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菲律宾椰农的生计

粮农组织帮助椰农采用生态无害的旱作和等高种植方法.

重要事实

椰子是菲律宾最重要的作物,而且该国是世界第二大椰子生产国。2013年11月台风”海燕”(当地称为“Yolanda”)来袭,导致大约4400万棵树受损或被毁,给大约100万椰农造成影响。 作为应灾措施,粮农组织启动了“椰子种植系统”计划。该计划是本组织旨在解决受灾农户重建需求的3979万美元“台风‘海燕’战略应对计划”的一部分。 通过该计划开展的活动旨在帮助小规模椰农种植短期蔬菜经济作物和一年生作物,以提供替代生计来源,同时融入气候智能型农业技术。 从确定椰子种植社区具体需求到项目实施,粮农组织为扶持椰子种植系统与多方开展合作,包括菲律宾农业部、椰子管理局、土地改革部、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国家土著人民委员会和地方政府部门。

通过在目标社区提供其他生计活动来替代椰子种植,该计划帮助恢复农业生产,增加获得替代认证种子和优质种植材料的途径,改良作物和动物品种,并引进农业生态新方法。 

引进“等高”农业概念
对于52岁的Marcelina Calvez及其丈夫来说,灾后重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菲律宾莱特省帕隆蓬镇务农已超过30年,有七个孩子,而且像许多椰农一样,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即使台风”海燕”来袭之前,他们种植的半公顷椰子也无法满足家庭的需求。

“风灾之后,我们失去了生计,但我们仍然有债务要偿还,”Marcelina说。“最难的是想办法赚钱养家。”

帮助椰农恢复生计和加强抗灾力是台风过后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意味着向农民提供稳定的替代生计来源,确保即使在土地资源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仍可维持生计。

作为应对措施的一部分,粮农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建立了129个坡地农业技术(SALT)生产点,让椰子种植社区进行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用以补充椰子和玉米等主要作物。通过种植短期、中期和长期作物,农民能够获得替代性生计来源,并利用椰子种植园里的闲置土地。

这些生产点建于该国第六和第八区受台风“海燕”破坏的地方,并针对生产点的建立和维护,与社区组织和农民合作社联手开展培训。

“工作很艰苦,但比我们的传统耕作方式要好得多,”自由农民多功能合作社成员Marcelina说。“现在,这些山地的生产力得到提高,这是过去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选择在这些地区采用坡地农业技术(也称为等高耕作)是因为它是一种有利生态的旱地和等高耕作方法,专门针对工具、资金和耕地有限的小农。为了进一步强调采用气候智能型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在每个城市建立了一个坡地农业技术示范农场,作为气候智能型农民田间学校的校址。

创办气候智能型农民田间学校
通过同一项计划,粮农组织创建了68所气候智能型农民田间学校,并在民都洛岛南端举办了若干能力建设等培训课程。该岛遭台风破坏特别严重,而在这个偏远山区生活的许多人都属于土著部落,在台风灾害之前本来已经非常脆弱,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来维持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

该项目引入了将气候适应力与作物多样化相结合的概念,同时提供有关农业生态、气象监测及强化土壤和病虫害管理的新方法。项目还帮助改良了农民间作和蔬菜生产方式。

台风”海燕”灾害之前,许多土著部落采用传统的”kaingin”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式耕作),导致民都洛岛南部山区森林砍伐。“在参加农民田间学校之前,我们从未想过我们的耕作方式会影响气候,”67岁的农民Manuel Orosa Sr说。他也是海努諾曼吉安土著人的首领。

“我们学会了如何利用等高线进行坡地种植,确保维护土壤肥力和植物健康,” Manuel兴奋地说。“采用等高耕作方法可以生产蔬菜、玉米和稻米等多种作物。”

参加培训的人员编制和提出的农场可持续性计划是培训的重点,它使Manuel这样的农民对如何继续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土地更加有信心。

“培训让我知道了怎样能够可持续地利用土地,这不仅极大地帮助了我和我的家人,而且也帮助了我们的部落和社区,” Manuel最后说。

分享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