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拿马的恩加贝-布格勒山区,经过当地土著青年的努力,四个农民协会连入互联网,掌握了数字技能。©粮农组织/Catalina Acosta
在巴拿马西部的恩加贝-布格勒山区,天气往往说变就变,短短一天之内可以从晴空万里到大雨倾盆,这种变幻莫测的热带气候让初来乍到的人感到措手不及。
这里的土著人民通常被称为恩加贝人,他们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远离大城市,男女老少都习惯了长途跋涉,或者步行,或者骑马。山里只有难走的土路,而且经常因下雨而无法通行。
与世隔绝的环境让恩加贝人一直与大自然保持紧密联系,传统习俗得以维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然而,这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人口普遍贫困,且难以获得基本服务,尤其是在道路受阻的时候。当地居民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的农业和畜牧业为生,而基础设施的匮乏困扰着这些小农户。年轻人更是感到苦闷,他们找不到赚钱的机会,也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在这里,电脑上网常常是一个奢望,因为本来就很微弱的信号在下雨的时候甚至会完全中断。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发起数字素养培训,为解决这些长期存在的挑战提供了契机。作为南南合作计划的一部分,粮农组织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共同启动了 “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项目,旨在帮助巴拿马等12个拉美国家振兴农村生计,支持中小农户。
作为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的一部分,来自中国的专家提供了关于数字农业的培训,与社区成员分享中国经验。©粮农组织/Catalina Acosta
在巴拿马,该项目涉及恩加贝-布格勒地区的四个农民协会。中国农业农村部派遣了两名专家,一位专攻数字农业,另一位专注农村数字化,在项目设计阶段亲临当地提供支持。他们走访了该地区,与粮农组织和政府技术人员分享经验并提供培训,同时与社区成员进行了交流。
20岁的Juan Cedeño和23岁的Milka Rodríguez是恩加贝社区的两名土著青年,他们一边帮助家里务农,一边在原住民自治大学攻读双语跨文化教育学位。他们对这个项目特别感兴趣,并最终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每周五,他们都会前往位于拉诺图格里的校园上课,直到周日才返回位于图拉山和加维兰山的家中。对Juan来说,去程需步行部分路段,耗时1.5至2小时,而返程通常只能全程步行,约需4小时。
他们的父母是参与项目的其中两个协会的负责人,他们也因此与项目结缘。在父母的敦促下,他们参加了卡米诺夫人基金会举办的培训。该基金会与巴拿马农业创新研究所是推动项目实施的关键机构。
Milka回忆说:“粮农组织给了我机会,我父亲让我参与进来,因为科技在进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
Juan坦言:“我对这个协会产生兴趣是因为我的母亲,她之前就已经参与其中…… 我从小就喜欢参与能对社区产生积极影响的事情。”
Milka和Juan调整了自己的日程和工作安排,参加为期五周的培训,希望能够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并掌握了关于互联网、社交网络、办公软件、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新技能。
他们的热情和投入令其在培训班中脱颖而出。他们积极帮助同学,成为培训讲师的得力助手。
粮农组织驻巴拿马次区域办事处的信息技术官员Arquimedes Pérez注意到两人的能力和领导天赋,邀请他们协助安装项目提供给各协会的天线和技术设备。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他们跟随在Pérez身边,学习如何设置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以及解决常见的技术故障。他们还接受了培训,学习如何维护为四个协会供电的太阳能板。
“青年是社区的新生力量,”Pérez说,“要让每个社区的年轻人都参与进来,让他们能在一线支持自己的社区协会。”
在Arquimedes Pérez的指导下,Milka和Juan帮助各个协会安装设置卫星天线,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设置Wi-Fi连接,并对太阳能板等由项目分发的技术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粮农组织/Catalina Acosta
如今,两人通过参与项目优化了工作流程,为协会的产品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并接触到很多他们感兴趣的新知识。
他们创建了社交媒体账号来推广产品,Milka已经成功地利用社交媒体促成了社区内外多笔交易,包括手工艺品、谷物和豆类。
此外,他们还通过互联网了解农业技术、天气预报和市场行情,这对作物管理和商业决策至关重要。
Milka和Juan与社区其他年轻人分享所学知识,帮助更多人掌握设备使用技巧并解决简单的技术问题。新数字工具为整个社区打开了更多信息与机遇之门,尤其让年轻人受益匪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