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举行: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所在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上就建设生态文明发表讲话

©FAO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博士出席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该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FAO

12/10/2021

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今天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并表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能力、加强韧性和提高生产水平可对解决贫困和饥饿问题发挥关键作用。

总干事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大会)开幕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愿景,我们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次大会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屈总干事在会上进一步指出:“举办缔约方大会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大会在中国昆明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将为今后十年全球应对生物多样性问题制定框架。

屈总干事应邀与其他联合国高层官员共同出席了高级别小组讨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领导人峰会主旨讲话中提出建设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宏伟计划,并宣布中国将出资15 亿人民币(2.3 亿美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协助在今后十年内落实保护自然的全新框架,并呼吁各国携手,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资源筹措是与会代表关注的关键议题。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 伊丽莎白·穆雷玛表示:“光有承诺,甚至定下目标,都还远远不够。”

屈总干事指出,“生态文明”的概念旨在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推动世界农业粮食体系转型。 他同时提及,以农林兼作方法为例,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有助于“实现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粮食安全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

屈总干事强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应成为开展行动的优先领域,粮农组织《 2022-2031 年战略框架》正是围绕这一核心,致力于应对粮食不安全、自然灾害和农村地区不平等问题等多项挑战。

下一步工作

在大会于明年上半年形成结论、取得成果后,粮农组织将“做好准备,携手成员国及合作伙伴共同支持开展落实工作”,屈总干事说。

屈总干事强调,粮农组织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数据,结合完善治理、人力资本和制度”这四个“加速因素”,帮助成员国“提升产量,减少消耗”。 “我们希望为所有人建立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和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他补充道。

2021 年 7 月,粮农组织和《公约》秘书处共同主办了“粮食和农业对《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作用”全球对话,多位部长、科学家、家庭农民、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和明确包括扶持性政策和市场在内的解决方案,在农业部门推广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做法。

更多关于本议题

粮农组织和生物多样性

联系方式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