9月)在耐盐的稻田养殖一季对虾,在夏季(11月到4月)养殖一季对虾。池塘随潮水涨落;在高潮期,自动放养不同种类的对虾和鱼 。年平均单产为650千克/公顷,对虾占的比例为百分之71。在收获的对虾中,印度对虾占百分之36-43。幼虾完全依赖 自然食物,在满月和新月期间定期捕捞。挑选虾苗放养的商业养虾,在印度由政府和私人单位发起建设对虾孵化场而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孵化场生产印度对虾和 斑节对虾苗。在印度,由于养殖者喜好斑节对虾,养殖印度对虾未得到重视。印度对虾的全球对虾产量的贡献不大–2005年约百分之 1.2。目前,印度对虾主要在沙特阿拉伯、越南、伊朗和印度养殖。
主要生产国

主要生产国(粮农组织渔业统计数据,2006年)
生境和生物学
中国南部和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印度对虾为非穴居种类,白天和夜晚均活动,喜好沙质泥底。成虾通常见于水深不足30米处,但在水下90米处也捕到过。印度对虾大多在海洋生境成熟和繁殖,幼体期和次成体期(30到120毫米总长-TL)在沿海河口、咸水或泻湖度过。幼体比成体能忍受更大范围的盐度(5-40‰)。在印度西南沿海,幼体在咸水水域和稻田支撑着良好的商业渔业。首次性成熟的规格有地理变化,从130到149毫米TL。印度对虾雌虾多产,140-200毫米TL的雌虾可产68000到1254200粒卵。卵巢成熟有5个阶段:不成熟、成熟早期、成熟晚期、成熟和过熟。印度对虾有封闭式体外纳精器,交尾紧接在雌虾蜕皮后发生。交尾期间(一般发生在夜晚),硬壳雄虾的受精囊进入刚刚蜕皮的软壳雌虾的体外纳精器中。卵巢发育期间,雌虾携带受精囊,产卵时分派精子。由于雌虾成熟卵巢释放的卵与同时从体外纳精器存放的受精囊中挤出的精子受精,为体外受精。取决于温度,在产卵后8-12小时内孵化。无节幼体为自由游动,不摄食,进行6次蜕皮。幼体再通过水蚤幼体前期(3个阶段)、糠虾期(3个阶段),然后到后期幼体,有了成虾迹象。后期幼体洄游到河口栖息,以底层碎屑、多毛环节动物蠕虫和小型甲壳类为食,一直到达到110-120毫米TL。然后成次成虾,再到海中,补充到渔业中。
生产
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
生产系统
苗种供应

在传统的稻田养殖系统,高潮位期间幼体集中在水闸附近以便进入广阔的稻田。以前,也捕捞野生苗卖给养虾者。但随着孵化场的建设以及过度捕捞,对野生苗的依赖减少。

亲虾可来自对虾捕捞渔场或在养殖环境中刺激从野外获得的成虾(>145毫米TL)成熟进行培育,在亲虾培育箱保养。在使用亲虾时,要小心将其运到孵化场并保养在流水系统内,以便从惊吓中恢复。要将雌虾单个运到500-1 000升的圆锥形玻璃钢加固箱,装盛用微过滤器过滤和杀过菌的海水,盐度30-35 ‰,pH值8.0-8.2。产卵适宜温度范围为27-31 ºC,在夜晚进行,随后将亲虾转移到再成熟箱。

培育印度对虾亲虾的规格应当为雌虾大于145毫米TL(20克)、雄虾大于140毫米(17克)。样本在用100ppm的福尔马林预防处理30分钟后,放养在100吨圆形水箱(配有防止生物进入的生物过滤器),密度为4尾/立方米,性别比为1:1。水箱覆盖并保存在黑屋中。上述规格的3个水箱可满足1 800万尾生产能力的孵化场对亲虾的要求。每天用潮间带环节动物、蛤和鱿鱼肉喂养对虾。用电烧灼器切除雌虾眼柄以进行内分泌刺激。

切除眼柄后9-27天对虾成熟,两次连续产卵的间隔为3-15天。印度对虾也可在不切除眼柄的养殖环境中成熟和产卵,但要保持pH值在8.0和8.2之间,光度低于500 lux,投喂环节动物和新鲜蛤肉。不过,切除眼柄的雌虾与不切除的相比,在产卵次数、卵量和无节幼体方面分别多10、8和6倍。

