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丽娜出生在吉布提的阿里阿德难民营,这是她记忆中唯一的家。仅这一处营地就生活着17000人。©粮农组织/Nick Oloo
希丽娜蹲在一台小巧节能的炉灶旁,微笑着搅拌汤羹。
"这炉子太棒了,没有一丝烟,煮饭又快又好,"在这片笑容难得一见的土地上,希丽娜的话语里透着真挚的喜悦。
作为吉布提阿里阿德难民营17000多名居民中的一员,希丽娜就出生在这里,这是她记忆中唯一的家。1991年,她的家人为躲避埃塞俄比亚战乱逃难至此。
阿里阿德难民营是一片荒芜的不毛之地,背靠巍峨群山,那些山峦如同哨兵般俯瞰着这片聚居地。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也门逃难至此的家庭,在此生火做饭、照料家人、坚守希望,许多人已这样度过了十余年。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在冲突、暴力、迫害及气候灾害的多重冲击下,叠加经济动荡的影响,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近1.4亿人被迫流离失所或成为无国籍者。
仅在东非地区,就有超过550万难民和寻求庇护者,近2200万人面临长期境内流离失所。大多数人居住在难民营或定居点,往往一住就是多年,返乡毫无希望。
这就是希丽娜的处境。她的家人在数十年前为躲避战乱逃离故土,如今她已无家可归。
由欧盟资助、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实施的"人道主义响应绿色化"行动,正帮助流离失所者、收容社区及当地政府更有效地管理自然资源,在缓解矛盾的同时,助力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粮农组织/Nick Oloo
自母亲去世后,希丽娜便独自扛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其中一项主要职责就是为家人做饭,为此她往往需要长途跋涉、历经艰险去捡拾柴火。
她说道:"拾柴之路漫长无比,下午出发,天黑了才能回来。真的太远了!……就连孩子们也不得不辍学去拾柴。"
正如阿里阿德难民营的情况一样,长期流离失所对稀缺的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并可能引发难民与收容社区之间的紧张关系。森林、水资源、可耕地等宝贵资源都因为难民营的存在而不堪重负,这些营地可能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却持续存在数十年之久。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应急行动及抵御能力办公室官员英迪拉·乔希表示:"这些群体日常面临的挑战包括生计来源、安全保护与健康风险,更不容忽视的是收容社区与营地居民之间的紧张关系。旷日持久的流离失所令人尤为担忧。因此问题在于: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哪些行动?"
"人道主义响应绿色化"(GHR)项目给出了答案。该项目由粮农组织与联合国难民署(UNHCR)联合实施,并得到欧盟资助,旨在帮助流离失所者、收容社区及当地政府更有效地管理自然资源,同时改善烹饪和生活用能条件。
传统烹饪方式不仅耗费资源和时间,还存在安全隐患,既影响空气质量,又使家庭成员面临健康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人道主义响应绿色化"项目分发了节能炉灶。
希丽娜表示:"(这种炉灶)让我们不用再长途跋涉进山砍柴...现在生活轻松多了。"
"人道主义响应绿色化"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分发节能炉灶,这不仅减少了森林砍伐需求,也让人们不必再长途跋涉、历经艰险去捡拾柴火。©粮农组织/Nick Oloo
该项目还推广利用入侵物种牧豆树制作可持续烹饪木炭。这一举措既减少了对传统薪柴的需求,又能有效防止牧豆树泛滥。
粮农组织驻吉布提代表夸米·齐法努·尼亚科-巴杜表示:"当前我们将牧豆树转化为木炭的做法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既能遏制自然资源退化,又可实现该物种的合理利用。"
粮农组织农业生态工程师阿尔图罗·詹文努提指出,“人道主义响应绿色化”项目还生成了关于环境影响和能源需求的重要基线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指导更具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从而支持基于森林的可持续价值链发展。
"人道主义响应绿色化"项目为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提供了可推广的解决方案,为身处全球最脆弱环境中的民众提供清洁能源、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社区韧性。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吉布提、索马里、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国落地实施。
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