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豆类生产、消费和贸易趋势

豆类的栽培可追溯至成千上万年前。早在公元前8000年时,美索不达米亚的古老文明就已种植豌豆、豆子和扁豆,且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了一万多年前在以色列北部种植蚕豆的证据。[1]数千年来,这些主要作物是人类饮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它们不仅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亦是抗击营养不良、减轻贫困、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和提高农业可持续性的重要作物。

然而,过去半个世纪以来,豆类生产量的增长远不及玉米、小麦、大米和黄豆。从1961年到2012年,“绿色革命”推动了农业工业化,致使许多基本食物的产量和生产规模大幅增长。在此期间,玉米、小麦、大米和黄豆的累计产量增长了两倍至八倍,而豆类同期仅增长了百分之五十九。[2]

豆类的消费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稳步缓慢下跌。相反,奶产品和肉类的消费量上升,且预计将继续大幅上涨。豆类的人均消费量预计将不会出现重大变化,全球平均水平维持在每人每年七千克左右。

那么,豆类的境遇为何不及其它作物?答案部分在于饮食结构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随着各国日益富裕,人们正从植物蛋白转向更加昂贵的蛋白质来源,如奶制品和肉类。然而,这并不表示豆类过剩或需求下降——在很多国家,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农业产出的增长,即,农民无法种植出足够的豆类以满足增长的需求。在这些情况下,国家被迫进口豆类,这也解释了为何豆类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生产量。

由于豆类生产量落后于贸易,这一趋势预计将继续保持下去。在印度和中国,这种不平衡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中国近期从豆类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而印度今年豆类欠收,这个全球最大豆类生产国和进口国正经历着豆类价格的飞涨。因此,“国际豆类年”的重要性前所未有,提高公众对于此类重要作物的意识能够提高生产量,鼓励进行新的研发工作,并最终确保全球消费者能够广泛获得豆类食物。

27/0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