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栽培适应气候的豆类,抵御干旱和洪水


哥伦比亚结合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对抗气候变化

在土著瓦尤人的语言中,并没有“气候变化”一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瓦尤人的社区也正在受到气候危机的冲击。但是,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办法,那就是栽培看似平凡的豆类。

几个世纪以来,瓦尤人一直在世界上最严酷的气候环境中求生存。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南美洲大陆最北端的瓜希拉地区。这里毗邻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是一片广袤的荒漠,面积达20848平方公里,与萨尔瓦多或斯洛文尼亚大小相当。

旱地森林和沙漠与碧蓝的加勒比海在这里交汇。瓜希拉以其恶劣和干旱的环境著称,气温长年在35至40摄氏度之间徘徊,烈日暴晒,狂风呼啸,降雨稀少,很难找到水源。

要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种植粮食绝非易事,好在当地人有一个给力的盟友,即卡佩舒纳豇豆,俗称瓜希拉豆(Vigna unguiculata L.)。这是一种独特的豇豆品种,在瓜希拉这样的干旱地区生长旺盛,并因此得名。

这种豆类不同寻常,经过无数代瓦尤人栽培,已成为当地家庭代代相传的宝物。瓦尤人目前人口超过60万,瓜希拉豆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也是联系他们与祖先的深厚纽带。瓜希拉豆象征着族人的坚韧不拔,成为传承文化和精神认同的重要载体。

伊帕沙瑞村位于哥伦比亚瓜希拉地区中部。村民Manuel Montiel说:“瓜希拉豆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生长迅速,45-50天就能采收。而且,它的根扎得很深,因此有很强的抵抗力,即使发生干旱或洪水,也能茁壮成长。”

的确,瓜希拉豆的生长周期很独特,三个月内就可以第一次采收,后续采收期长达八个月,即使雨水稀少,也能作为稳定的食物来源。

Manuel在田地里穿行,一般人可能会担心他踩坏作物,但他却没有丝毫顾忌。他笑着说:“不用担心,瓜希拉豆和瓦尤人一样皮实,实际上越踩越长势越旺。”

他边走边检查,长长的瓜希拉豆垂向地面,颜色各异,有绿色、棕色和紫色。他解释说,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成熟度。他细心挑选,摘了一把递给他的姐姐、妻子和女儿。她们随后会前往社区的公共厨房,和其他妇女一起做饭。瓜希拉豆用途广泛,堪称明星食材,可以制成各种菜肴。

当地人亲切地将这种适应性极强的豆类称为瓜希拉豆。瓜希拉豆采收灵活,在任何生长阶段都可以食用。不仅如此,瓜希拉豆富含蛋白、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美味且有营养。

Ana Griselda Gonzalez解释道:“我们种植这种豆类是因为它很有分量,能让人有饱腹感。我们用它养活孩子和整个家庭,它为我们提供了营养,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制作各种菜肴。”

例如,可以用瓜希拉豆、山羊油脂和黄玉米熬制浓稠的沙普拉纳汤。她拿着盘子说,其实她最喜欢的做法是将瓜希拉豆连带豆荚一起煮熟,然后搭配山羊奶酪吃。

瓦尤人保留了母系社会的传统,妇女是祖先智慧的传承者,在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次采收瓜希拉豆后,她们会精心挑选,把最大和最健康的豆子留种,确保这一重要作物能生生不息。

负责整理土地的男人细致地把干燥的土壤翻开,妇女和儿童紧随其后,把珍贵的种子播撒下去。每一粒种子都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生计的期望。栽培瓜希拉豆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是瓦尤人社区共同的文化遗产。瓜希拉豆把家人和族人凝聚在一起,形成紧密的社会联系。

瓜希拉豆与瓦尤人的精神信仰水乳交融。他们在栽培瓜希拉豆的时候,会遵循梦境和预感的启示。瓜希拉豆还可以入药用于治疗疾病,确保亲人的安康。

Ana解释道:“我们很高兴现在有这么多吃的。以前,我们必须等下雨才能播种,水必须省着喝。现在我们有一口井,而且一年到头都有食物。形势再艰难,瓜希拉豆都能给我们提供大部分食物。瓜希拉豆养活了我的祖先,他们那时可没有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她还说瓜希拉豆可以生吃,像吃零食一样,并进行了示范。

