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的森林里生长着一种独特的半落叶乔木,用其果实制成的天然蓝色食用色素堪称食品工业的珍宝。©Ecofolora S.A.S
栀子果是生长在哥伦比亚森林中半落叶乔木美洲格尼帕树(Genipa americana)的果实,如猕猴桃或番石榴大小。用栀子果制作食用色素,开启了食品安全历史的新篇章。这是世界上首个纯天然且耐酸的蓝色食用色素,堪称食品工业的珍宝。
尚未成熟的栀子果果肉接触空气后会变成深蓝色。南美许多土著部落有用这种蓝色颜料涂抹皮肤的传统习俗,他们还用它印染衣物、装饰陶器,甚至为食物上色。
世界食品工业苦苦寻觅的天然蓝色色素如今被找到了,天然食用色素的色谱终于完整了。
《食品法典》近期收录了哥伦比亚栀子蓝,使其朝商业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食品法典》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联合委员会制定,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内容涵盖食品安全方面的诸多标准、准则与操作规范。
哥伦比亚一家私营企业以栀子果为原料开发食用色素,并搜集和整理了相关科学数据,用于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
鉴于市场对天然蓝色食用色素的确存在需求,经过全面科学评估后,《食品法典》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收录了栀子蓝,允许将其用于糖果、早餐麦片和其他各类食品。
《食品法典》食品安全标准收录栀子蓝色素,此举有望改善土著人民生计,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左/上:©知识共享/Alejandro Bayer Tamayo 。右/下:©知识共享/Alex Popovkin
《食品法典》将栀子蓝收录其中, 对世世代代使用这种色素的土著人民意义重大。当地官员预测,这项举措将改善哥伦比亚土著人民的经济状况,尤其有望惠及长期生活在乔科省西北部茂密雨林流域的恩贝拉部落。
无论具体生产模式如何,但哥伦比亚已满怀期待,希望借助食品安全标准开拓新商机,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农业实践。
从食品安全角度看,《食品法典》收录栀子蓝意义重大。正如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秘书Sarah Cahill所言:“这展现了当今在全球各地流通的食品及食品配料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因此《食品法典》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让消费者与贸易商对食品及及其配料的安全性和质量保持信心。”
《食品法典》不仅致力于保护消费者健康,还致力于维护公平国际食品贸易。跨境食品贸易已有数千年历史,尤其是过去一百年间呈指数级增长。
为栀子蓝等食品制定标准事关重大,对广大消费者和市场影响深远,因此绝非易事。©知识共享/Cody H。
食品是否安全?
为栀子蓝或其他食品制定标准事关重大,对广大消费者群体和市场影响深远,因此绝非易事,更无法一蹴而就。
科学家开展评估,会首先通过循证研究分析食品所有潜在危害,然后结合消费量及毒理学数据确定人类可接受的最高水平,从而综合评价对消费者的风险。
栀子蓝的毒理学评估及指标设定由粮农组织/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完成,历时数年才就关键安全参数达成最终共识。
《食品法典》 所有文本的制定均严格遵循科学,栀子蓝标准制定过程正是这种科学严谨做法的典范。
科学精神,辅之以透明、包容、协作及共识几大核心价值,共同奠定了食品法典委员会作为国际食品安全权威的地位。《食品法典》已成为全球众多国家制定食品标准的主要科学依据,并支撑粮农组织履行其独特使命,即监管食品链各环节,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