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系统需要大幅提高效率

集约化生产在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至关重要的是改善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绩效

2011年12月14日,罗马 - 粮农组织今天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到2050年,动物蛋白的消费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再增长三分之二,给地球的自然资源造成新的压力。

这份题为《2011年世界畜牧业》的报告认为,人口和收入增长正在助推发展中国家动物蛋白人均消费量持续上升的趋势。到2050年,肉类消费量预计将增长近73%,奶类消费量将在目前水平上提高58%。

该报告指出,畜牧生产面临的未来需求,特别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为明显的新兴城市的需求, 将主要由大规模集约化畜牧生产予以满足。

报告说:“就目前而言,尚没有在技术上或经济上可行的方案来替代集约化生产,向日益发展的城市供应大部分所需畜牧食品。

然而,此类系统造成的环境影响令人堪忧,如地下水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成为疾病温床的可能性,”报告警告说。“一项紧迫的任务是改善集约化生产的环境绩效。”

粮农组织认为,基于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有三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降低废弃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污染,减少牲畜蛋白质生产所需的水和粮食投入,以及通过牲畜种群实现农业加工副产品的再利用。

提高效率是满足需求的唯一途径

畜牧产量在过去40年中激增,其主原因是饲养的动物总数增加。但是,报告指出:“很难想象在与目前相同的自然资源利用水平上,通过保持各类畜牧生产不断增长来满足预测的需求,即禽类增加一倍、小反刍动物增加80%、牛和猪分别增加50%和40%。”

更确切地讲,增加产量应当着眼于提高畜牧系统将自然资源转换为食物的效率并减少浪费。

这将需要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环境监管。

动物健康是关键

此外,还需要应对更多的挑战,包括干旱、水资源短缺和其他与气候相关的影响 - 更不用说动物疾病,其中有些可能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在畜牧生产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必须实施严格管理。

根据该报告,集约化生产系统以及侵害森林环境或城市周边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生产系统是滋生新型疾病的温床,许多系统采用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动物健康和福利。

报告认为:“将大量资金用于应对今天出现的紧急疾病威胁是不够的 - 必须对疾病情报和流行病学研究进行投资,加强对那些动物源食品主要生产国未来疾病的预报。”

畜牧业与粮食安全

自1967年以来,全球禽肉产量增幅在700%左右。其他产品的产量亦激增,包括鸡蛋(350%)、猪肉(290%)、羊肉(200%)、牛肉(180%)、牛奶(180%)。

目前,畜产品分别占全球和发达国家热能消费量的12.9%和20.3%,而其对全球和发达国家蛋白质消费量的贡献率则分别为27.9%和47.8%。

然而,从全球趋势来看,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在许多地方,产量未出现增加,贫困和弱势社区动物蛋白质消费量未能提高,粮农组织警告说。在东亚和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生产增速持续缓慢。

“非洲的牲畜蛋白质平均消费量不足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蛋白质消费水平的四分之一,仅为各类蛋白质消费量建议水平的17%,”粮农组织的报告指出。“相比之下,美洲、欧洲和大洋洲2005年的牲畜蛋白质消费量占蛋白质总需要量的78%至98%,说明畜牧产品消费过量。”

但在发展中世界,牲畜和牲畜产品可以为家庭经济、粮食安全及营养做出重要贡献。

即使是少量的动物源食品亦可以改善低收入家庭的营养状况。肉类、牛奶和禽蛋不仅提供蛋白质,而且含有许多营养不良的人普遍缺乏的氨基酸以及微量营养素,如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2和钙。

报告说,对于东非一些以畜牧业为生的社会,优先事项应是加大畜牧部门对粮食安全的贡献,具体做法包括恢复退化草场并改善管理,加强动物卫生服务,并为牲畜和产品进入市场向牲畜饲养者提供更多帮助。

Photo: ©FAO/Ishara Kodikara
孟加拉国的奶牛。在贫穷的国家,畜牧生产增强家庭经济和粮食安全并改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