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下一页


第1章 导 言

2000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建立了一个关于粮食与农业生物技术的电子论坛,以提供有关发展中国家农业生物技术的良好的公平的信息,为人们就该话题交流信息与经验提供一个中立的平台,使人们有可能更好地理解并澄清有关发展中国家农业生物技术问题及其两极化争论后面的问题和利害关系。

本书介绍了2000年3月~2001年5月首届论坛6个会议的情况。本章介绍了这一论坛及其 会议的一些背景情况。

1.1 论坛中生物技术的定义

首先,论坛如何定义生物技术?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的规定,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系统、活生物体或者其衍生物为特定用途而生产或改变产品或过程的任何技术应用”。从广义上讲,它涵盖了当前在农业和粮食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多种技术手段;而从狭义上讲,正如常规定义和本论坛的定义一样,生物技术主要包括涉及繁殖生物学,或以特殊用途为目的处理或利用活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技术应用。该定义涵盖了很大范围的不同技术,如分子DNA标记技术、基因操作和基因转移、无性繁殖(作物和森林树木)、胚胎移植和冻藏(家畜)和三倍体化(鱼)等。

1.2 FAO建立论坛的背景

FAO于1945年建立,其宗旨是提高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FAO为由183个成员国组成的政府间组织,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收集、分析、解释及传播有关信息。FAO就像一个情报交换所,为农民、科学家、政府计划部门、商人和非政府组织等提供合理计划决策、投资、市场、研究及培训等所需的信息。

FAO应在宣传并促进生物技术信息交流方面发挥主动作用。重要的是,应让成员国知道有哪些生物技术、其用途是什么、怎么及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其成本效益如何等。全球人口已超过60亿,并以每年大约8 000万人口的速度增长,几乎所有人口的增长都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由于农业用地的数量是有限的,人口增长带来的食品需求增长只能通过提高单产的途径解决。生物技术集可用于食物和农业多领域的各种技术为一体,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它所包含的科学技术(如基因改良)不时引起高度争议。有些技术可能涉及伦理问题,需要在政策制定人员、研究人员和广大公众间进行实质性争论。尤其是在农业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争论意见两极分化严重,因而更加需要有良好的、公平的、中立的和客观的信息。

就建立论坛的背景而言,1999年1月25日~29日在罗马举行的FAO农业委员会(COAG)两年会议极为重要,因为该次会议确立了FAO未来参与生物技术的方向[注:COAG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评估食物和农业问题,就这些问题向FAO委员会提出建议,再由FAO委员会向FAO最高权利机构-FAO大会报告]。农业委员会的报告“强调了FAO在为其成员国提供论坛以监控食物和农业生物技术中的作用”。

在第116次会议上(1999年6月14日至19日),FAO委员会通过了COAG的报告,声明“FAO赞同需要有一个农业生物技术协调方案,以帮助成员国获得新技术的最大利益,并尽量降低其危害。FAO通过诸如国际植物保护协会(IPPC)和食品法典委员会等机构,强调了它作为讨论事务和建立标准的论坛和高质量有科学根据信息的诚实中介的作用,尤其是在生物技术方面”。随后,在FAO第30次代表大会上(1999年11月12日~23日),成员国声明,在诸多 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是FAO应在目前生物技术和转基因生物的争论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此激励下,FAO建立了该论坛。论坛的建立得到了FAO生物技术部门间工作组(IDWGB)的配合,IDWGB 是于1999年在当年COAG会议的建议下成立的。

1.3 论坛的运作与结构

论坛为开放式结构,欢迎各类团体,如政策制定人员、研究人员、非政府机构(NGO)、公众等,就有关生物技术及其在发展中国家动物、渔业、林业和种植业等领域应用的特殊问题进行讨论并交换观点和经验。论坛的主要活动是召开适度的电子邮件(e-mail)会议(每个会议大约持续2个月),讨论有关发展中国家食物和农业生物技术的特殊问题。注册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首先是论坛成员。

所有的话题均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目的,可能涵盖生物安全、公众/个人农业研究、生物多样性、能力建设、食物安全、解贫、利益共享、知识产权和粮食生产等话题,重点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论坛涉及食物和农业领域各项活动的方方面面,因而,论坛的话题既包括涉及动物、作物、渔业或林业等的特殊话题,也包括各领域共同的话题。

论坛于2000年3月9日正式启动,其标志是发送以“邀请信”为主题的e-mail,列入收件人名单的是可能对此感兴趣的个人和团体。e-mail地址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发展中国家生物技术网络的报告,该报告于1999年9月提交给了FAO的研究与技术发展局(SDRR)。名单中还包括FAO常任代表、所有成员国代表,以及IDWGB成员提供的地址。在邀请信中,还要求被邀请人将此信息转发给其他任何对此感兴趣的人。

