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家庭农民贡献了全球1/3的粮食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研究关注耕地面积不足2公顷的农户
2021年4月23日,罗马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的最新研究指出,全球近1/3的粮食由小农生产。
《世界发展》报告的研究显示,全球5/6的农场面积小于2公顷,合计面积占全球农业用地总面积12%,占全球粮食生产总量35%。
小农对粮食供应链的贡献因国而异,在中国高达80%,而在巴西和尼日利亚则不足10%。分析认为,改进数据质量,统一数据标准,能够让决策者更细致、准确地掌握农业发展状况。
"我们不能认为‘家庭农场'等于‘小农场';多数家庭农场的确规模较小,但有些则规模可观。"粮农组织农业食品经济司副司长Marco Sánchez表示,他与Sarah Lowder与Raffaele Bertini共同撰写了报告。
2014年,粮农组织的旗舰报告指出,全球5.7亿个农场中90%都属于家庭农场,生产了全球80%的粮食。粮农组织新的研究题为《哪些农场为全球生产粮食?农田是否过度集中?》,旨在说明农场规模与产量的关系。据最新估计,全球超过6.08亿的家庭农场占据了70%-80%的农田,生产了全球80%的粮食(以产值计算)。新研究还按面积对农场进行归类估算:70%的农场总面积占农业用地总面积仅为7%,单个农场面积低于1公顷,而14%的农场占农业用地总面积4%,面积界于1公顷与2公顷之间,剩下的10%的农场占农业用地总面积6%,面积界于2公顷与5公顷之间。占地面积超过50公顷,也是规模最大的1%的农场,占全球农业用地总面积超过70%,其中40%的农业用地为超过1000公顷的大型农场。
了解农场面积 精准扶持农户
了解了农场面积分类信息,国际组织与决策者可以更精准地制定公共政策,开展投资计划,以支持家庭农业,提高小农生产力,改善农村生计,这也符合"联合国家庭农业十年(2019-28)"的愿景。同时,还有助于宣传中型和大型农场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消除贫困)、SDG2(实现零饥饿)、SDG10(减少不平等)还有SDG12(实现更可持续的生产模式)的贡献。
准确地说,各区域农场平均面积的显著差异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农场面积的关联。国家人均收入越高,农场面积越大;高收入国家99%的农场面积超过5公顷,而同等面积的农场在低收入国家仅占28%。
研究区域与地方实际情况也很有启发。在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区域,小农占农业用地面积比例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农场面积与特定农产品产量并非总是相关。比如,在蒙古,以经营单位和组织形式管理,而非农民所有的农场生产了90%的小麦。在坦桑尼亚,数家大型农场虽然仅占农业用地的7%,但却占全国小麦产出的80%,茶叶产量的63%。
同样,农场面积的差异也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赞比亚为例,中型农场面积增加是因为城市雇工人数上升,而非因为小农获得的土地面积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巴西和美国同为农业大国,小农人数增长的同时大型农场的耕作面积也增加了。作者提出,这一现象究竟是因为不平等加剧,还是本地生产和消费的粮食总量上升,值得进一步研究。
数据缺口
这项新研究提供了现有最详尽的数据,且数据库内容丰富,面向公众开放。尽管如此,研究使用的数据质量参差不一,不少数据已过时。
报告作者认为,如能获得更多生产、农场规模、农产品类型、雇佣模式的国别数据,以及收入及农场所有者居住地的数据,报告就能超越"依据宽泛假设出的粗略估计";现在,仅有极少数国家提供按农场面积分类的生产信息。
研究使用的多数数据摘自农业普查报告,由粮农组织"世界农业普查计划"整理。作者指出,若能获得农业普查一手数据,报告就会更准确。因为一些国家数十年未开展农业普查,而另一些国家在普查中将非家庭实体经营农场排除在外,所以全球农业普查准确度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