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遗传多样性有助于养活一个面临气候不断变暖和生计日趋艰难的世界
尽管家畜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但遗传侵蚀状况持续恶化
2016年1月27日,罗马 – 根据粮农组织今天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世界各地的家畜饲养者和政策制定者越来越注重利用家畜生物多样性来改善生产和粮食安全,以应对不断变暖和日益拥挤的星球。但粮农组织警告说,许多珍贵的动物品种仍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呼吁为可持续利用遗传资源库而加倍努力。
根据《世界粮食和农业动物遗传资源状况第二份报告》,世界家畜品种的约17%(1458个)目前面临灭绝的危险,但其他许多品种(58%)的危险状况因缺乏其种群规模和结构方面的数据而无从知晓。在2000年至2014年期间灭绝的家畜品种将近100个。
国家数据显示,不加选择的杂交育种被认为是导致遗传侵蚀的主要原因。动物遗传多样性面临的其他常见的威胁包括非本地原生品种的利用日益增加,畜牧管理政策和制度薄弱,传统畜牧业生产体系日渐衰落,竞争力较差的品种被忽视。
欧洲和高加索地区以及北美洲是世界上濒危品种比例最高的两个地区。从绝对数字来看,欧洲和高加索地区的濒危品种数量最多。
这两个地区的畜牧生产高度专业化,通常仅养殖少数几个品种。
生物多样性为何重要作用
遗传多样性为农牧民改良家畜品种并使其种群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提供原材料。
“千百年来,羊、鸡、骆驼等家畜直接维持着千百万人的生计和粮食安全,”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说,“这里包括了当今世界上约70%的农村贫困人口。”
总干事指出:“遗传多样性是应对未来挑战的一个先决条件”,而且认为,该报告将“支持进一步做出努力,确保动物遗传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能够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并供子孙后代所用。”
未来的挑战包括气候变化,新发疾病,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以及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使确保动物遗传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目前大约有38个物种和8774个独立的家禽和哺乳动物品种被用于农业和粮食生产。
国家基因库数量增多且管理改善
第一次动物遗传资源全球评估于2007年发布。时隔近十年之后,再次开展全球评估,共有129个国家参加。
“我们收集到的数据表明,自首次评估以来,濒危品种的数量有所减少,”粮农组织家畜生产官和报告的共同作者贝亚特·舍尔夫说。“而且各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工作力度,遏制遗传侵蚀,并采取更加可持续的方式管理本国的家畜品种。”
研究发现,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可持续利用和开发家畜遗传资源的重要性。
根据新的报告,当粮农组织2007年出版第一份全球评估时,只有不到10个国家报告已建立了基因库。这个数字现已增加到64个国家,另有41个国家正在计划建立这样的基因库。
这些努力正在结出硕果。专家说:“过去十年来,欧洲各国为确保安全,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共享信息系统和基因库,”舍尔夫指出。
她认为区域合作机制,如新建的欧洲基因库网对于未来管理和改善品种至关重要,而且应当通过对活体动物在自然栖息地的原地保存予以支持。
原地保存注重不同家畜品种活体种群饲养的文化和环境价值。
约有177个国家还任命了国家协调员,并有78个国家建立了多方利益相关者咨询小组,帮助各国改善动物遗传资源的管理。
全球动物遗传资源贸易不断扩大
通常以品种杂交为目的的种畜和家畜精液全球贸易不断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主要进口国,有些还是遗传材料的出口国。
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农民和政策制定者已将遗传物质的进口视为提高畜群生产力的一个途径,如增加奶产量或缩短家畜成熟所需时间。
但是如果规划不周,杂交育种可能无法显著提高生产率,而且会导致宝贵特性的丧失,如耐受极端温度、缺水、劣质饲料、崎岖地形、高海拔,以及应对生产环境等其他困难的特殊能力。
遗传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该报告指出,为了更好地维护家畜多样性并使其健康发展,应当对家畜品种及其生产环境作出更为深入的阐述。报告显示,知识匮乏会导致某些品种利用不足,常常引起遗传资源的流失。
该报告还认为,应当采取更多措施,对种群趋势和多样性面临的新威胁实施监测。
趋势预测至关重要
在过去几十年的中,该部门经历的重大变化是大规模高投入畜牧生产系统在一些发展中区域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是给自然资源造成日益沉重的压力。
南亚和非洲是两个资源非常有限的区域,也是众多小规模家畜饲养者的家园,并承载着多种动物遗传资源。这两个区域预计将成为肉类和奶类消费的主要增长中心。
这样的趋势令人感到担忧,因为其他区域同样出现的需求增加情况促使人们从有利于当地遗传多样性保护的个体生产转向利用少数品种开展的规模化生产,从而给动物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重大挑战。
该报告认为,食品系统的变化趋势亦需要密切跟踪,以便预测这些变化对特定物种和品种需求的影响,包括技术、气候变化和国家政策。
应当加强国际合作
该报告同时还强调,为支持未来家畜生物多样性而开展国际合作仍是有待改进的一个方面。
自2007年以来,各国一直致力于实施《动物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它是该领域首个国际商定的行动框架。
然而,在计划实施国之间开展的国际合作依然很有限,报告提醒说。应当在现有少量几个双边和区域研究计划的基础上扩大合作。
保护巴西潘塔纳尔牛的特性
自400年前潘塔奈尔(Pantaneiro)牛由葡萄牙人引入巴西潘塔奈尔湿地生物群落以来,它们就一直在此生长繁衍。据信,它们能够抵御各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蠕虫和蜱虫。它们还能够在潘塔奈尔湿地各种生态环境,包括洪水和干旱,以及粗糙的天然牧场和美洲豹的捕食等恶劣条件下生存。
在二十世纪初,潘塔奈尔牛的数量为数千头,但从那以后,该品种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纯种牛数量降至500头。如此小的种群规模加上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对该品种的适应和生存能力造成威胁。
商业品种已经丧失了某些与恶劣环境下保持健康和生存相关的一些遗传特性,而且与商业品种的混杂是潘塔奈尔牛生存的主要威胁。
为了保护潘塔奈尔牛的品种和它们所适应的生态系统,以及当地人自己的生计和文化,潘塔纳尔地区的土著居民与巴西几个研究所的科学家合作开发潘塔奈尔湿地生物群落奶酪项目。鉴于传统的“尼古拉奶酪”的制备采用潘塔奈尔奶牛的奶,这一产品将面临随着该品种的灭绝而消失的危险。但是,它也有可能成为保护该品种和为潘塔奈尔地区的居民提供稳定收入并帮助他们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关键。
潘塔纳尔湿地生物群落奶酪项目的科研人员正在帮助确定这种牛的宝贵遗传资源,重点是这些资源的保护、认证和分配。其中包括一项旨在通过选育方法提高家畜特性的保护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