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造成全球高达40%的粮食作物减产,加剧饥饿问题。设立“国际植物健康日”有助于呼吁各方高度重视。
从成本收益角度讲,保护植物健康,免受病虫害影响,能够有效预防植物卫生危机全面暴发
©FAO/Luis Tato
纽约/罗马——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热烈欢迎联合国设立“国际植物健康日”。植物病虫害导致作物大规模减产,亿万民众食不果腹,对全球饥饿造成重大影响。
赞比亚牵头提议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际植物健康日”,相关决议得到了玻利维亚、芬兰、巴基斯坦、菲律宾和坦桑尼亚共同署名,在联大上获全票通过,续写2020-2021年“国际植物健康年”的工作成绩。
决议中指出,健康的植物是地球生命之本,也为生态系统功能、粮食安全与营养奠定了基础;同时,植物健康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提供充足粮食的关键。
粮农组织副总干事贝丝·贝克多表示:“‘国际植物健康日’是宣传植物健康的绝佳机遇;不管是从植物健康本身,还是从涵盖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同一个健康’出发,都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上的粮食资源。”
病虫害肆虐 损失惨重
根据粮农组织估计,高达40%的粮食歉收由植物病虫害引起,农业减产导致原本就不断加剧的全球饥饿问题进一步恶化,危及农村生计。从成本收益角度讲,保护植物健康,免受病虫害影响,能够有效预防植物卫生危机全面暴发。植物病虫害一旦蔓延,就难以根治,耗时耗力,成本不菲。
粮农组织植物生产及保护司司长夏敬源表示:“保持植物健康有利于促进粮食安全及营养,同时呵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改善生计,促进经济增长,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挑战。”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植保公约》)秘书Osama El-Lissy表示:“面向公众宣传植物健康的重要性,介绍力所能及的行动,遏止植物病虫害的风险,促进各方认识到防止有害生物蔓延能为保护全球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在“国际植物健康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国际植物健康日”制定了以下5大目标:
近年来,植物病虫害的跨境传播风险愈演愈烈,粮农组织积极开展工作,遏制风险,改善检疫工作。 全球化、贸易发展和气候变化,以及数十年农业集约化发展导致生产体系韧性下降等因素造成了多方面不利影响。
破坏力最严重的跨境植物病虫害包括 沙漠蝗、草地贪夜蛾、实蝇、香蕉黄叶病热带第4型、木薯病和小麦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