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在肯尼亚难民营,务农成为实现自给自足的途径


卡罗贝耶定居点的一项创新计划,拉近了非洲难民和肯尼亚收容社区之间的距离。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X Share on Linkedin

卡罗贝耶定居点中的一项创新计划,拉近了非洲难民和肯尼亚收容社区之间的距离。©粮农组织/ Sven G. Simonsen

19/09/2018

“我的日子如今大不一样了,”23岁的斯科菲娅•萨迪克•曼德拉(Scofia Sadik Mandera)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说道。“我们有蔬菜吃,饮食均衡。我更有活力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斯科菲娅在自己的菜园里种菜。在肯尼亚北部的卡罗贝耶(Kalobeyei)难民营里,有7000多个这样的菜园。

该营地的正式名称为卡罗贝耶综合定居点,建立于2016年。这里现在有近4万人,是拥有14.5万庞大人数的卡库马难民营的一个延伸。自从该难民营建立以来,粮农组织一直支持卡罗贝耶的农业活动,帮助难民和住在难民营周围的当地人口提升自给自足能力。

 

自家种植的新鲜而富有营养的食物

在卡罗贝耶,每个难民靠每月14美元现金预算生存,然而这笔钱在市场上购买新鲜营养的食物是不够的。作为替代方案,粮农组织向难民家庭提供支持,为其配备种子、农具和肥料以及培训计划,使他们能够建立自己的菜园。

“菜园提供了足够的食物,我不必再去市场上购买蔬菜,对此我很开心,”斯科菲娅表示。她是一名有务农经验的南苏丹难民,现在与两岁的儿子塞缪尔一起居住在这里。

“在漫长的雨季,我种过甘薯、秋葵和甘蓝。现在我种西瓜还有甘薯,”斯科菲娅解释道。

这个地区极度缺水,居住在卡罗贝耶的家庭每人每天只能获得15升水。他们能用于灌溉花园的全是家庭废水。有些房子还有储水箱,可以收集来自屋顶上的雨水。

左:在雨季,莎拉能收获蔬菜、豇豆、秋葵和甘薯。右:斯科菲娅在菜园播种不同作物的种子。©粮农组织/ Sven G. Simonsen

“困境与困惑

现年37岁的莎拉·西卡廷达(Sarah Sikatenda)是斯科菲娅的朋友和隔壁邻居。她是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难民,也有务农经历。她和丈夫迪迪埃及他们的五个孩子住在一起,其中最小的是一对两岁的双胞胎。

“当我们一年前来到这里时,我觉得自己身处困境,内心很困惑。我不知道如何在这里耕种,”她表示。“但我后来遇到了一位粮农组织实地官员,他向我展示了各种机会,后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我非常感谢他们为我和我的家人所做的一切。”

目前,莎拉的菜园由于缺水而非常干燥。她说:“在雨季,我能收获蔬菜、豇豆、秋葵和甘薯,”她说道。“我们首先要保障家庭饮食,但我还有多余的收成可以卖给其他家庭。”

莎拉·西卡廷达,一位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难民,如今依靠务农来养家糊口和打造明天。©粮农组织/ Sven G. Simonsen

融入收容社区

与其他750户人家(包括难民和当地家庭)一样,斯科菲亚和莎拉也有一块离他们住处不远的土地。这些土地属于总面积为400公顷的规划农业用地。参与这一计划的所有家庭都得到了粮农组织以种子、农具和培训的形式提供的支持。

这么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将两个群体融合在一起,而且看起来效果不错。“我们一起在田里劳动。我们干活、聊天和互相学习。这很好,”斯科菲娅表示。

上个季度,斯科菲娅和莎拉第一次在这边的田地进行了耕种。莎拉的大部分作物因蝗虫和干旱而遭到破坏,斯科菲娅只从她的地里收获了15公斤的高粱,但是她们都希望未来会有更好的收成。

“我们从不泄气,”莎拉强调。“在家乡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收成不好。这里的土壤和家乡那边一样肥沃,唯一的区别就是水。”

在过去,两个女人常常会通过“播撒”种子的方式来种植,即把种子随意散种在地上。现在,她们已经学会了逐排种植,此种植方式劳动量更大,但收成则更多更好。

展望未来

当我们询问她对未来的梦想时,莎拉想了一会儿说:“我梦想着能够种植庄稼并迎来大丰收,我甚至还可以将我的农产品卖给附近的城镇。”

在此学到了很多知识经验后,如果她能回到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家乡,会不会采取不同的务农方式?

“嗯,我会的。并且我还要教给其他人!”

通过投资于民众生计,粮农组织让人们有能力采取行动,成为努力实现零饥饿全球目标的的一分子。

相关链接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