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界饥饿报告:粮价居高和波动仍将延续

联合国设在罗马的各机构首脑呼吁采取有力行动

10月10日,罗马 - 粮食价格波动和居高的局势会继续并可能更加严重,使贫穷的农民、消费者和各国更容易受到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的影响,联合国设在罗马的三个机构在今天公布的一份全球饥饿报告中指出。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农发基金)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计划署)在它们今年共同编写的年度旗舰报告《2011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中指出,依赖进口的小国处于特别危险的境地,特别是在非洲。继2006-2008年世界粮食和经济危机后,他们许多人仍面临严重问题。

这三个机构的负责人 - 粮农组织的雅克•迪乌夫、农发基金的卡纳约·恩万泽和粮食计划署的约塞特•希兰 - 在报告的前言中警告说,这种危机,包括非洲之角的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挑战,考验我们是否能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的到2015年将饥饿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

绝对不能接受

“即便能在2015年之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发展中国家仍有约6亿人处于食物不足的状态。每天6亿人处在挨饿的状态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他们说。

“整个国际社会必须立即采取有力行动,将粮食不安全从地球上彻底消灭,”三个机构的负责人说。

“政府必须确保创建可预见的监管环境,一个能促进私人投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环境。我们必须减少发达国家的粮食浪费,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整个价值链,特别是减少粮食产后损耗。要对自然资源、森林和渔业实施更加可持续的管理,这对于社会中很多最贫困人群的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个机构的负责人补充说。

粮价居高和波动的趋势或将持续

今年报告的重点是居高和波动的粮食价格,它是造成全球一级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

“快速增长经济体的消费者需求将增加,人口将持续增多,生物燃料生产的进一步增长将给粮食系统造成更大压力,”报告说。

此外,由于农产品与能源市场之间日趋紧密的联系以及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在未来十年粮食价格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波动。

小农和贫困消费者

该报告认为,价格波动使得小农和贫穷的消费者越来越容易陷入贫困,而短期的价格变动会对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价格波动导致收入变化,会减少儿童在生命头1000天中关键养分的摄入,对他们的未来创收能力造成永久性损害,增加他们在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从而延缓整个经济发展进程。

但价格波动对国家、人口和家庭的影响有很大不同,该报告认为。最容易受影响的是穷人和弱者,特别是在非洲,在2007年和2008年期间,那里的营养不良人数增加了8%,而在亚洲则基本保持稳定。

该报告称,一些较大国家通过限制贸易,建立穷人安全网和投放库存粮食,使其粮食市场免受国际动荡的影响。然而,贸易封闭使国际市场的价格上扬和波动,加剧了粮食短缺对依赖进口国家的影响。

长期投资

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和粮价上涨给农业部门的长期投资带来了机遇,可以在改善长期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促进作用。如果农民通过增加粮食生产来应对价格上涨,应当在这种短期措施基础上,加大对农业的投资,重点放在有益小农的鼓励措施上,因为他们是发展中世界许多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者。

同时,有针对性的安全网对于在短期内减轻粮食不安全非常重要。安全网必须预先通过与最弱势群体磋商来构建。

报告强调指出,对农业的投资仍是可持续和长期粮食安全的关键。这类投资的重点领域应当是富有成本效益的灌溉、更好的土地管理规范以及通过农业科研开发的改良种子。这将有助于降低农民,特别是小农面临的生产风险,并减缓价格波动。

私人投资

由数百万农民和农村企业家提出的私营部门倡议将形成大量的农业投资。高粮价也刺激了企业投资者在农业价值链的各个领域(包括跨境公共和私营实体)增加投资。重要的是,所有投资都应当考虑并尊重现有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和相关的自然资源,让当地社区受益,维护粮食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并促进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该报告指出,结合诸如增加投资,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和贸易的全面开放等措施要比出口限制等其他战略更为有效。限制性贸易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价格免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但这样的限制往往也会增加对国内生产冲击的敏感性,因此无法减少国内价格的波动。限制性贸易政策还有加大国际市场波动和价格上涨的危险。

粮农组织对2010年饥饿人口的估计数仍保持在9.25亿。就2006-2008年来讲,粮农组织计算的饥饿人数为8.5亿。粮农组织采用的饥饿发生率计算方法目前正在修订中,因此没有提供2011年估计数。

Photo: ©FAO/Paballo Thekiso
居高和波动的粮价:造成全球一级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