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需要养活的人口将增加三分之一

粮食产量必须增长70% - 粮农组织召开高级别专家论坛

2009923日,罗马 – 今天公布的一份粮农组织讨论文件指出,世界农业将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与贫困和饥饿斗争的同时,实现2050年粮食产量提高70%以养活23亿新添人口,更有效地利用稀缺的自然资源并适应气候变化。

粮农组织将于2009年10月12-13日举办一次高级别专家论坛,就“2050年如何养活世界”战略开展讨论。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学术单位、非政府和私营部门机构的大约300多位著名专家将参加此次论坛。

论坛将为2009年11月16-18日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作准备。

谨慎乐观


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Hafez Ghanem说:“粮农组织对2050年世界养活自己的潜力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不过,他指出,到那时能够养活世界上每个人是不可能自行实现的,必须应对若干重大挑战。

Ghanem认为,需要有一个解决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的适当社会经济框架,确保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粮食,确保粮食生产能够有助于减少贫穷并考虑自然资源方面的限制。

全球预测显示,除了对农业的预期投资之外,还将需要更多资金来增加获得粮食的机会,否则,到2050年挨饿的人数仍有大约3.7亿,即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近5%。

据联合国的最新预测,世界人口将从今天的68亿增加到2050年的91亿,意味着需要养活的人口将在今天的数字上增加三分之一。人口增长的绝大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预计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人口增速最快(高达108%,即9.1亿人),东亚和东南亚人口增速最为缓慢(增长11%,即2.28亿人)。

到2050年,全世界居住在城市或城区的人口将从今天的49%增至70%左右。

粮食需求


由于人口增长和收入提高,对粮食的需求预计将继续扩大。到2050年,谷物(用作食物和动物饲料)的需求量预计将达到约30亿吨。谷物的年产量必须再增加近10亿吨(目前为21亿吨),而到2050年肉类产量则需要增加2亿吨,使总量达到4.7亿吨,其中72%将在发展中国家消费,而其目前的消费水平为58%。

生物燃料生产也会导致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关键因素是能源价格和政府的政策。

土地


尽管事实是农作物生产增长的90%将归功于产量和种植密度的提高,但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可耕地将需要扩大约1.2亿公顷。发达国家的耕地使用面积预计将减少约5000万公顷,虽然对生物燃料的需求有可能改变这一趋势。

从全球来看,仍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来养活世界未来人口。然而,粮农组织警告,大部分潜在的土地集中在少数国家,仅适用于种植很少几种作物,而且它们不一定是需求最高的种类。

大部分尚未利用的土地也同样面临不易克服的化学和物理方面的制约因素、地方病和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因此,将需要大量投资来使这些土地投入生产。还有一部分土地被森林覆盖,或有可能被不断扩大的城市住区占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近东/北非和南亚地区)的可用土地开发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极限。

水资源


鉴于需求减少,水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灌溉取水量的增长速度预计会减缓,但到2050年增长率仍将接近11%。

就全球而言,淡水资源虽然充足,但分布非常不均衡,而且在特别是近东/北非和南亚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国家内部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情况将达到惊人的程度。使用更少的水生产更多的粮食将是解决缺水问题的关键。气候变化引起降雨规律的改变将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产量潜力


总之,为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采取提高作物产量的做法似乎具有很大潜力。粮农组织指出:“如果采取适当的社会经济措施,产量方面仍有巨大‘可弥合’的空间(即从农业生态角度可达到的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的差异)有待发掘。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外,似乎没有必要担心产量已开始停滞不前。”

加强干预措施


粮农组织呼吁采取更有力的干预措施,加快实现减少和最终消除饥饿与贫困的步伐。对初级农业的投资要成为当务之急,投资增幅应达到约60%,因为农业不仅生产粮食,而且还创造收入和支持农村生计。

扶贫工作还包括对农村基础设施(道路、港口、电力、储藏和灌溉系统)的投资;对机构、研究推广服务、地权、风险管理、兽医和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投资;以及非农业投资,包括食品安全网和提供给最贫困人口的现金。

粮农组织认为,如果不去帮助贫困国家农村地区发展并提供资助,贫困和不平等现象虽然会比现在少得多,但将会继续普遍存在。

Photo: ©FAO/Jon Spaull
更有效地用水是增加粮食产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