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发布全新应对粮食损失应用程序,屈总干事指出“索取—生产—使用—丢弃”的模式造成浪费且不可持续。
在泰国,粮农组织持续帮助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查明和补救粮食损失热点
©FAO/Alisa Suwanrumpha
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今日出席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活动并指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可创造多赢机会,对粮食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增加营养食物供给并全面促进农业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
屈总干事呼吁立即改变当前粮食和纤维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方式,“从而确保粮食安全且人人都能享有健康膳食” 。 他强调,不应在面对挑战时止步不前,而应立即采取切实行动。他指出,世界不能因循守旧,而要积极求变,所有伙伴和相关各方都应切实展开行动。
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统计数据显示,超过13%的全球粮食产出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面临损失,17%在家庭、食品服务和零售环节遭到浪费。
与此同时,全球千百万人营养不良,全球商定的多项营养目标无法如期实现。健康膳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然而在2021年,超过31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
采取循环发展模式刻不容缓
屈总干事指出应摒弃当前“索取—生产—使用—丢弃”的线性模式,全球农业粮食体系“必须向着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型。”
粮农组织认为,重点是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涉及生产、处理、加工、包装、储存和消费;挽救、回收和重新分配过剩或未售出、安全且不影响食用的食品,回收、资源化或重新利用副产品,从而减少产生废弃物。
教皇方济各通过代表宣读致辞并指出,“我们丢弃的食物,是食不果腹且同样拥有食物权的人们所朝思暮想的珍贵资源”。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在一段视频讲话中指出:“若要认真对待粮食浪费问题,需要深刻转变粮食生产、处理、储存、加工和消费方式。”环境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姆雷玛呼吁“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向国际目标看齐,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
出席活动的其他嘉宾包括: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总裁阿尔瓦罗·拉里奥、世界粮食计划署人道主义和发展计划司司长David Kaatrud、安道尔外交部长伊玛·托尔·法斯、圣马力诺外交部长卢卡·贝卡里、环境署西亚粮食浪费问题倡导者Leyla Fathallah、粮农组织爱尔兰国家亲善大使Diarmuid Gavin。他们都不约而同强调应采取行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
农业粮食体系造成土地退化
粮农组织警告称,当前的农业粮食体系发展模式造成农业土地退化,进一步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生物多样性损失和地下水消耗。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农业粮食体系转型的核心所在,有助于增加粮食供给,推动粮食安全和健康膳食,增强发展韧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屈总干事指出,解决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可实现“人类与地球的双赢”。
粮农组织的工作
为监测进展并利用数据促进持续改进,粮农组织今天发布了名为FLAPP的“应对粮食损失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可通过农民广泛收集信息,更好地了解发生损失的供应链环节,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粮农组织在实地层面开展的大部分工作侧重于减少供应链上的损失,即在收获之后和进入市场之前发生的损失,环境署的工作侧重于发生在零售和家庭层面的浪费。
粮农组织积极支持泰国中小微企业确定粮食损失关键节点,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粮农组织还大力推广改良且可持续的散货包装方法 以及合理的收获后管理做法,帮助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运输新鲜农产品。在与多方伙伴开展的另一项倡议中,粮农组织帮助为坦桑尼亚渔民提供鱼类新型处理和加工方法培训。最后,粮农组织制定方法,衡量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旅游业餐饮部门的粮食损失和浪费情况。
需要增加投资
为了助力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实现循环发展,粮农组织呼吁在基础设施、物流、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宣传方面增加公共和私营投资。
农业粮食体系如能转型采用循环发展模式,将有望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2.3,即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包括收获后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