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2022年12月,196个国家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上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为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路线图。
该框架包括 2050 年的 4 个目标和 2030 年的 23 个目标。
目标地址:
- 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 通过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满足人们的需求;和
- 用于实施和主流化的工具和解决方案。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面向所有人的框架。其成功需要政府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以及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切实行动与合作。
缔约方大会第十五届会议还通过了一揽子决定,为执行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其内容涵盖:监测框架(第15/5号决定);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执行情况的强化机制(第15/6号决定);资源筹措计划(第15/7号决定);能力建设和发展及科技合作战略框架(第15/8号决定);以及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协议(第15/9号决定)。
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第15/4号决定)时,各国承诺在其《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中确立实施该框架的国家目标。其他行为主体也可自行确立和宣传其承诺。
《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框架》中的农业粮食各部门
农业粮食各部门,包括作物和畜牧生产、林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分别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一半以上的行动目标直接相关,并通过种种途径与其他各项行动目标相关。这些目标涉及生态系统恢复、外来入侵物种和污染,以及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土壤健康和传粉等。
例如,行动目标10要求各国通过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大幅推广应用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做法等方式,确保农业、水产养殖业、渔业和林业领域得到可持续管理。
因此,农业粮食部门可在规划、实施和监测为实现该框架中各行动目标所需采取的举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支持实施工作
粮农组织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足以支持在农业粮食体系实施和监测《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些知识包括在粮农组织指导下制定并根据 《粮农组织农业各部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战略》及其 《行动计划》施行的各项标准、准则、核算和监测工具、行为守则以及其他规范性或政策工具。
在用于衡量《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框架》长期目标和行动目标进展情况的监测框架中,有多项由粮农组织监管的指标。
粮农组织与世界各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合作,推出一系列计划和项目,旨在推广有助于加强农业粮食体系中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恢复的各种做法和管理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