世代相传的韧性经受气候变化的考验

几个世纪以来,瓦尤人一直生活在瓜希拉地区,每个社区的规模并不大。他们放牧山羊,在周边的热带旱地森林中采集野果、狩猎和捕鱼。他们还在自家庭院栽培能够抵御恶劣环境的作物,这样的作物为数不多,以豆类为主。他们会把豆子储存起来,应对青黄不接的漫长月份。

Ana的祖先可以预测雨季和旱季的交替节奏,并相应地栽培瓜希拉豆,族人以前也会这么做,但从二十多年前开始,这种颇具韧性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得难以为继。瓦尤人极力克服各种挑战,无论是的恶劣自然气候,还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足,都不会让他们畏缩。尽管如此,他们现在面临的威胁前所未有,粮食安全岌岌可危。

全球温度不断变化,导致厄尔尼诺和其他气候事件频频发生,自然循环因此被打破,天气模式变幻莫测,干旱愈演愈烈。一些瓦尤人迫于无奈,完全放弃了农业和传统生活方式,迁徙到城市打工谋生。

Manuel说:“20年前,我们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我们会提前给牲畜储备食物,这样可以维持到下一个冬天。但是在一些社区,现在牲畜纷纷死亡,因为植物提前开始枯萎,而雨水没有如约而至。”

2012年至2016,严重干旱肆虐瓜希拉,留下的伤痕至今触目惊心。在哥伦比亚的加勒比地区,90多万居民的生计逐渐恶化,其中包括大约45万瓦尤人。粮食短缺成为残酷的现实,导致营养不良、疾病高发和儿童死亡。农业受到重创,本地种子濒临灭绝。牲畜是瓦尤人的经济支柱,但死亡率高达60%。

政府数据表明,近年来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天气事件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不安全。在瓜希拉,多达67%的土著人民正在经历粮食不安全,瓦尤人的情况尤其危急。

Ana、Manuel和其他52户瓦尤人居住在伊帕沙瑞村。为了应对瓜希拉地区近期的粮食危机和人口外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合作伙伴实施了一个项目,惠及50多个村庄,其中包括伊帕沙瑞村。项目对沙漠地貌进行改造,形成了一片片绿洲,在很多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绿色天堂。

项目重新启用村子里一口荒废的地下井,利用清洁能源驱动的水泵取水,通过管网进行滴灌。村子专门划出半英亩土地,用于种植粮食。此外,村民根据粮农组织的建议,还采取了其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人们终于可以从容应对越来越变幻莫测的雨季。

以前人们只能听天由命,面对持续九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干旱无能为力。现在,他们在社区划出来的集体土地上栽培作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集体土地成为了社区的示范中心。

粮农组织技术人员与各个社区合作,通过社区示范中心推广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并力争做到因地制宜。在他们的帮助下,土著人民提高了能力,成为复兴传统农业体系的中坚力量。例如,一名烹饪专家会讲瓦尤人的语言,并了解瓦尤人的文化和膳食习惯。她亲自向村民示范,讲解如何烹饪安全营养的饭菜,如何延长食材保存时间。她还鼓励村民尝试新的食材和食谱,并培养可持续的膳食习惯。

这些示范中心从成立之初,就高度尊重土著人民的祖传知识、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并将积极其纳入气候适应实践。

SCALA项目促进传统知识和创新相互结合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种基于社区的适应方法,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署)联合制订了SCALA方案,即 通过国家自主贡献和国家适应计划,提高土地使用和农业的气候雄心。该项目由德国环境部出资,目前正在实施之中,旨在提高瓦尤人对日益极端的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弘扬传统实践,并突显农业生物多样性。

哥伦比亚SCALA项目协调员Jorge Gutiérrez解释说:“我们努力促进对话,促进气候科学和气象学与这些社区拥有的传统知识相结合。”他强调,瓦尤人很擅长通过土地管理应对干旱,但现在的情况是,下雨也会带来很多挑战,因为有时候会出人意料地发生洪水,因此需要采取新的适应措施。

