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 – 非洲的粮食挑战
前景良好、资源丰富,政策必须改善
2009年9月28日,罗马 - 粮农组织最新发表的一份讨论文件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最近取得的积极成果标志着该地区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落后局面,该产业的前景正在改善。但要保持这种势头,则需要“协调一致的和目的明确的政策行动”。
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农业(其中80%为小农)经过几十年的衰退于2008年实现了3.5%的增长,远高于2%的人口增长速度。
这一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许多国家的农业政策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市场上小麦和大米等粮食商品的价格上调。技术进步,如非洲新稻米(新稻)开发的抗旱新品种,也为促进该地区增产做出贡献。
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Hafez Ghanem说:“非洲撒哈拉地区农业拥有巨大潜力的消息令人振奋,农业是该地区大多数国家整体增长的基础,对于减少贫困和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该讨论文件专为2009年10月12-13日在罗马举办的高级别专家论坛而编写,论坛将就“2050年如何养活世界”的战略进行讨论。文件呼吁在若干领域采取果断行动,如开展技术创新,促进市场开发和服务,改善自然资源管理以养活该地区不断增长的人口并消除饥饿。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口预计将从2005年的7.7亿增加到2050年的15至20亿。尽管农村人口正在向城市快速迁移,导致城市人口增长,但农村人口的绝对数子仍有可能继续增加。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是推动农村发展、减少贫困和饥饿的动力。该文件指出:该地区的农业增长很可能由国内和非洲区域内的商品粮需求所带动,而城市化和中长期内人口的增长是粮食需求提高的主要原因。
此次高级别论坛将汇集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学术单位、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的约300位一流专家学者。论坛旨在为2009年11月16-18日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做准备。
管理自然资源
该地区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 – 尽管分布极为不均。目前该地区利用灌溉生产的粮食作物仅为3%,而全球灌溉生产的比例则超过20%。
灌溉能够明显提高产量。该地区的土地也未得到充分利用。据粮农组织估计,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还可用于种植的土地面积有7亿多公顷,但同时也认识到任何农田面积的扩大将给环境造成影响,
几内亚大草原地区 – 其面积是全球小麦种植面积的两倍 - 提供了尤其巨大的生产潜力。面积约6亿公顷的几内亚大草原地区目前只有10%左右用于农业生产。新农田的开发将需要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和技术以及保障措施,以避免给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其他挑战
各国政府,国际捐助者和私营部门还需要克服诸多其他方面的困难才能实现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的改善,并确保在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同时,努力减少贫困。
面临的挑战包括区域一体化进展缓慢,一些国家在治理和体制方面存在不足,各种冲突和疾病(如艾滋病毒/艾滋病),帮助小农进入市场,创造农村地区就业机会,以及为青年提供适当培训等。
特别需要制定计划和政策,提高小农进入国家、区域和国际市场最具活力部门的能力。
研究报告建议减少因贫困农民作物数量少且损失大所导致的交易成本;促进成立合作社和其他形式的企业协会,以确保基本最佳规模;促进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管控。
此外,有必要采取政策措施,保护非洲农民免受洪水、干旱及国际粮食价格的冲击。富裕国家向贫穷国家转让知识和技术,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对推动解决饥饿问题和促进农村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
非洲农业面临的挑战
- 在非洲,遭受长期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口估计为2.18亿,即占总人口的30%。
- 非洲80%的农场不足2公顷,其数量为3300万个。
- 该地区谷物单产增长不大,仍在每公顷1.2吨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其平均单产约为每公顷3吨。
- 2002年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化肥消费量每公顷仅为13公斤,而中东和北非则为73公斤,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为190公斤。
- 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灌溉面积只有3%,而全球则达到20%以上。
- 该地区有40%的人口居住在内陆国家,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内陆地区人口仅为7.5%,因此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运输成本可高达出口值的77%。
用于农业研发的开支很少,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实际上是下降的。人们普遍认为,如果能够帮助非洲农民克服这些挑战并利用全球经济危机缓解而出现的新的和改善的市场机遇,非洲大陆将释放出巨大的农业增长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