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及其影响
小反刍兽疫(PPR)又称羊瘟,是一种影响家养和野生小型反刍动物的高度传染性动物疾病。它由一种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的病毒引起。一旦传入,病毒可感染高达90%的兽群,该疫病最多可致70%的感染动物死亡,但小反刍兽疫病毒不会造成人体感染。
小反刍兽疫自1942年首次见述于科特迪瓦以来,已蔓延至非洲、中东、亚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区域。迄今,超过70个国家受到该疫病的影响或处于高风险中,并有更多国家的疫情状况未经官方认可。爆发小反刍兽疫和面临疫病风险国家的绵羊及山羊数量达近17亿头 — 约占全球总数的80%。
小反刍兽疫造成的年度经济损失高达21亿美元。此外,还有3亿个家庭面临丧失生计、粮食安全和就业机会的风险。而且小反刍动物及其制品是国际贸易商品,在非洲和中东尤其如此。小反刍兽疫会严重影响出口收入并造成供应短缺。家庭、社区和机构若无法预见或应对小反刍兽疫或从疫病中恢复过来,则可能会损害国家和地区为发展所做的努力,使过去几十年取得的进步付之东流。
小反刍兽疫爆发因其传播速度快、动物死亡率高而属于突发事件。小反刍兽疫之类的小反刍动物致命性疾病会影响贫困人口特别是牧区人口本就岌岌可危的生计,还可能严重减少他们的积蓄。而人们在失去资产时又会变得绝望。小反刍兽疫的爆发以及因遭受损失而产生的绝望情绪可能引发骚乱、移徙以及动荡的安全局势。而消除小反刍兽疫将提高可持续性,缓解贫困,提高贫困牧民及其社区的抵御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其他冲击和威胁,防止被迫移徙现象,减缓极端主义趋势。
例如,蒙古在2016年9月首次报告在绵羊和山羊种群中爆发的小反刍兽疫疫病。在当地兽医机构缺乏适当应对措施的情况下,疫情迅速蔓延,破坏了当地的农村生计,扰乱了出口和价值链。2016年12月,小反刍兽疫蔓延到野生羚羊物种,致使60%的赛加羚羊种群死亡,而赛加羚羊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
小反刍动物的重要性
据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统计,全球共计21亿头小反刍动物是全球许多贫困农村家庭的主要牲畜资源,这些家庭包括自给自足的农民、无地村民以及牧民。对这些家庭来说,绵羊和山羊是食物和正常收入的来源、积蓄资本化的手段和困难时期的安全网。出售动物或其制品可提供获取食物以及教育和社会服务所需的资源。使用绵羊和山羊制作的食品是世界上许多人的膳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助于解决营养不良问题。绵羊和山羊奶以及绵羊和山羊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认知能力的提升和体力的增强(特别是对儿童)至关重要。各种生产系统中都会养殖小型反刍动物,这会增加土地、劳动力和资产的价值:它们生产牛奶、肉、羊毛、纤维和毛皮;支持价值链中贸易商、加工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生计。对活体动物、绵羊和山羊肉以及山羊奶的交易从本地一直扩展到全国、地区和国际市场。
小型反刍动物对干旱和半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因此世界各地的各种生产系统中均有养殖。这些地区包括混养山羊和绵羊的牧区。由于这类干旱或沙漠地区几乎没有农作物生产,所以当地的家庭可能完全依靠这些动物生存。特别是在萨赫勒地区的干旱地带,饲养小反刍动物是唯一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