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仍是一个从未消失但被忽视的威胁
粮农组织警告,今年小麦的良好产量前景可能受到小麦锈病的影响。
2013年6月13日 - 粮农组织呼吁全球位于"小麦种植带"的国家加强监测和预防小麦锈病 - 在特别潮湿季节尤其盛行的真菌病。北非、中东到西亚和南亚的小麦产量都会受到影响,而上述地区的产量占全球小麦总产量的30%以上,占小麦种植专用土地总面积的近40%。
粮农组织植物生产及保护司农业官员Fazil Dusunceli是专门研究小麦锈病的专家,他认为"有利于小麦生长的条件也同样有利于侵害小麦的锈病,因此小麦作物所需的充沛降雨给小麦锈病的传播扩散创造了最佳条件。
"理想的锈病预防办法是正确选用抗锈病品种。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风险。在突发疫病的情况下,杀真菌剂喷雾可以帮助减轻疾病的影响,但必须做到早期发现。"
小麦锈病表现为黄色、黑色或棕色的粉疱在小麦叶片和茎秆上形成,孢子数量多达数百万。这些看上去很像铁锈的孢子侵染植物组织,阻碍光合作用,而且使作物生产籽粒的能力下降。
东非和高原地区风险依然迫在眉睫
Dusunceli强调,应加强特别是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对锈病的监测和监视,那里的作物正处于生长季节,而且降雨情况持续有利。他说,如果某些易感品种在早期阶段受到小麦锈病的侵染,整茬作物几乎会颗粒无收。
"虽然在温暖地区的低地,作物已完全成熟或已收割完毕,而在高原和多山地区,包括中亚和西亚,疫病仍有暴发的危险,但减少特别是黄锈病引起的损失尚有可能,"Dusunceli说,因为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作物仍处于成熟阶段。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TY)和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均为粮农组织的合作伙伴,根据这两个机构在www.rusttracker.org上联合发布的警报,"在中亚和西亚以及北非地区,对锈病,尤其对黄锈病有利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暴发严重疫情。从摩洛哥到不丹的许多国家则一直保持凉爽和潮湿气候。"
根据这份报告,阿富汗、阿塞拜疆、印度、伊朗、伊拉克、摩洛哥、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某些地区的锈病易感品种遭受特别是小麦(条)锈病的破坏。不过,类似2010年广泛传播的流行病尚未发生,其部分原因是逐步引进了抗病品种,采用了化学防治手段,以及天气变暖。然而,有些地方的病情相当严重,需要施用杀真菌剂。
在巴基斯坦,报告显示三种类型锈病的严重程度,即重度(40%以上)和中度(20%以上),均显著增高,但黄锈病的影响最为明显,出现在53%的被调查的田块。
在阿富汗,黄锈病在三月底出现在东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直至4月份最后一周,锈病易感作物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增加,但天气转暖预计会遏制疾病进一步蔓延。
在摩洛哥,条锈病在几乎所有地区蔓延:40%被调查的麦田锈病严重程度达到50%或更高,需要施用杀真菌剂。
预防、预警和快速反应是关键
选用抗病品种和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是控制小麦锈病的重要原则,但是在许多国家,实地的监测工作通常比较薄弱,因此报告时间也很缓慢。
为了缩短报告时间,Dusunceli说,粮农组织最近在土耳其启动了一个移动电话监视系统试点项目,使用智能电话和短信报告技术。关键的一点是,报告任务被分配给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会定期到各区的麦田视察。
"现在的信息都是瞬间传递的,"Dusunceli说。"直接将数据输入设在农业部的数据库。该数据将为各机构提供采取快速应对措施所必需的相关信息和警示信号。"
小麦锈病全球计划和伙伴关系
在博洛格全球锈病倡议背景下,粮农组织自2008年以来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农发基金和康奈尔大学合作,坚持实施一项全球计划,为相关国家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以预防重点,鼓励抗病品种的开发和种植、认证种子的使用、种子的迅速繁殖、农民培训,并加强监测和紧急响应能力及国际合作。
与其它病原体一样,小麦锈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为毒性更强、破坏力更大的新菌株。Ug99就是这样一种秆锈病菌株,1998-1999年出现在乌干达。从那时起,它已扩散到远至伊朗的东非以外地区,而且令人担忧的是,在东非、西亚和南亚的几乎同一地带,大部分小麦品种都容易感染这种菌株。同样,2009年和2010年期间在从北非至西亚和南亚相同地区广泛传播的Yr 27黄锈病强毒株给各地造成重大损失。
必须采取全球性集体行动,对小麦锈病进行密切监测。若要维持和改善小麦生产力,必须增加投资以支持区域和国际合作开展的活动,促进特别是东非和北非、近东、中亚和南亚等小麦锈病易感区域的疾病综合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