总的来说,要适应气候变化当前和预期的未来影响,需要基础设施、体制、行为方式和自然环境都作出相应改变,以降低脆弱性和提高韧性。针对这些问题,SCALA项目与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十几个国家合作,筛选和实施变革性的解决方案,既适应各地具体情况,又能大规模推广,以帮助各国和各区域应对气候、社会经济、粮食安全和其他方面的挑战。

Jorge说:“在瓜希拉,随着干旱不断加剧,哪怕迎来降雨,也会有相应的问题。湿度过高会破坏菜园,导致牲畜患病,真菌滋生。通过SCALA项目,我们专注于筛选好的做法,改善水资源供应,并改进土壤质量,确保可持续作物生产。”

例如,认识到瓦尤人高度依赖降雨后,项目联合多个人道主义合作伙伴,对现有水井进行优化,并修建了水库,帮助实施微量滴灌,尽量降低日常水消耗。

Jorge补充说:“与每个社区合作,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我们共同努力,根据土壤条件确定种植深度和合适的作物。这一点搞清楚后,我们可以全年分发各种种子,实现种植全年不间断,而不是局限于只有两三个月的雨季。”

这位粮农组织专家解释说:“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了解每个社区拥有哪些种子、作物和食物,这对于适应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我们已经确定了几种主要粮食,其中有一种尤为突出,这就是瓜希拉豆。这种豆类植株低矮,耐旱耐涝,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旺盛,不太受病虫害影响。”

放牧山羊是瓦尤人的传统,他们现在学会了用羊粪对土壤进行改良。他们在羊粪里混入矿物质、草木灰和保水物质,施入土壤作为肥料,为作物和本地种子提供必要的养分。

这位专家强调,深刻理解养分循环以及土壤、水和种子之间的联系,可以确保社区全年都不会出现青黄不接。

“本地种子有很强的韧性,我们借助这些种子复兴关于土地的传统知识。围绕着社区与种子的关系,我们组织了对话,以确保改善当地儿童的营养和膳食条件,这些儿童近年来经历了很磨难。”

项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社区在尝试了新的适应方法之后,甚至有富余的瓜希拉豆用于出售或换取物资。

Jorge总结说:“哪怕以后粮农组织离开了,我们也不用担心,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人已经把整个循环融入日常生活,包括养分、种子、苗床、苗圃和水资源管理。这个项目意义重大,虽然充满挑战,但成果丰硕。我们相信,项目可以推广到其他社区和国家,因为这些要素普遍适用于任何社区。”

重新燃起希望

伊帕那马位于哥伦比亚瓜希拉地区首府里奥哈查以南,车程约40分钟。当地瓦尤人推选Sandra Medina担任新成立的社区示范中心的负责人。她热情地欢迎来访的粮农组织专家,他们大多数也是瓦尤人。人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部落,但志同道合,对未来有共同的承诺。

Sandra也是社区学校的教师。她深知族人生活不易,一些学生甚至饿着肚子上学。她记得,自己小时候为了上学,每天要步行十公里,经常饿肚子。她现在教书的学校是几年前专门为她所在社区的孩子们新修建的。

她说:“我知道我必须外出求学。我看到了族人的需求,我有责任帮助他们。我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回到家乡,用我的知识改变现状。”

她没有食言。通过与粮农组织合作,她把族人组织起来,像伊帕沙瑞村一样,成功地把一英亩的荒漠改造成适应气候变化的繁荣绿洲。

Sandra承认自己一度很忧虑:“我们以前会保存种子,但近几年的气候变化使种植变得几乎不可能,降雨似乎完全停止了。参加这个创新项目后,我们才真正地看到了希望。”

在SCALA项目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各个社区陆续安装了灌溉系统,并挖掘了种植坑,但首要的工作是整理土地。

Sandra解释说:“我们以前从未想到可以这样利用羊粪。我们有这种资源,但并不知道它的价值。这样的知识对我们的社区至关重要。祖先赋予我们的种植的天赋,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