论坛成员数量在第一个月内达700多人,3个月后达1 000多人,1年以后第6个会议结束时,接近1300人(见表1.1)。一旦参加,极少有人退出论坛。论坛成员可以不相互发送信息(尽管如果注册参加某一会议,便可给所有该会议的其他参会人员发送信息),只接收论坛管理人员发送的信息,管理人员负责联络论坛所有成员。(截至2001年11月),参会人员已收到31条管理员发送的信息,即大约每月2条。

论坛成员不会自动被注册到任何一个电子会议,需由本人自行注册,因此,他们参加会议的程度不同。有些人不注册参加任何会议,只收到论坛管理员发送的重要文件。而另一些人注册参加多个会议,收到所有发送的e-mail信息。详细参会信息参见第8章。

论坛启动时,一个配套和支持论坛的网站也同时开通(www.fao.org/biotech/forum.htm)。该网站由FAO信息管理组(WAICENT)协同运作。但请注意,论坛的主要通讯方式是e-mail,因而申请成为论坛成员和积极参加任何会议的惟一条件是要有一个e-mail帐户。所有关于论坛的信息以及各会议的文件和个人信息均在网站汇集,该网站被认作是有价值的资源。它被Scout Report(2000年5月26日)选入Internet Scout Project(网络搜索工程),该杂志为周刊,为研究人员和教师推荐新网站资源(见www.scout.cs.wisc.edu/report/r/2000/ scout-000526. html);还被Science(科学)杂志Netwatch(网站了望)栏目选为“Hot Pick (热点站点)”(www.sciencemag.org/cgi/ content/summary/289/5479/503b)(2000年7月28日);并被New Scientist列为“今日网站”(2000年12月29日)(www.newscientist. com/weblinks/categories/agriculture2.jap)。

表1.1 论坛大事记,包括论坛成员数量
 
日期 事件 成员数量
2000年3月9日 1) 论坛启动
2) 论坛网站开通
0
3月20日 会议1开始 519
4月25日 次会2开始 814
5月26日 会议1结束 932
6月12日 会议3开始 1008
6月30日 会议2结束 1086
8月1日 会议4开始 1158
8月25日 会议3结束 1182
10月8日 会议4结束 1205
11月1日 会议5开始 1217
12月17日 会议5结束 1208*
2001年3月20日 会议6开始 1240
5月14日 会议6结束 1282

*数量下降是由于在当年12月删去了一些无效的e-mail地址。

决定以e-mail作为论坛的基本交流方式(而不是在网上举行会议)是明智的,可力求并方便于发展中国家的参与。虽然两种方式都以计算机、调制解调器、电话线和网络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帐户为基本条件,但完全在网络上浏览比只简单地收发e-mail要昂贵和困难得多。分析结果(见第8章)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人员积极参与论坛会议,但很少浏览论坛网站,该结果强有力地支持了上述决定。

想参加论坛的个人,需自己注册,即发送e-mail到FAO自动邮件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可以自动登录或退出论坛,或接收论坛管理员已发送的信息。在论坛的网站上也可注册。

1.4 各e-mail会议的运作

6个会议均以同样的方式运作。

a) 会议之前

在e-mail会议开始之前,要准备一份2~5页长的背景文件。本书包括这6个会议的背景文件。由于会议期超过1年(见表1.1),背景文件是在从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的不同时段编写的。

背景文件的宗旨是简单介绍会议内容,使欲参会人员对会议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 例如,会议2的背景文件,现有生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林业方面是否适用,简明扼要地介 绍了当前林业可利用的生物技术种类、发展中国家林业的主要问题和当前趋势,以及讨论中应注意的几个因素等。会议开始之前,通过e-mail将背景文件发给论坛成员,邀请他们参会并提供参会指导。欲参加会议者,须仔细阅读会议的背景文件。

b) 会议期间

论坛成员参加任何会议都要遵守在加入论坛时收到的“论坛守则”和“e-mail会议参会指南”。特别强调:

· 在首次进入会议时,应作简要自我介绍;

· 应容忍并尊重不同观点的其他参会人员,保持礼节;

· 提交的信息长度不要超过600个单词;

· 参会人员只代表个人,即“无论他们是否代表受雇的单位,参会人员被默认为只代表个人发言,除非他们明确声明其阐述的内容代表本机构(组织)的观点。因此,参会人员不应把他人的邮件作为其所属组织的观点来引用。”

每个会议都由论坛管理员主持。其作用是在张贴前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以确保符合论坛守则和指导方针,并与本次会议论题有关。除此之外,主持人还在确保信息的可读性方面发挥主动作用,并在适合的时候,给参会人员提供额外的有益信息。在FAO工作时间内,约95%的邮件在管理员收到后1小时内展示出来。工作时间以外收到的邮件,一般都在第二天早上首先展出。只有少量信息被拒绝展出,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会议1中。被拒绝的主要原因是其内容与会议论题无直接联系。需要时,IDWGB成员给主持人提供技术支持。