通过抽样预计总产卵量。可在同一水箱孵化。在预计孵化出的无节幼体总数后,将其收集、清洗并放养到培育箱中。小规模孵化场从无节幼体生产中心购买无节幼体养到后期幼体,原因是亲虾成熟设施要求更多投资和基础设施。商人将无节幼体按20 000尾/升密度包装;还开发了100 000尾/升更高密度的包装技术。
 
孵化场

采用2-5吨的较小型室内水箱将幼体养到PL3-5。无节幼体投放密度为75-100尾/升,投喂角毛藻或骨条藻为主的硅藻。幼体培育水箱中硅藻密度要始终保持在20 000个细胞/毫升。从糠虾第二或第三期开始,也可用微粒规格为100-150µ的鸡蛋-虾-奶油冻混合物、卤虫无节幼体或微颗粒饲料喂养。成功进行了不投喂昂贵的卤虫无节幼体的幼体培育实验,但投喂卤虫成活率更高。
 
育苗 

来自每个培育池的后期幼体(PL5)被转移到10吨的培育水箱中,养到PL20。从PL5开始,普遍使用人工饲料以减缓水质变坏。投放密度为75个无节幼体/升,从无节幼体到PL5的成活率预计为百分之75,从PL5到PL20为百分之80。8个月内可获得12个幼体周期。PL20后期幼体可直接投放到养成池中。
 
养成技术

养殖方式包括传统、调整的粗养、半精养和精养。在印度西南沿海的潮汐池塘依然采用传统养殖方式。中东和海湾采用商业半精养。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半精养印度对虾被斑节对虾替代,原因是更高的经济回报。

传统

对虾养殖的这类系统包括诱捕和保养被潮水带入的对虾幼体,在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和越南采用。在印度西南沿海,受潮水影响的0.5到10公顷规模的稻田在11月到4月期间自动投放了不同种类的对虾和鱼。这些稻田在季风期间(6月-9月)被用于季节性生产一季水稻,有很深区块的2到75公顷的大型稻田,在不可能种植水稻时,也可全年用于对虾养殖。对虾以池塘的自然食物为食,对虾年单产从400到900千克/公顷。印度对虾构成了百分之 36-43的对虾总产量。

调整的粗养

1到2公顷规格的池塘,建有单独进排水设施,以便进行池塘的完全排水。用有机或无机肥料施肥,投放密度为60 000-100 000尾/公顷。对虾以池塘中施肥产生的自然食物为食,辅助性投喂人工饲料。每天进行百分之10-15的水交换。可养殖3-4个月,获得每季1 000到2 500千克/公顷的单产。

半精养

半精养池塘投放孵化场生产的苗,密度为20-25个PL/平方米。通过抽水,定期进行水的交换。利用4-6台增氧机/公顷保持溶氧的理想水平。每季可获得2 500到5 000千克/公顷的单产。

精养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商业养殖对虾时,首次引进了印度对虾精养。采用的放养密度为50-100个PL/平方米。每天投喂人工饲料4-5次。进行密集增氧和水交换,减缓环境恶化。每年可获得的单产水平为10 000到20 000千克/公顷。印度东南沿海的一个企业家声称,一季单产为12 000千克/公顷。目前印度已不再采用这种养殖系统。但沙特阿拉伯采用精养系统;一家私人公司报告了13 500吨的印度对虾产量,池塘总面积为2800公顷。


在印度,养殖者使用当地生产的商业对虾饲料(不是专为印度对虾设计的)以及用于斑节对虾的进口饲料。一些养殖者自己准备饲料,但质量不好。进口的饲料一般成本更高。在沙特阿拉伯,全国对虾公司生产专门用于印度对虾的饲料,因其专养该种类。
 
捕捞技术

在传统养殖中,放养后2个月开始捕捞,在每个满月和新月期间从黄昏到黎明进行7-8天。在低潮位期间将细目圆锥形网安装在水闸上捕捞。粗养系统的最后捕捞在养殖后3-4个月进行。在低潮位时将水排出,通过抽水进一步减少水,使用可移动的柴油动力设备。剩余的虾用抛网捕捞。在调整的粗养和半精养系统,通过池塘完全排水捕捞,由水闸出来的对虾被袋网收集。剩余的虾用手捡起。在沙特阿拉伯,采用机械捕捞技术。
 
