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合作是消灭任何一种疫病的关键,然而,各国实验室的能力不尽相同。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联合中心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各国实验室能力,力争弥合差距。 ©Brent Stirton/盖蒂图片社,粮农组织、法国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国际林业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特约稿件
从各方面看,早期检测对防控人类疾病至关重要,对动物疫病亦是如此。早期检测不仅关系到保护动物生命,也是维系农民生计的关键。
多年以来,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作为两种主要诊断方法,一直是检测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关键手段。世界动物卫生组织2011年正式宣布全球已消灭牛瘟,这两项检测功不可没,针对所有牛瘟毒株提供终身免疫的高效疫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反刍兽疫于1942年首次被提出,是非洲、近东和亚洲最具传染性的家畜疫病之一。在传统生产方式中,动物共用饮水池和牧场,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并使病毒在整个地区持续传播,受感染反刍动物的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90%。
尼日利亚国家兽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Ladi Amos Chabiri说:“小反刍兽疫对小型反刍动物养殖业影响巨大。我们通常从经济损失的角度来看影响,但我觉得影响不止于此。”
“农村家庭饲养小型反刍动物,是为了赚取收入。牲畜粪便可以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牲畜产的奶可以为儿童提供营养,牲畜还可以提供畜力。小反刍动物承载着许多农民的积蓄,农村人没有银行账户,所以他们饲养牲畜,在需要支付学费和医疗费用时卖掉换钱。”
全球有近20亿头小型反刍动物,其中80%面临小反刍兽疫的威胁。左/上:©粮农组织/Yousef al-rozzi。右/下:©粮农组织/Hashim Azizi
由于症状和临床体征与小型反刍动物许多其他疫病相似,小反刍兽疫必须经过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诊。ELISA和PCR这样的检测方法对于准确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具备检测能力的兽医实验室有针对性地执行免疫计划,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小反刍兽疫和其他类似疫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极大地促进了成员国实验室诊断能力的提高。
兽医诊断实验室网络是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联合中心发起的一项合作倡议,把各方专家汇集在一起,利用核技术和其他方法监测、早期检测、诊断和控制跨境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该平台提供可持续技术转让,旨在提高国家和区域实验室能力和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实现快速早期诊断和应对。
兽医诊断实验室网络目前涵盖75个实验室,来自46个非洲国家和19个亚洲国家,下一步的计划是扩展到中东欧、加勒比和中南美洲。网络组织讲习班和培训,加强能力建设和经验共享,以提高各国的应急能力,防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疫情。
十多年来,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联合中心通过兽医诊断实验室网络,对小反刍兽疫流行国家的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并提供设备,以便开展实时PCR检测。
网络的一个重要成员是位于沃姆的尼日利亚国家兽医研究所。研究所麻疹病毒实验室主任Timothy Yusufu Woma说:“在诊断方面,这所参考实验室有能力对小反刍兽疫进行血清学和分子诊断,并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样本。”
该实验室是西非首屈一指的诊断中心,每年接收和处理2500份小反刍兽疫样本,并向区域各国提供支持。实验室与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非洲联盟结成伙伴关系,并与设在马里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共体)区域动物卫生中心相互配合。
Woma说:“在能力建设讲习班、试剂、耗材和个人防护设备方面,我们得到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中心的大力支持。我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使用的大多数小反刍兽疫疫苗都是使用1975年在这里收集的分离株生产的。”
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粮农核技术联合中心开展诊断方法和测序实操培训,帮助各国建设国家实验室能力,以检测小反刍兽疫和其他小型反刍动物疫病。©粮农组织/Zuzanna Klikowicz
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联合中心把2030年全球消灭小反刍兽疫作为目标,并为此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各国国家实验室的培训。除尼日利亚外,联合中心还在格鲁吉亚、约旦、坦桑尼亚和突尼斯组织了培训,来自41个国家的8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联合中心致力于消灭小反刍兽疫,积极克服诸多挑战,包括保障疫苗供应,严格执行免疫计划,提供快速准确诊断试剂。此外,有关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知识仍然相当有限,尤其是不了解病毒如何在邻国之间以及野生动物和家畜之间传播。粮农组织和原子能机构通过联合中心提供培训和资源,确保诊断和防控工作更为有效。
和其他全球性疫病一样,全球合作始终是解决小反刍兽疫的关键。粮农组织和原子能机构相互配合,将协助成员国争取在2030年前消灭小反刍兽疫。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