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article is not available in Portuguese.

Click this message to close.

全球长期营养不足人口接近8.7亿

但通过进一步努力仍有希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2012年10月9日,罗马 - 根据今天发布的联合国全球饥饿报告,2010-2012年间,全球长期营养不足人口接近8.7亿,即全球总人口的八分之一。

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农发基金)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计划署)联合发布的《2012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利用改进的方法和涉及过去二十年的数据,提供了有关长期营养不足人口的更加准确的估计数。

饥饿人口中绝大多数(8.52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 占其总人口的约15% - 而发达国家营养不足人数为1600万。

从1990-1992年到2010-2012年,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减少了1.32亿,从占全球人口的18.6%降至12.5%,从占发展中国家人口的23.2%降至14.9%,说明只要充分采取适当措施,在2015年前将遭受长期饥饿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已触手可及。

1990年至2007年期间,饥饿人数的降幅超出了预期。然而,自2007-2008年以来,在减轻饥饿方面的全球性进展就趋于缓慢,呈停滞状态。

 “当今世界充满前所未有的技术和经济机遇,因此我们感到完全不能接受的是,世界上仍有1亿多五岁以下儿童因体重不足而无法充分发挥其人生和社会经济潜力,而另一个不可接受的事实是,儿童营养不良每年造成250多万儿童死亡,” 分别作为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的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肯纳尤·内旺泽和埃瑟琳·库桑在报告的前言中指出。

“我们特别关注的是,从近期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的世界经济依然脆弱。但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加倍努力,帮助最贫穷的人们获得其最基本的人权,即充足食物权。世界拥有消除各种形式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知识和手段,”他们补充道。

需要采取一种以支持广泛的经济(包括农业)增长和面向最脆弱群体的安全网为基础的“双轨”方法。

经济危机的影响

新的估计数表明,2007-2010年期间饥饿状况没有先前预期的那么严重。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并未引发人们所担心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急剧放缓的情况;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小于预期。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许多国家政府曾努力减缓价格飙升造成的冲击并确保最脆弱的群体免受影响。

今天公布的饥饿人口数字可追溯至1990年,是一套经修订的统计数据系列。它使用的最新信息包括人口、粮食供应、粮食损失、膳食能量需要量和其他因素。这些数据亦能够更准确地估计国家内部(按膳食能量供应计算)的粮食分配。

《2012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注意到,所采用的方法没有考虑粮价飙升和其他经济冲击的短期影响。粮农组织正针对膳食质量和粮食安全其他方面制定一套更为宽泛的指标。

有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确立的具体目标

报告认为,如果采取适当行动来扭转2007-2008年出现的经济放缓趋势并消除饥饿,那么在2015年之前将发展中世界遭受长期饥饿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千年发展目标”仍有望实现。

报告指出,“如果过去20年的平均降幅能够延续到2015年,那么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足发生率就会降至12.5%;虽仍高于“千年发展目标”提出的11.6%这一具体目标,但与早前的估计相比,已经又迈进了一大步。

亚洲饥饿人数最多,非洲饥饿状况加重

就各区域而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的营养不足人数在过去二十年间减少近30%,从7.39亿减至5.63亿,这主要归功于该区域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虽然人口增长,但该区域营养不足发生率从23.7%下降到13.9%。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在这方面也取得进展,饥饿人口数量从1990-1992年的6500万下降至2010-2012年的4900万,而营养不足发生率从14.6%下降到8.3%。但是近来这一下降速度已经放缓。

非洲是在此期间饥饿人口数量增加的唯一区域,从1.75亿增至2.39亿,在过去的四年里增加近2000万。虽然在整个时期内饥饿发生率下降,但是在过去三年中却略有上升,从22.6%升至22.9%,即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遭受饥饿。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截至2007年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发生逆转,此后的饥饿人口数量每年增加2%。

发达地区的饥饿人口亦有所增加,从2004-2006年的1300万增至2010-2012年的1600万,让此前数年从1990-1992年间2000万稳步下降的趋势出现逆转。

农业增长将减轻饥饿和营养不良

报告强调,整体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但还不足以确保持续减轻饥饿。农业增长在减轻饥饿与营养不良方面成效尤为突出,因为大多数贫困人群主要以从事农业及相关活动为生。有小农参与的农业增长,特别是有妇女参与的增长,能最有效发挥其减轻极端贫困和饥饿的作用,因为它能为贫困人口创造就业机会。

增长不仅要使穷人受益,而且还必须“注重营养”,以减轻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减轻饥饿不仅仅是增加食物的数量,而且也要在多样性、营养成分和安全性方面提高食品的质量。

就在8.7亿人依然遭受饥饿的同时,世界日益面临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双重负担,即同时存在长期营养不足和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导致肥胖、超重和有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影响全世界超过1.4亿人)的。

报告说,迄今为止,经济增长与改善营养之间的联系一直十分薄弱,需要制定一个农业-营养-健康综合框架。

社会保护体系

增长固然很重要,但它往往不够多、不够快。因此,有必要建立社会保护体系来确保最脆弱的群体也能够从增长中获益,而且能够参与和推动增长。需要通过现金转账、食品券或医疗保险等措施来帮助那些不能马上利用增长所带来的机遇的弱势群体。社会保护可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成为能够在日后产生效果的一项投资,培养出受教育水平更高、更强壮、更健康的成人。通过构建有效的社会保护体系为包容性经济增长提供补充,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Photo: ©FAO/Asim Hafeez
今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展示出的饥饿状况喜忧掺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