处理和加工 

捕捞后,在转移到0 ºC的冰水之前,将对虾清洗干净并称重。然后将盛虾的矩形板条箱用冷藏卡车运到加工厂。在加工厂,清洗对虾并按出口要求分级。取决于市场要求,可将对虾加工成几种类型,例如成块冷冻、即食、全虾冰鲜、IQF和熟制品,通过航运和空运出口。作为世界范围销售战略的一部分,主要加工商和出口商已经采用HACCP和ISO质量控制系统。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取决于地点、养殖系统类型、生产规模、每年的生产周期以及病害的范围等。2000年印度苗种生产的平均成本预计约为1.6美元/1000尾。1996年在调整的粗养系统的成虾养殖成本预计为4.20美元/千克,但印度已不再进行该种类的商业养殖(只粗养),没有新的成本预计数。没有在沙特阿拉伯养殖该种类的生产成本数据。
 
病害和控制措施
下表为印度对虾的主要病害。病毒感染不能用药治疗,但可以通过PCR技术筛选亲虾和后期幼体的病毒以及采用良好养殖操作管理,例如有规律地投放、投喂和有效的池塘管理。但由于水质突然变化以及糟糕的底层环境管理,可能爆发对虾病毒病。

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和其它药物被用于治疗,但将它们列入本表并不意味着是粮农组织的建议。

疾病 致病因子 类型 综合病症 措施
白点病,或WSBV、WSSV或白点病病毒 杆状病毒引起部分白点病综合病症 病毒 严重感染的对虾无生气;减少摄食;体色发红,有小型到大型白点嵌入表皮;3到10天死亡 PCR筛选亲虾、无节幼体、PL和养成阶段;避免新鲜饲料;减少水交换或零交换,以预防病毒携带者进入池塘;用200ppm氯水处理被感染的池塘或孵化场,相关设备消毒
核心多边体杆状病毒病;也称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MBV) 杆状病毒 病毒 无生气;厌食;并发有原生动物寄生 以DNA为基础的诊断办法检查野生亲虾排泄物;彻底清洗卵和无节幼体
软壳综合病 未确定 未确定;怀疑是藻毒 减少摄食,生长减慢;无生气;表皮和肌肉之间壳松散;死亡 良好池塘管理
虾棉絮病 原生动物 小孢子虫 肌肉组织发白,不透明;无生气;减少摄食(非主要病害) 从池中清除被感染的对虾


供病理学专业知识的单位

以下是几个可以提供专业技术知识的单位:
  • K.K. Vijayan博士,CMFRI生理学、营养和病理学处,印度Cochin-682018(电话: + 91 484 239 4867)
    [email protected]
  • I.S. Bright Singh博士,印度鱼病诊断和管理中心,CUSAT, 印度Cochin-682016 (电话: +91 484 238 1120)
    [email protected]
    (http://www.ncaah.org/)
统计
生产
全球养殖产量
粮农组织渔业统计



市场和贸易
产品 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和中东的大部分产品为冷冻(带头、无头和去皮冷冻、IQF和AFD)、冰鲜以及几种有附加值的产品,例如虾酱、虾排、半成品、虾肉和加面包的即食产品。规格不适合出口的在国内销售。

价格和市场统计

白色的对虾比斑节对虾价格相对要低。 美国市场小规格无头斑节对虾 (21/25规格) 平均C&F价格为 7-13美元/千克 (2001-2004年), 而2004年白色对虾平均价格为5.5美元/千克。

市场规则

主要进口国的卫生标准高,特别是在抗生素和化学品残留方面。欧盟市场甚至有更高的规范(零残留)。美国市场实施HACCP标准或感觉评估,并在进口对虾的反倾销关税方面实施额外规定,对出口国捕捞野生对虾的船队采用海龟逃生装置。
状况和趋势
研究

以下领域需要强化研究:
  • 在封闭的养成系统进行有效的水管理。
  • 选择繁殖和驯化,生产遗传改良和SPF亲虾。
  • 研究软壳症状以及对虾病毒的有效治疗和管理手段。
  • 用生态友好的饲料成分替代鱼粉。
发展

