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投资中心

中国农民在绿色增长转型方面的经验

中国在农业绿色增长方面的实践为本国和全球农民提供了重要经验,这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投资中心最新发布的系列报告所揭示的。
28/03/2023

        该系列报告通过介绍中国农民赋权和土地再生的个案研究,展示了中国2.5亿小农的一部分得益于更绿色生产方法的情况。

        报告聚焦了农业转型的三个主要方面: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及气候智慧型农业。

        “中国正在采取雄心勃勃的绿色增长农业政策、战略和技术,”粮农组织投资中心主任穆罕默德·曼苏里(Mohamed Manssouri)如是说。“粮农组织正在与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合作伙伴一道,通过支持采取更合理政策和开展更优化规模投资等方式参与中国的农业粮食体系转型。”

        这一新系列报告由三部分组成,是粮农组织植物生产及保护司在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农村转型:推动绿色农业现代化”项目下编写的,着重阐述了中国在促进更具可持续性的农业实践方面的经验、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投资和政策建议。

中国的农业粮食挑战

        中国需要凭借占世界仅7%的耕地和稀缺的水资源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但中国却在过去30年中实现了农业生产前所未有的增长,帮助7亿多人脱离贫困。

        然而,集约化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这种生产往往依靠化肥、农药、燃料和水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退化、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中国的2.5亿小农也正在与愈发严峻的干旱、土壤风蚀和水蚀、养分失衡和入侵物种问题等作斗争——据估计,仍有1.508亿人营养不良。

        鉴于此,中国正在推行可持续农业政策、方法和创新,旨在保持高产,实现粮食与营养安全,同时平衡好恢复土壤健康和减少污染的需要。

可持续农业机械化

        中国鼓励农民采用创新方法和技术,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

        过去20年,由于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了140%,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精量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施药、轻简化和低污染的农机装备逐步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从2017年至2020年,安装了国III标准发动机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其设计可减少农机设备排气管排出的烟尘、尾气和有害污染。

        中国大力推动可持续农业机械化,其目的是在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损害的同时实现农业和农村发展,这大大促进了绿色环保制造体系发展,以及相关田间农机装备在现代化生产系统中的推广应用。

 

利用保护性耕作恢复退化土地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能够防止土壤流失并使退化土地恢复的耕作制度,在中国东北的多次试验证明投资开展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减少风蚀和水蚀,增加土壤肥力,保存土壤水分并提高抗旱能力。

        在这里,目标是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即933万公顷),约占东北地区适宜耕地面积的70%。

        数十年的科研和创新已经为各种气候和土壤条件或耕作制度制定了因地制宜的保护性耕作策略,包括中国东北黑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西北绿洲农业区、黄淮海一年两熟区以及华北长城沿线区等。

       “中国正在将更绿色的农业实践推广到基层,并为试点和能力建设提供了宝贵机遇,”粮农组织植物生产及保护司司长夏敬源表示。

       “通过采取适当的农业政策,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可持续农业和恢复退化土地。针对性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农村转型,”夏司长说。

 

气候智慧型农业推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气候智慧型农业的目的是开发具有气候韧性、气候适应性和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

       在安徽省怀远县、河南省叶县等地的开创性项目中,气候智慧型农业在减少或消除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生产力及改善农产品质量和收入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成效。

       “总体上看,中国的成果显示,尽管也存在较大挑战和冲突压力,在各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鼓励采用这些更可持续的方法能够取得显著成果,”世界银行首席农业经济学家Ladisy Chengula表示。

        然而,需要不断开展更多投资才能在更多农民的田间推广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尤其需要投资来开发更精准和更精简的农机设备并推广更可持续的生产和制造技术。

        要帮助农民以可持续的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在农村社区要不断着力开展推广和示范工作。 

        中国的经验、方法和业务模式可以为各国政府、融资机构和发展伙伴提供灵感,从而重新审视在哪些环节开展投资才能最有效地以可持续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韧性和复原再生并推动农村转型。

 


 

 

Click here to read this article in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