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在中国

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08/10/2019

9月16至25日,来自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15个国家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在浙江、安徽、福建等地举办的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南南合作”项目第六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能力建设培训班。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是FAO于2002年启动的一项综合计划,旨在认证与加强对传统农业生产系统以及相关的生态景观、农业生物多样性以及知识系统的保护。截至目前,已经有21个国家的57个地区被认证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该项目在农业传统和农业发展领域已树立了强烈的地方和国际声誉。

为了共同支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农业农村部与FAO于2014-2018年在华连续举办了五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活动,为60多个国家的近130名政府官员和专家提供了重要的培训和交流机会。

在此次第六届培训班的开幕式上,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马洪涛副司长发表了欢迎致辞,她强调,作为农业大国和农耕文明古国,中国十分认同和赞赏FAO的农业文化遗产理念。从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进入全球首批遗产试点开始,中国就成为FAO这项事业的最早响应者、成功实践者和重要推动者。

与此同时,马洪涛副司长还补充说道,经过十余年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中国已在GIAHS管理、科技支撑、国际交流、减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希望同更多国家分享中国的成功经验。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童玉娥主任也发表了致辞,她表示:“培训活动增进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员代表对GIAHS工作的了解,使他们从中国已有的经验和教训中,更加深入体会传统生态农业对于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意义。”

在为期10天的培训中,来自中国农业农村部、FAO、研究机构、GIAHS专家委员会的官员、教授和专家们为培训班的学员们安排了15个专题讲座和多项实地考察,不但主题涵盖广泛,而且内容丰富充实,学习、考察与交流紧密结合。

在专题讲座阶段,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协调员远藤芳英(Yoshihide Endo)首先介绍了GIAHS的概念、方法、项目地以及GIAHS项目的最新进展。FAO农村减贫战略项目负责人本杰明(Benjamin Davis)博士介绍了FAO近年来在农村减贫方面的进展和努力。

来自FAO总部南南合作办公室和驻华代表处的南南合作项目官员们介绍了FAO—中国“南南合作计划”长期以来对于GIAHS的支持和贡献。作为首个与FAO建立南南合作战略联盟的国家,迄今为止,中国已向FAO捐赠了8 000万美元的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帮助28个国家约100万小农提升了粮食安全和营养水平。

自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利用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在GIAHS挖掘与保护方面的能力建设,鼓励和推动更多国家了解并参与GIAHS的工作。

在实地考察中,学员们分别参观访问了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等项目地。

在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很多学员表示,此次培训之旅意义深远,令人难忘。通过这次培训,他们希望成为GIAHS”大使”,将在中国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到的宝贵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积极推动本国的GIAHS工作,为保护人类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