亚洲对虾养殖国曾经以斑节对虾养殖为中心。但生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毒病、亲虾短缺、贸易壁垒和市场竞争。白色对虾,例如印度对虾没有这些问题,却可以获得高产。不过,伊朗和中东国家喜好该种类,原因是其可在高盐度水中生长,长时期生长模式以及容易孵化养殖。在斑节对虾出现问题时,许多亚洲国家转为养殖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的驯化和养殖技术要容易的多;还可获得高产,因此减少了生产成本。预计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印度对虾养殖进一步扩大,但亚洲其他地方情况不同。

市场

未来的市场是有机对虾的,例如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一些私人公司进行了无抗生素的高质量印度对虾生产。进口国可能实施更严格的质量标准、食品安全证书和生态标签。
主要问题
近年,对虾养殖引起了关于可持续性以及环境影响的相当多的讨论和辩论。主要问题是:
  • 池塘污水对水道及地下水的污染。
  • 因盐化损失农田。
  • 破坏红树林和滥用湿地。
  • 与其他资源利用者的社会冲突。
  • 虾饲料对鱼粉依赖度增加。
  • 因增加开发野生苗和亲体导致生物多样性损失。
  • 引进外来物种。
政府和对虾养殖业实施了几类措施减少消极影响。正在加大实施改进的水管理操作、严格控制放养密度、预防地下水盐化和采用预防以及“污染者付费”办法,以便对虾养殖成为生态友好的行动。在多数亚洲国家,许多养殖者为小型生产者,池塘不足3公顷,建议确立共同污水处理系统,来协助进行改善。随着对虾养殖场的建立,农村就业机会和其他基础设施增加。

建议

印度的生产成本需要降低,需要努力促进以合理价格在国内市场销售养殖的对虾。联合体养殖操作,例如互助式养殖将帮助确保对虾养殖系统的适当管理,并安排较小的生产者销售对虾。研究重点应当是开发遗传改良的SPF和SPR亲虾,生产快速生长和健康的对虾。

负责任水产养殖实践
由于对虾养殖的快速发展,对其潜在环境影响的认识提高。例如,印度按照其最高法院的指令(见1997年2月6日76号公告),建立水产养殖主管部门,以保证负责任进行水产养殖。委托该机构负责向对虾养殖者发放许可以及编撰促进可持续对虾养殖的准则。另一例子是,泰国遵守了粮农组织行为守则第9条的负责任水产养殖的概念。但证书和生态系统的实施可能要缓慢,原因是难以追踪小型养殖场和孵化场有资格产品的来源。
参考文献
书目
Anonymous. 1978. Larval development of Indian penaeid prawns. Coastal aquaculture, marine prawn culture, Part 1. CMFRI Bulletin 28, Central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Kochi, India. 90 pp.
Anonymous. 1991. A manual on shrimp farming. The Marine Products Export Development Authority, Kochi, India. 47 pp.
Anonymous. 2001. Shrimp aqua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an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 Aquaculture Authority of India, Government of India, Chennai, India. 114 pp.
Devaraj. M. 1996. Small scale shrimp hatchery. Technology Transfer Series 9. Central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Kochi. 15 pp.
Devaraj. M. 1996. Environment-friendly shrimp farming. Technology Transfer Series.10A. Central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Kochi, India. 59 pp.
Flegel, T.W. 2006. Detection of major penaeid shrimp viruses in Asia,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with emphasis on Thailand. Aquaculture, 258:1-33.
Maheswarudu, G., Neelakanta Pillai, N. & Manmadhan Nair, K.R. 2000. Broodstock development and spawning in Penaeus indicus. pp. 714-721 In V.N. Pillai & N.G. Menon (eds),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entral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Kochi, India.
Mohamed, K.H. 1970. Synopsis of biological data on the Indian prawn Penaeus indicus H. Milne Edwards, 1837. FAO Fisheries Synopsis No. 94. 20 pp.
Neelakanta Pillai, N., Maheswarudu, G. & Manmadhan Nair, K.R. 2000. Seed production and hatchery management of Penaeus indicus. pp. 704-713 In V.N. Pillai & N.G. Menon (eds),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entral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Kochi, India.
Unnithan, K. A. 1985. A guide to prawn farming in Kerala. CMFRI Special Publication 21. 92 pp.
Vijayan, K.K., Alvandi, S.V., Rajendran, K.V. & Alagarswami, K. 1995. Prevalence and histopathology of Monodon Baculovirus (MBV) infection in Penaeus monodon and P. indicus in shrimp farms i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India. Asian Fisheries Science, 8:27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