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加大投入力度,做活水产文章,建设水上粮仓,推动“蓝色转型”,助力消除饥饿和贫困
尽管水产养殖业规模持续增长,海洋捕捞渔业依然为食物、生计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FAO/Tommy Trenchard
意大利锡拉库扎 — 在意大利锡拉库扎举行的七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今天向与会各国部长介绍了2024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的主要结论,并呼吁加大投入力度,做活水产文章,耕海牧渔,建设水上粮仓,加快“蓝色转型”步伐,助力消除全球饥饿和贫困。
托雷罗指出,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再创新高,水产养殖动物类产量首次超过捕捞渔业动物类产量。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突破97亿大关。为确保水产动物食品的消费状况维持在现有水平,全球水产品供应量需要增长22%。为此,必须严守生态红线,牢筑资源产量底线,不懈推动水产养殖业稳定增产,满足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水产食品需求。
此外,各区域水产品消费水平和未来人口增长趋势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显著。以非洲为例,展望2050年,为了保持该区域当前人均消费水平,水产品供应量需增加74%;而若要将非洲的人均消费量提升至目前20.7千克的全球平均水平,则非洲面临的产量缺口高达285%。
投资转型,双管齐下
托雷罗强调“这一系列数据揭示了形势的严峻程度,满足世界人口食物需求使命重大,道阻且长。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渔业和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这正是粮农组织呼吁加快‘蓝色转型’的意义所在。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潜力巨大,未来完全可以、也必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助力全球早日实现消除饥饿与贫困可持续发展目标。”
报告显示,水产品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的贡献持续增强,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无限,有望成为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的重要力量。
托雷罗同时强调,尽管水产养殖业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海洋捕捞渔业在提供水产食品、维持生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前景仍然不容乐观。根据2021年的数据,仅有62.3%的全球捕捞渔业种群处在生物可持续水平范围内,较两年前的评估结果下降了2.3%。
这一数据为世界敲响了警钟,显示亟需将所有鱼类资源纳入有效管理计划和战略之中,这也是粮农组织“蓝色转型”愿景的关键目标。托雷罗强调,这是“确保可持续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支柱。”
亿万人口生计所倚,福祉所系
托雷罗还指出,水产品生产对于粮食安全与营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对于保障亿万民众的生计、促进国际贸易以及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全球有6200万人直接依赖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为生,其中90%以上是小规模渔业从业者。若将整个水产品价值链的从业人员及其家庭计算在内,依赖渔业和水产养殖业获取生计的人口数量高达6亿之众,且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因此,必须关注这一庞大群体的特殊需求,确保他们充分参与制定和实施渔业政策和管理措施。
在性别平等方面,虽然在水产养殖初级部门中女性就业比例仅为24%,但在捕捞后的处理和加工环节,女性的参与比例高达62%。托雷罗强调,摈弃落后性别观念,从根源消除性别不平等,不仅能够让我们从全新视角看待渔业和水产养殖业,还能够推动相关机构、政策和行动的全面改革。
伴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口稳步增长,水产品需求也将水涨船高。屈总干事呼吁,为了确保水产养殖实现可持续增长,并确保发展成果能够公平惠及每一个人,精准满足人们对粮食安全和营养的迫切需求。
《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为粮农组织旗舰报告,针对全球渔业种群的现状和健康状况,以及全球和区域层面的渔业和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开展分析。2024版报告聚焦于“蓝色转型”行动的具体进展,着重介绍了粮农组织携手成员国和伙伴推动转型变革,以可持续方式促进水产养殖部门不断壮大规模、实现集约化发展,有效管理捕捞渔业,以及打造高效、安全和公平的价值链。点击此处,深入了解粮农组织在渔业和水产养殖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