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衡量农村贫困新标准

粮农组织携手牛津大学共同开发“农村多维贫困指数”

©FAO/IFAD/WFP/Michael Tewelde

多维度的农村贫困信息有利于制定更有的放矢的政策

©FAO/IFAD/WFP/Michael Tewelde

04/02/2022

罗马 — 虽然世界上大多数穷人生活在农村地区,但是很难获得可靠且标准统一的信息,掌握农村贫困人口总数和实际情况。

为弥补这一不足,应对全球饥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粮农组织)与 “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倡议” (OPHI) 携手发布报告,推出全新“农村多维贫困指数 (R-MPI)”。

 “农村多维贫困指数”扩充了现行农村贫困衡量标准, 深入研究农村人口的各方面情况:粮食安全、营养质量、教育和生活水平。 此外,合作双方还增加了影响农村居民生活的几大关键因素:是否能获取充足的农业资产,面临哪些环境风险和其他类型的风险,以及社会保险。

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库伦在报告发布会上说:“虽然已经有多项衡量贫困的标准得到广泛运用,但是仍缺乏标准统一的农村贫困信息供开展适当且普遍的评估。‘农村多维贫困指数’纳入多项创新指标,如农业资产所有权健全程度、农村社保、风险暴露。 报告还提议采用应用程序,将农户调查结果与地理空间数据相结合,这也是‘农村多维贫困指数’利用风险维度创新成果的体现。”

 “农村多维贫困指数”认为诸如家庭收入这样的单一数值无法准确反映农村地区贫困情况。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生活艰难不仅在于囊中羞涩。

2010年由联合国发展署与“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倡议”发布的“多维贫困指数”(MPI)也认同这一理念;2021年,该指数在109个国家运用,覆盖59亿人口。

 “农村多维贫困指数”在全球“多维贫困指数”基础上率结合了地理空间信息与实地调查数据,衡量农村居民面临旱灾、洪水或热浪的风险。

 “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倡议”主任萨宾娜·阿尔基尔说:“发布全新的‘农村多维贫困指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们要重塑农村数据环境,通过讨论加深对农村贫困的认识,最终目标是消除各种形式和维度的农村贫困。”

实用指标

本次发布的联合报告结合埃塞俄比亚、马拉维、尼日尔和尼日利亚最近的住户调查测试了新指数,充分证明了新工具的实用价值。

报告介绍, “农村多维贫困指数” 能够收集其他指标没有考虑的新信息,包括并非农村地区特有的货币指标和多维指标。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指标所含的各个维度都是有效的,如现金和非现金的匮乏之间存在显著相互影响。 此外,“农村多维贫困指数”能收集更多信息。 以马拉维为例,依据“农村多维贫困指数”认定的农村贫困人口中,多达 14% 未被单纯使用货币的指标定性为“贫困人口”。

 “农村多维贫困指数”也在马拉维的64个农村地区实地接受了检验。 社区成员根据自身生活经历逐项对照“农村多维贫困指数”,并描述农村生活的艰难与贫困情况。 经测试,不仅发现指数的多数维度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发现了其他维度,比如精神状态和外貌。虽然在大规模调查中并非所有维度都显而易见,但是从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启示,那就是不能单靠货币指标衡量贫穷,还要依据农村实际情况调整指标。

新指标问世的意义并不仅在于产生更多的数据;而是有助于更精准地了解极端人口的情况,比如他们身处何地,以及阻碍农村地区民众脱贫的原因,这将有利于制定更有的放矢的政策,根除农村贫困与饥饿。

粮农组织支持各国打造并实施针对贫困小农的扶持政策,改善小农生计,增强小农韧性和脱贫能力。“农村多维贫穷指标”能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监测农村地区脱贫项目和计划的实施情况。

联系方式

Nicholas Rigillo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email protected]

粮农组织新闻编辑室 (+39) 06 570 53625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