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威塔威省位于菲律宾南部,海藻年产量约占全国的40%。©粮农组织/Dadis Dawnavie
在菲律宾苏拉威西海的一个小岛附近,男人们结束了一天的采收工作,驾着木舟满载而归。女人们从他们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新鲜海藻,小心翼翼地沿着摇晃的木梯爬上悬在海面的高脚屋。Imilita Mawaldani Hikanti与岛上的其他女性随即开始处理这些海藻,希望卖个好价钱,以补贴家用。
对很多人来说,海藻的重要性不像渔获或庄稼那样显而易见。但是,在菲律宾遥远的南方省份塔威塔威,养殖海藻不仅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更是他们的生计依托。他们将麒麟菜与卡帕藻统称为agal-agal。
Imilita说:“我自幼学习海藻养殖,我父母以及丈夫的家人都是海藻养殖能手。这一直是我们当地人的主要生计来源。”
然而,植物疫病增加,再加上当地海藻价格萎靡不振,塔威塔威省这一传统产业越来越难以为继。
低价与疫病的双重夹击
塔威塔威省号称菲律宾海藻之都,年产海藻约占全国60万吨总产量的40%,主要出口用于生产卡拉胶,一种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凝胶。
然而,近年海藻价格剧烈波动。在国际竞争的冲击下,2024年,当地未经加工的干海藻价格暴跌至每公斤25菲律宾比索(约合0.44美元),导致藻农亏本经营,一些人迫于生计,采取了一系列破坏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做法,例如砍伐红树林用于制炭,用鱼叉过度捕鱼,挖掘海底岩石制作砾石。
塔威塔威省另一名藻农Siyulay Juhan指出,冰藻病也是一大威胁,即由气候变化引起海水升温所导致的细菌性感染,一旦海藻染上,藻农只能在情况恶化前抢收,或直接废弃。
海藻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农业及能源等领域。©粮农组织/Dadis Dawnavie
培养技能,拓展机遇
面对这些挑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携手菲律宾南部的邦萨摩洛政府、国际移民组织和国际贸易中心,共同启动“推动农民渔民融入韧性价值链项目”(FAIR-Value)。该项目由欧盟资助,在棉兰老穆斯林邦萨摩洛自治区实施,旨在提升海藻产业的生产水平、价值链和市场竞争力。
尽管海藻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工业、农业和能源等多个领域,但并非所有藻农都了解这些行业的商机,因此,培训的首要任务是向他们展示海藻的巨大潜力。
培训传授各种实用技能,例如可持续养殖、应用气候智能型技术、对海藻进行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藻农受益匪浅,学会了如何准备种植材料,以及如何规划和建立养殖场。他们还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开展互帮互学。
要确保养殖海藻有利可图,恰当的种养固然重要,恰当的加工处理方式同样重要。藻农 Javier A. Abdul 表示,这次培训让他意识到,品质就是利润。他说这门课程“对小农户很有用。我们学会了保持产品洁净,这样可以提高售价,实现盈利。”
藻农还参加了一门速成课程,了解海藻的各种应用场景、定价方式和经销体系,以及如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粮农组织驻菲律宾代表兼水产养殖专家Lionel Dabbadie表示:“培训旨在提高藻农的商业经营能力,他们掌握相关技能后,可以应对现代海藻养殖和销售的种种挑战,以更可持续和经济可行的方式保障塔威塔威省居民未来的生计。”
冰藻病和低迷的价格是困扰塔威塔威省藻农的关键问题。 ©粮农组织/ Dadis Dawnavie
多元化经营开拓其他收入来源
培训还引导鼓励藻农开展多种经营,包括用海藻制作传统文化文旅产品和当地特色美食。
Sitti Juhalla M. Hassan靠售卖海绵蛋糕和蒸米糕来养活八个孩子,但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生意越来越难做。为了降低成本,她尝试以海藻泥替代部分原料,制作蒸米糕和其他零食。
对藻农而言,除了售卖未经加工的海藻外,还需要寻找其他收入渠道,这可以降低他们对卡拉胶市场依赖。海藻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用于制作生物刺激素或海苔干等食品。粮农组织牵线搭桥,帮助藻农与这些潜在的新客户建立联系。
截至目前,已有100名藻农接受了培训。Dabbadie说:“我们的设想是在当地建立一些农民田间学校,让一些藻农担任培训师或辅导员,向其他藻农提供技术支持。”
凭借丰富的海藻养殖经验和新掌握的诸多技能,塔威塔威的藻农并不惧怕面前的挑战。他们对海藻市场和其中蕴藏的商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能力为自己谋划更有保障的未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