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警告:欧洲和近东暴发口蹄疫,亟需提高认识并采取行动

欧洲正面临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口蹄疫疫情

@FAO

口蹄疫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疫病,可侵害牛、猪、绵羊、山羊和各种野生物种在内的偶蹄动物。

©FAO

05/05/2025

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表示,欧洲近期暴发的口蹄疫疫情,加上近东地区出现外来病毒株,表明亟须加强早期检测与生物安全措施,从而减轻该疫病的影响。

粮农组织在警报中称:“伊拉克和巴林近期检测到口蹄疫 SAT1 血清型后,粮农组织建议立即采取紧急生物安全措施并加强监测。该血清型在近东和欧亚大陆西部地区属于外来病毒株,其潜在传播风险引发高度担忧。”

口蹄疫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疫病,主要侵袭包括牛、猪、绵羊、山羊及多种野生物种在内的偶蹄动物。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口蹄部位出现水泡并伴随跛行。成年动物死亡率虽低,但幼畜可能因突发心力衰竭而死亡。该病毒传播极其迅速,能在短时间内波及大量动物,对通常无疫或未实施常规免疫接种的国家或地区危害尤甚。

虽然口蹄疫不威胁人类健康,但它会严重损害动物健康与福利,并降低牲畜生产力,如导致奶、肉单产水平下降,从而危及粮食安全和农牧民生计。经济损失也触目惊心:在疫区,全球每年的直接生产损失加上疫苗接种产生的成本总计高达约210亿美元。再加上疫情对国际及本地贸易造成的破坏,口蹄疫带来的实际经济损失可能远超此数。这些影响对依赖畜牧业的农村社区和企业堪称毁灭性打击。

近期,欧洲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无疫状态后再度检测到口蹄疫病毒,遭遇了自2001年以来最严重的疫情暴发。德国虽于2025年1月发现疫情并随后宣布无疫,但一个月后病毒另行入侵匈牙利,继而在斯洛伐克相继暴发,疫情持续至今。口蹄疫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显而易见:英国政府已禁止从发现病毒的欧洲国家以及因邻国匈牙利暴发疫情而受牵连的奥地利等国进口肉类和乳制品。

口蹄疫在近东地区虽属地方性流行,但最近由一种可能来自东非的外来血清型引发的病例出现激增。迄今,巴林、伊拉克和科威特已相继报告病例,近东和欧亚大陆西部地区的其他国家同样面临高感染风险。

多种口蹄疫毒株仍在全球各地传播。欧洲与近东近期的疫情凸显了该病毒对民生、粮食安全及安全贸易构成的持续威胁,同时也彰显了粮农组织在全球口蹄疫病毒监测中的关键作用:不仅要协助疫区控制疫情,更要迅速共享风险信息,以保护通常无疫的国家。

建议采取的行动

粮农组织敦促各国对当前威胁保持高度戒备。在受影响国家及入侵高风险国家,应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 大力宣传提高认识: 告知农民和社区口蹄疫威胁加剧,并指导其采取保护牲畜的措施。
  • 加强生物安全: 这是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首要手段。具体措施包括:
  1. 将患病动物与其他牲畜隔离,并交由动物卫生专业人员进行检查;
  2. 避免从未知来源引入动物,以维护未感染农场牲畜的健康安全;
  3. 在运输和市场环节,避免混杂不同批次的牲畜;
  4. 在销售间隙彻底清洁并清空集市、车辆和运输枢纽,并设置休市日;
  5. 防止可能携带病毒的人员、车辆及其他物品在不同农场间流动。
  • 实施疫苗接种: 在严格的监测和生物安全措施基础上,疫苗接种是控制口蹄疫的高效工具。但关键在于所用疫苗需与流行毒株匹配,且必须严格遵循制造商规范进行接种。
  • 制定应急预案: 确保制定口蹄疫应急预案,其中包含监测、疫情调查和疫苗接种的标准操作程序 (SOP)。

通过落实这些措施,各国可显著降低口蹄疫暴发风险,保护其畜牧业。

粮农组织的作用

在全球层面,粮农组织的“紧急预防系统-动物卫生”(EMPRES-AH)通过指导疫区国家实施“口蹄疫渐进控制路线”(PCP-FMD),在抗击口蹄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PCP-FMD 是通过监测、预防和控制逐步降低风险的路线图。这些工作为落实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在“跨境动物疫病全球框架”(GF-TADs)下合作制定的《全球口蹄疫控制战略》提供支持。

粮农组织与欧盟口蹄疫控制委员会(EuFMD)还通过培训和能力建设项目提供国别支持,协助疫苗采购与分发,追踪全球口蹄疫风险,并开发工具以提升防控准备和能力。

在此类疫情暴发期间,粮农组织还会向受影响国家提供至关重要的应急响应支持,包括技术援助和资源筹集。

更多关于本议题

口蹄疫疫情

粮农组织警报

欧盟口蹄疫控制委员会

联系方式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

Nicholas Rigillo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