在各会议期间,会编写会议进展简报,抄送所有论坛成员,总结展出信息的种类、论及的问题,指出在余下的时间内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领域等。某些情况下,如会议1期间,进行了多次更新。

c) 会议之后

会议结束之后,编写2份会议概要。第一份较长(5~11页)、较详细,含有特殊e-mail参考文献;第二份较短(1~2页),不含参考文献。两份概要都试图在与会者展示的信息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可读性强的关于与会期间讨论的主要事宜和争论点的总结。本书提供了较长版本的会议概要,列出了某些特殊e-mail的参考文献,在论坛网站上可以参阅。

1.5 关于6个会议

会议1在论坛成立后不到2周开始,这是讨论现有生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作物、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食物和农业领域适用性问题会议4板块中的第一个会议。会议5和会议6的议题是根据前面会议中与会者表现出的兴趣而设的。会议5的议题为农业生物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饥饿和食物安全的影响,而会议6讨论的是知识产权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和农业的影响。6个会议的议题和起始日期如下:

会议1(2000年3月20日至5月26日):现有生物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和农业的作物方面适用性如何?

会议2(2000年4月25日至6月30日):现有生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林业方面是否适用?

会议3(2000年6月12日至8月25日):生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畜牧业上的适用性、重要性及其应用。

会议4(2000年8月1日至10月8日):现有生物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渔业方面的适用性如何?

会议5(2000年11月1日至12月17日):农业生物技术能否使发展中国家减少饥饿并增加食物安全?

会议6(2001年3月20日至5月14日):知识产权(IPR)对发展中国家食物和农业的影响。

尽管总体上围绕发展中国家食物和农业生物技术问题,但每个会议分别讨论专门议题。会议吸引了不同的听众,讨论了不同的议题(虽然经常有交叉),并有不同的特点。表1.2列举了会议的一些基本数据。

表1.2 各会议的注册人数、信息数量和会议持续时间
 
会议 议题 注册人数 信息数量 会议持续时间(周)
1 农作物 306 138 10
2 林业 167 32 9.5
3 畜牧业 235 42 11
4 渔业 149 26 10
5 饥饿/食物安全 258 118 6.5
6 知识产权 265 50 8

1.6 会议的局限性

a) 语言

6个会议均只使用英语。因此,各会议的背景文件和概要、管理员和与会者发送的所有信息(除在畜牧业会议上有几条信息同时用英语和法语发送外)均为英语。这影响到了不同会议的听众和与会者的范围,使不懂英语的人员无法参加讨论,发表他们的观点/经验。例如,在渔业方面会议上,没有来自在渔业生物技术上取得积极进展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巴西、中国和古巴)的信息,语言可能是其原因。尽管如此,论坛会议展出的信息来源于全球近50个国家,其中很多国家英语不是其主要语言(见第8章)。

b) 电子通讯

当人们出席“传统”会议时,参会者包括被邀请的人员和那些自费或单位付费参会的人员。对最高参会人数经常有限制,因而就存在筛选过程(语言除外),部分对某一专门论题感兴趣的人可能不能参加。但无论会议形式如何,讨论的质量和结果均取决于参会者。论坛的宗旨是让更多的各种团体来讨论和交流有关生物技术专门问题的观点和经验。尽管交流的媒介是e-mail,与传统会议一样,也存在筛选问题。

尽管论坛对任何人都是免费开放的,但在常规情况下,必须要有电源、电话连接和配备调制解调器的计算机等基本条件。这一新的通讯技术在不同国家及不同地区普及的程度差别很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度人类发展报告(the 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1, www.undp.org /hdr2001/)指出,当今世界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报告中的数据表明, 在2000年,全球近7%的人在使用互联网,但其中79%的使用者居住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再者,使用互联网的人口比例从高经济收入OECD国家的28%到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和南亚的0.4%不等。除此之外,报告还就同一国家内的“数字鸿沟”问题提供了一些信息,指出互联网用户主要是:

· 城市和某些局部地区的居民(例如在中国,在15个联网情况差的省份的6亿人口中 , 只有400万互联网用户,而该国两个主要城市,北京和上海,就有500万网民);

· 受教育良好和较富裕的人员(例如在智利,89%的网民具有3级教育水平);

· 青年人(如中国,84%的网民年龄在35岁以下);

· 男性(如,在埃塞俄比亚和拉丁美洲,男性互联网使用者分别占总数的86%和62%)。

在阅读会议概要时,应记住以上这些重要的局限性。

备注

各个会议上与会者发表的观点及本书第2章至第7章会议概述的论点只代表与会者本人的观点,并不代表FAO的观点。FAO不会也不能保证与会者在电子论坛e-mail会议上发表的论点或展示的资料的准确性。


上一页上面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