他们还悉心照顾新建的香料菜园和作物苗圃,这承载着整个社区的新希望。

Sandra 说:“以前,我们像祖先一样,只种大豆、玉米、南瓜,或许还种些西瓜。罗勒、香菜、茄子、番茄,这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作物,我们很高兴能学到这么多新知识。”她一边说,一边微笑地望着粮农组织派来的烹饪专家Maria Alejandra Epiayú。Maria的任务是帮助这个社区利用新引入的作物作为食材,开发安全的新食谱。

瓦尤人积极接纳这些新作物,印证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多样化不仅可以提供抵御气候冲击的缓冲以增进粮食安全,还有助于改善营养和提高经济收入。此外,此举还能强化瓦尤人与土地和祖传知识的联系,打造可持续和有韧性的农业粮食体系,应对气候变化。

社区希望大力发展经济,种植更多种类的作物并与他人进行贸易。考虑到牲畜也深受恶劣气候的影响,社区正在建立饲料储备。

“粮农组织的举措让我们感激不尽。乘粮农组织还在这里,我希望更多的社区能加入进来,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需求和影响并不局限于我所在的社区,而是在所有传统土著社区都清晰可见。”

仅仅过了三个月,努力就有了回报,以前贫瘠的土地(左图)现在绿意盎然(右图)。

哥伦比亚的气候和农业生物多样性

哥伦比亚是拉丁美洲人口第三多的国家,拥有地球上近10%的物种,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气候变化对哥伦比亚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加剧了土地退化,影响了水质和农业生产。截至2019年,哥伦比亚15.8%的人口从事农业,但农业特别容易受到拉尼娜等气候诱发事件的影响,干旱和强降雨接踵而至,农民苦不堪言。

哥伦比亚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并为此制订了国家自主贡献和国家适应计划,确立了雄心勃勃的减缓和适应目标。虽然哥伦比亚仅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0.56%,但其目标是到2030年将排放量相较于预期水平减少51%。农业部门占哥伦比亚排放量的71.3%,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农业减排的战略重点在于减少可可、水稻、咖啡、种植园林业和畜牧业的排放。

除了减缓工作之外,哥伦比亚还高度重视适应工作,在前期的将农业纳入国家适应计划的的基础上,实施了包括SCALA项目在内的一系列举措。

SCALA项目期间,哥伦比亚积极记录和系统整理全国各地适应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传统地域实践和技巧”倡议旨在总结不同地区的15种适应实践,包括加勒比、太平洋、安第斯山脉、奥里诺科亚和亚马逊地区。最终目标是将宝贵的地方知识纳入国家行动计划,以确保气候适应战略能有效体现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的智慧和实践,瓦尤人种植瓜希拉豆就是其中之一。

粮农组织驻哥伦比亚代表Agustín Zimmermann强调,必须将气候行动与其他关键问题相结合,尤其是粮食不安全。“2023年,7.13亿至7.57亿人食不果腹,约23.3亿人面临中度或严重的粮食不安全,占世界人口的28.9%,这意味着他们常常一天或数天都吃不上一顿饭。过去三年,这一数字几乎没有变化,部分原因是气候变化导致极端事件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生计。”

Zimmermann继续说:“因此,粮农组织驻哥伦比亚代表处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议程,并将其与农村发展及和平倡议紧密结合。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具体项目,旨在帮助社区建设自身能力,以综合全面的理念发展农业粮食体系。”

解决农业粮食体系的问题,就是解决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土地的问题

粮农组织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办公室主任卡维·扎赫迪说,“只有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目标,以及各国自行设定的遏止土地退化的目标。”“我们需要确保资金的流向,将其用于推广农业粮食体系解决方案,以实现上述多重效益。”

以上为哥伦比亚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土地解决方案系列报道之一。相关内容涵盖从干旱的瓜希拉地区,到茂密的亚马逊雨林。对于前者,粮农组织实施SCALA项目,支持建设气候韧性和粮食安全;对于后者,粮农组织实施绿色气候基金项目,遏止毁林。最后,在太平洋海岸,粮农组织实施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项目,保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促进和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