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参观有机农场后,成为了建设学校菜园的小专家。©粮农组织/Mar Maningas
非洲有一句流行的谚语:“养活一个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但在菲律宾,一个由粮农组织牵头的项目却讲述了相反的故事:有时候,孩子们就能养活一个村庄。
在距离马尼拉80公里的拉古纳省南部,三个社区在年轻人的带领下,把当地的小学以及一片荒地改造成了小型菜园,以补充当地居民和学校的食物供应。
这一切始于2017年粮农组织与当地非政府组织“拥抱自然促进菲律宾发展”(又名“拥抱自然”)的一次合作。当时,当地三所学校的学生参观了一个有机农场,参与播种、培育作物和收获有机蔬菜等劳作。
除了基本的园艺方法,农场还展示了堆肥、直立式菜园种植技术和植物虫害控制,并为孩子们提供了用农场种植的蔬菜制作的美味午餐,从而在这些未来可能成为农民和农学家的孩子心里播种了一个想法。
在当地开辟菜园的做法虽然简单,对社区却非常有益。它不仅为社区提供食物,还有助于形成可持续的食物生产和消费方式。
除了开垦土地种植自己的食物这个简单目标之外,孩子们还看到了无限的可能。他们聚在一起集思广益,提出了丰富多彩的创意:从香薰蜡烛,到向当地行人售卖沙拉,甚至还计划清理受到污染的湖岸。
和平综合学校(Kapayapaan Integrated School)也从这个项目中受益,它开始在校园里开辟自己的有机厨房菜园和直立式墙体菜园。学生在这里培育莴苣、黄瓜和豆子,还在蔬菜旁边种植万寿菊。这些橘黄色的花可以作为天然驱虫剂,使农作物在收获季节之前免受昆虫侵扰。
参与学校菜园计划的一位年轻种植者说:“我们正在推广有机园艺。我们收获的产品可用于学校的膳食计划,多余的农产品则通过我们的青年组织出售。”
左图:孩子们种植莴苣等蔬菜,供给学校食堂,并补充家庭食物供应。©粮农组织/ Mar Maningas 右图:孩子们聚在一起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将农产品转变货币的创意。©粮农组织/ Mar Maningas
帕西亚诺-黎刹小学(The Paciano–Rizal Elementary School)希望为食堂补充菜豆、秋葵、茄子和莴苣等食材,这些都是在教学楼后面的菜圃里种植的。学校食堂已开始使用由年轻的孩子们种植的蔬菜。
或许Putho Tuntungin村庄的居民遇到了这个项目带来的最大挑战,也得到了最大的收获。他们的目标是把荒地开垦成公私合营的菜园。直立式耕作技术的引入既为家庭提供了食物,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因为多余的农产品可以售卖。
青少年环保学校组织稍加指点,孩子们就学会了如何开辟自己的菜园。第一步是整理土地,尽力提高土地肥力。他们清理待开垦区域,改善土壤,以便为作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学生们还学习整个种植过程,从播种到把蔬菜幼苗移栽到不同苗床,悉心照料直至收获。
在和平综合学校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第一个阶段最为困难,但是孩子们用活力、创造力和创新来应对挑战。他们需要先清理土地上的碎玻璃、建筑垃圾和塑料等垃圾,然后才能移栽幼苗。他们给作物浇水,为菜园除草,还自创有益于保护环境的虫害控制方法,比如把黑胡椒掺进水里自制杀虫喷雾,把蛋壳撒在土里以增加土壤肥力。他们甚至为那些需要攀援的作物搭建了棚架。
就像任何一个农场一样,并非所有的作物都能种植成功。然而,这个项目允许年轻人以不同的可持续农业方法来生产自己的食物。
强健的橡树源于小小的橡子,而这些的小小幼苗将长成成熟的蔬菜,用于制作沙拉。©粮农组织/Mar Maningas
菲律宾农业部作物产业局对这些由年轻人牵头开展的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印象深刻,包括由年轻人发起的一场旨在提高公众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的社交媒体宣传活动。这些项目试图解决两大关联问题:食品安全以及如何在学校和家里保持健康饮食,健康饮食具有诸多好处。这些学校菜园还产生了可喜的“副作用”,即当地居民在家中也开辟了菜园。
学生们希望这个项目能持续下去,让他们能够满怀希望地致力于打造一个营养充足和食品安全的未来。事实上,当地农业官员已经承诺继续资助这个项目,协助开展培训,提供种子和资金,甚至为那些希望从事农业工作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粮农组织资助年轻一代,使他们有能力采取行动,为实现零饥饿的全球目标贡献力量。
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