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增加农业科研投资至关重要
粮食增产主要靠提高作物单产而非扩大耕地面积
2009年9月24日,罗马 – 根据今天最新发表的粮农组织讨论文件,若要促进农业生产来满足供养世界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要,就必须大幅提高对研究和发展的公共投资力度,广泛采纳新技术,包括耕作技术和作物品种。
该文件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为10月12-13日在其罗马总部举办的“2050年如何养活世界高级别专家论坛”启动小组讨论而专门编写的若干文件之一。论坛将为2009年11月16-18日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做准备。
粮农组织的最新预测表明,到2050年,全球农业生产必须增长70%才能养活23亿新增人口。
该预测还表明,主要增产手段将是提高现有农田的单产和种植密度,而非扩大农业生产用地。
就全球而言,所需产量增长的90%预计将通过提高单产水平和增加种植密度来实现,只有10%依靠扩大耕地面积。粮农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则为80:20。但是,在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产量的增长将全部需要通过提高产量来实现。
文件认为,这就需要在若干领域“推动农业技术向前发展”。
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收获后损失
气候变化使得提高作物单产成为更加紧迫的挑战。
如果温度提高 2oC 以上,全球粮食生产潜力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单产将会下降。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低纬度地区的产量跌势将尤为显著,如果不采取有效适应措施,跌幅将在20-40%之间。
因此,该文件认为,还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和改良方法来应对日益变化的气候和迅速恶化的水短缺问题。
通过减少收获后损失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是需要开展创新活动的另一个领域。
开展行动的重点领域
该文件认为,在某些领域,可以利用改进的耕作方法和新技术来促进生产。
• 提高农民对农业投入物的使用效率。随着自然资源日渐匮乏,化石燃料、氮和磷等资源的价格不断上涨,这一点将变得越发重要。
在这方面,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是采用免耕的保护性农业 – 采用这种技术的农场可平均节省其三分之二的燃料,同时提高土壤固碳水平。
该文件还认为,农场还应当通过更多地使用氮肥和增加生物固氮的供应来加强肥料的有效利用。
水则是通过集水和土壤保墒等办法而必须有效利用的另一种资源。
• 改良作物品种。植物育种技术能够改良作物品种,从而增加单产,减少损失,提高农业抵御气候和水资源短缺压力的能力。但粮农组织的讨论文件同时指出,必须对新技术进行审慎的评估,以避免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影响。
• 大量投资农业研究与发展。鉴于对研究与发展进行投资是支持农业的最有效方式,该文件认为“要使农业从新技术新方法中受益,就必须大力促进公共和私人对研究与发展的投资”。文件还指出,大幅度提高农业研究与发展投资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气候变化和缺水问题不断恶化的条件下。
• 缩小现存“单产差距”。尽管应不断探索新的技术,但有一个领域需要更多地利用已经取得的成就。许多农场如今的粮食产量未能达到其能力水平,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利用目前现有的改良种子和种植技术。制约因素包括经济奖励措施不足,难以获得信息,推广服务薄弱,以及缺乏获取必要技能的机会。
专家论坛
在“2050年如何养活世界高级别专家论坛”期间,从事农业、农村发展、粮食安全和饥饿领域工作的高级人士将与粮农组织的专家联手解决与2050年养活更多世界人口所需措施有关的各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