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在中国

第二个海外春节,中国专家的坚守,为马达加斯加农民雪中送炭

10/02/2021

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这也是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时候,但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马达加斯加项目的专家们还在异国他乡坚守着。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马达加斯加项目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近年来,马达加斯加部分地区遭遇连年干旱,农作物歉收严重,粮食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2019年,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和促进当地农业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启动马达加斯加项目,并派遣中国专家组前往马达加斯加。从2019年9月至今,尽管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肆虐、承受着物资匮乏的困扰,中国专家们一直坚守在项目点,竭尽全力为当地农民提供培训和帮助。

人工牧草种植技术培训

马达加斯加北部城市迭戈是项目点之一,当地牧民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饲养动物的食物短缺。每当旱季来临,当地降雨量很少,大部分牧草枯萎死亡,许多饲养动物没有足够的牧草采食。而当地绝大多数牧民都没有种植过人工牧草,家庭养殖通常以放养为主,让饲养动物在野外自由采食。因此,气候的变化对当地动物养殖的影响巨大,近年来的长期干旱使得许多饲养动物由于缺乏牧草而死亡。

2021年1月,中国专家们在迭戈组织开展人工牧草种植技术培训推广,以帮助当地牧民解决牧草供应危机。专家们与合作伙伴走遍迭戈9个镇的108户牧民,为他们送去人工菌草20000株,高产杂交玉米种子25袋,并提供种植技术培训。

当专家组到达迭戈北部的安得拉诺夫隆宁(Andranovondronina)镇时,该镇负责人告诉专家们,今年马达加斯加气候反常,雨季大大推迟,长期干旱导致饲养动物的食物供应严重短缺。他说,2020年10月以来,该镇已有800多头牛因缺乏食物而死亡,大大超过往年,养殖户损失惨重。

经过实地查看,专家们发现,当地不仅没有牧草储备,连野外牧草也已被啃食一空。因此,每到一地,专家们都积极宣传人工牧草种植和贮藏对解决旱季牧草供应问题的重要意义,并赠送人工菌草、当即开展人工牧草种植培训。

一月份,专家组几乎走遍了迭戈所有镇,不遗余力地推广人工牧草种植技术,组织开展集中培训9场,培训牧民百余人,大大提升了当地牧民对人工牧草种植和贮藏的意识。

推广旱育秧技术,抢抓时节及时播种

每年的11月是马达加斯加雨季来临的时候,也是农户们开始播种之时。但2020年11月,马达加斯加依然在经受着烈日的炙烤,直到12月中旬都迟迟没有迎来期盼的雨季,河道、水渠干涸,虽多次进行人工降雨,但效果却不明显。眼看最适宜播种水稻的季节就要过去,当地农户们心急如焚,因为一旦错过播种的最佳季节,很有可能导致水稻抽穗扬花期遭遇低温而失收或减产。

南南合作项目点马义奇遭遇了同样的困境,严重干旱导致水稻无法按时播种。而能否按时播种,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来自中国的南南合作水稻专家组根据当地干旱情况,与合作伙伴专家紧急商讨应对措施。

在对当地气候和设施条件进行仔细分析后,专家们决定对旱地育秧的方法进行大胆创新尝试。通过充分松土、合理施肥、井水浇灌等,使得水稻种子能够及时播种,且成活率达90%以上,精准地与雨季到来的时间对接。

旱地育秧技术创新尝试的成功给一筹莫展的当地农户带来了希望,他们纷纷加入到旱地育秧的队伍中来。在中国专家的技术指导下,示范点周边近千户农户开始采用旱地育秧技术,目前已顺利完成移栽。

当地农民告诉专家,这样的旱地育秧技术非常适用于马达加斯加,十分值得推广,因为当地气候和水稻播种季节时常对应不上。

通过推广旱地育秧技术、抢抓时节及时移栽,项目点和周边农户的秧苗供应得到了保障、杂交水稻示范项目得以正常开展,同时也避免了种植农户的损失。

从2019年项目开始到现在,专家们迎来了他们在马达加斯加度过的第二个春节。虽然不能与家人团圆,但看到种下的秧苗在异国的土壤上茁壮成长,他们倍感欣慰。

马达加斯加项目专家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启动十年来派出的数百名外派专家的缩影。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才使得参与项目的十余个发展中国家的7万多人能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