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多样化的当地种子,还是促进各类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传粉媒介,生物多样性都是农业粮食体系的核心所在。 ©粮农组织/ Helen Lugada
无论是使用更具韧性的本土种子,还是咖啡与香蕉间种,或是恢复传粉种群,生物多样性并非科学家和活动人士随口抛出的抽象概念,而是农民在日常劳作中付诸实践的一系列具体做法,事关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我们的农业粮食体系依赖于数千种驯化作物、家畜、鱼类以及确保其遗传多样性的品种、培育种和品系。此外,全球至少有五万种野生物种被用于满足粮食、能源、医药、材料和其他需求。但是,由于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全球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粮食的未来岌岌可危。
Jane Nakandi Sebyaala在乌干达卢韦罗区种植咖啡和香蕉,同时还经营Twezimbe Kassala 社区种子银行。种子银行以保护本土种子为使命,为保持田间作物多样性夯实基础。Jane介绍说,相比每年都需换新的强化种子,本土种子可以重复种植多达十次,且无需使用农药或大量肥料即可茁壮成长。
Jane 表示,过去在商店里或市场上,本土种子难觅踪影。但自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粮农组织)组织培训,为农民讲授本土种子的益处之后,“我们便联系村里的长辈收集本土种子,并开始种植。”
日积月累,Jane 和她的农民伙伴们成功种植了大批本土农作物,包括本地品种的玉米和豆类。她表示:“本土种子的优势在于它们韧性十足。与经济作物相比,它们抗病能力强,不易受虫害影响。”
参加粮农组织培训后,John(左/上)掌握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害虫防治技术。 ©粮农组织/ Helen Lugada
虫害只是乌干达咖农 John Kagwa Tujjunge 面临的问题之一。喷洒农药不仅成本高昂,更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止牵连蜜蜂种群、其他昆虫和蚯蚓,珍贵的咖啡浆果更难逃其害。因此,针对会使咖啡树枝变干的咖啡黑枝小蠹类害虫,他表示:“我们尝试利用诱捕器来进行防治。”
John还运用粮农组织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加大力气清除杂草和枯枝,消灭害虫滋生的温床。此外,他还就地取材,利用肥皂、水和乙醇等诱捕害虫。他表示:“方法非常简单,但十分有效。”
另一个同样严峻的问题是水资源长期短缺,而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更是雪上加霜。“旱季期间非常艰难。咖啡树几乎干枯。所以我们在咖啡园里挖排水渠,保留水源,为旱期做准备,”John说道。他坚持实行香蕉与咖啡间种,打造农林系统,以改善作物健康,实现可持续性种植。
香蕉树可以保护咖啡免受阳光直射,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小昆虫、蚯蚓和其他生物掘穴钻洞,改善土壤通气性,即使下小雨,也能保持渗水通畅。有机覆盖物还能吸引白蚁,帮助土壤有机质分解,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此外,咖啡花还能吸引蜜蜂和蝴蝶等其他自然传粉昆虫。
John数措并举,将其 1.2 英亩土地的咖啡产量从每年约 90 公斤提高到 480 至 720 公斤。不仅如此,如今他几乎全年都可以收获咖啡,不再局限于季节性收获。
Wilson Kabagambe同样关注传粉,因为他在乌干达纳卡塞凯区(Nakaseke)负责由粮农组织支持的养蜂项目。他表示,参加粮农组织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之前,“我们虽然也有种植大片玉米,但玉米棒上多有凹陷,这表明没有授粉或授粉不足。”
Wilson表示,咖啡的情况也也类似,“咖啡浆果可能空籽,表明没有发生授粉。” 蜜蜂自然栖息地遭到破坏以及广泛使用化学品导致蜜蜂和其他传粉媒介数量减少,结果显而易见。
为解决授粉不足的问题,粮农组织“推进农业各部门实现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项目着力建造蜂箱,为蜜蜂提供人工繁殖巢穴。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纳卡塞凯地区提供了 500 多个蜂箱。
重新引入传粉昆虫的相关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蜂蜜和其他蜜蜂副产品也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推动良好做法主流化,把握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环节,在全球农业粮食体系中凸显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粮农组织/Helen Lugada
无论是推广多样化的当地种子,还是借助传粉媒介促进各类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生长,生物多样性都是农业粮食体系的核心所在,也是农民心之所系。
粮农组织积极推动各国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农业政策和做法主流,相关项目已在乌干达、老挝和马达加斯等国落地。
为促进落实生物多样性项目,粮农组织组织“学习之旅”,推动农民和农业专家相互交流生物多样性做法,互学互鉴。从良好做法中提炼标准,并推而广之,就是把握提升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环节,在全球农业粮食体系中凸显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