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之下,《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揭示粮食危机的规模和脆弱国家面临的风险

有关重度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状况的年度报告于今日发布

欧盟/粮农组织/人道协调厅/儿基会/美国国际发展署/粮食署联合新闻发布稿

2020421日,布鲁塞尔/罗马/纽约 - 今日,由联合国及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组成的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发布了其最新一期《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旨在解决导致极端饥饿的根源问题,其发布的年度报告及其主要结论、合作伙伴声明和多媒体宣传资料,现在可以通过以下网址获取:

《全球报告》主要结论

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有逾1.35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IPC / CH第3阶段或更高)。此外,在本报告所提及的55个粮食危机国家中,2019年有7500万名儿童发育迟缓,1700万名儿童处于消瘦状况。

这是自2017年该网络发布第一期报告以来所记录的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最严重水平。

此外,在2019年,有1.83亿人被归为"面临压力"(IPC / CH第二阶段)的人群,他们徘徊在重度饥饿的边缘,一旦面临冲击或压力(如新冠疫情),则有可能陷入"危机"或更严重阶段(IPC / CH第三阶段或以上)。

在1.35亿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中,有一半以上(7300万)位于非洲;4300万位于中东和亚洲;1850万位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

导致上述趋势的主要因素是:冲突(导致7700万人陷入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极端天气事件(3400万人)和经济动荡(2400万人)。

编辑说明

*重度粮食不安全系指因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而使生命或生计面临直接危险的状况。这一说法借鉴了国际公认的极端饥饿衡量标准,例如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IPC)和协调框架(Cadre Harmonisé)。它不同于联合国每年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与营养状况》报告中提到的长期饥饿,比长期饥饿更为严重。长期饥饿系指一个人长时间无法摄入维持正常、积极生活方式所需的足够食物的状况。

关于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

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旨在更好地联系、整合和指导现有倡议、伙伴关系、计划和政策进程,以可持续地解决粮食危机的根源问题。

《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是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的旗舰出版物,由粮食安全信息网(FSIN)协调编写工作。该报告是基于共识的多伙伴分析进程的产物,下述15个国际人道主义和发展伙伴(按字母顺序排列)参与了报告的编写工作:萨赫勒地区国家间抗旱常设委员会(CILSS)、欧洲联盟(EU)、饥荒预警系统网络(FEWS NET)、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球粮食安全专题组、全球营养专题组、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IPC)全球支持股、政府间发展管理局(IGAD)、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中美洲一体化体系(SICA)、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CHA)和难民署(UNHCR)。

图片: © 粮农组织/Abdulhakim
在也门获得粮农组织支持的Alhudaidah Alzaydiah地区,人们聚集在一起,为牛、羊等牲畜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