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事 屈冬玉

2024年度综述:龙马精神,复兴粮农!— 强信心添动力,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毛里塔尼亚巴格达社区妇女正在播种。
   ©粮农组织/Giulio Napolitano

 

202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届缔约方会议(COP 29)《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6届缔约方大会(COP 16)《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6届缔约方大会(COP 16)相继召开。“里约三公约”这三场事关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缔约方大会,将全球环境危机治理的关注度推向新高,促使国际社会统一共识,汇聚力量。

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地退化,造成农业生产水平受损,粮食不安全状况愈发恶化。另一方面,不可持续的农业实践方式也加剧了毁林、温室气体排放和重要生态系统丧失。面对紧迫形势,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打破恶性循环。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粮食体系可持续韧性转型,正是统筹应对上述多重挑战的有效切入点。  

在此背景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发出掷地有声的号召,提出务实可行的主张,强调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大有可为、前景广阔,能够而且必须发挥关键的突破先导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和粮食不安全叠加的严峻挑战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

屈冬玉总干事在出席第79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会议期间指出:“全世界有40%的人口在气候危机面前不堪一击,形势十分严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是造成饥饿的一项主要原因。当前,全球超过7.3亿民众食不果腹,深受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问题的困扰。韧性农业粮食体系和可持续农业实践方式,为应对错综复杂的粮食、水、土地和生物多样性挑战提供了出路。”

屈总干事全年跋山涉水、日夜兼程,辗转世界各地出席多项高级别活动,并深入基层实地考察调研。他在多个场合大力呼吁农业粮食体系要注重实现少投入、高产出,多产粮、产好粮,充分保障粮食生产供应,为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解决吃饭问题,同时减轻农业生产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保护好未来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根基,倡导各方携手实现“四个更好”: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

粮农组织不仅在联合国等国际论坛上据实说事、阐述主张,更立足190多个成员国的具体国情,因地制宜提供技术援助与专业指导,以具体行动诠释如何推动农业粮食体系可持续韧性转型,助力应对气候危机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众享安全营养美食。这既是粮农组织《2022-2031年战略框架》确立的核心奋斗目标,也是落实《粮农组织气候变化战略》及其《实施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

 

把农业粮食体系建设需求纳入各国规划

全球承诺能否落地转化成为国家行动,事关能否切实推动农业粮食体系实现可持续转型,有效适应复杂多变的气候形势。粮农组织与各国紧密合作,在国家计划中突出农业可持续韧性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需求,如协助制定和落实气候行动国家自主贡献(按计划于2025年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以及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

同时,粮农组织努力推动各国在农业发展计划和实践中重视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以及土地、土壤和水资源可持续综合管理,确保农业粮食体系置于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工作的突出位置。

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9)期间,粮农组织积极参加世界领导人峰会高级别活动和相关谈判,全方位宣介农业粮食体系对于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作用。粮农组织牵头发起一项综合计划,并发布多份重要出版物,强调亟需加大农业粮食体系投资力度,引导资金“精准滴灌”,推动可持续转型和气候适应进程。

此外,粮农组织发布国家自主贡献最新分析报告,指出各国农业粮食体系在减缓、适应和融资方面的差距,强调必须下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升农业粮食体系优先级,才能切实落实《巴黎协定》各项目标。

粮农组织还与主席国阿塞拜疆共同发起“巴库农民与气候和谐发展倡议”,依托粮农组织2022年牵头发起的“粮食和农业促进可持续转型(FAST)伙伴关系”框架,发挥平台优势,协调各方立足农业粮食体系采取气候行动,同时增强农民权能,成为气候行动的中流砥柱。在粮食、农业和水主题日之际,粮农组织还牵头举办专题研讨活动,共谋对策,推进融资、创新、合作进程,以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为契机,提升气候行动力度。 

粮农组织积极参加在哥伦比亚卡利举行的第16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 16),强调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农业是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重要基础。

粮农组织发起“农业粮食体系—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支持倡议”,因地制宜、因国施策,细化支持方针,协助各国政府推进农业粮食体系建设,加快生物多样性计划突出并践行农业粮食体系贡献的方法对策,助力落实《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粮农组织还积极推动保障土著人民权利,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利用数字序列信息开展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工作。

2025年,粮农组织将在罗马总部主办COP 16第二阶段会议,呼吁各方重视生物多样性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调落实资金和技术支持,为依赖并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农村农业社区提供坚实保障。

 

© Chris Steele-Perkins/Magnum Photos for FAO
© FAO/Asim Hafeez

左/右: 尼泊尔牧民收集饲料喂养动物 ©Chris Steele-Perkins/Magnum Photos for FAO / 巴基斯坦洪水过后 © 粮农组织/Asim Hafeez

 

深化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建立健全气候和环境行动资金保障机制

资金是将承诺和计划转化为现实的关键。2024年,粮农组织与绿色气候基金全球环境基金等主要融资机制紧密携手,积极发挥渠道作用,高效调配关键资源,助力有关各方实现这一目标。

屈总干事在出席COP 29期间宣布,绿色气候基金已批准为两个投资总额高达1.34亿美元的转型项目注资,此举极具里程碑意义,将极大促进索马里和伊拉克弱势农业群体提升适应和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两个项目均由粮农组织牵头发起,旨在赋能这两个弱势国家的农牧民实现发展,有效适应干旱、洪涝和水资源短缺等日益加剧的气候危机影响。 

自2016年双方建立伙伴关系以来,粮农组织与绿色气候基金携手并进,稳步扩大气候投资规模,促成一大批高影响力项目落地生根,有效推动农林渔业朝着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目前,粮农组织协助各国获得的绿色气候基金资金规模已经突破13亿美元

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主办的《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6届缔约方大会期间,粮农组织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共同发起“粮食体系综合计划”,将向32个国家投放2.82亿美元全球环境基金供资和近18亿美元的共同供资,以此推动生物多样性、土地和气候变化治理,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环境效益,并通过改善民众粮食安全、营养和生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2024年,粮农组织协助28个国家获得全球环境基金7000万美元供资,有效应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地下水管理、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和土地退化方面挑战。此外,全球环境基金批准为粮农组织牵头的48个投资总额约29亿美元的项目注资,确保相关项目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农业粮食体系实现可持续转型,从而消除饥饿、保护环境。

目前,粮农组织在世界各地开展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组合投资总额已经突破14亿美元,协助超过120个国家结合当地重点发展规划开展项目,带来全球环境效益,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积极倡导公正转型

2024年初,粮农组织发布《不公正的气候》报告,呼吁实现公正转型,增强气候韧性,开创公平与包容的美好未来。报告公布详实数据,指出农村妇女因气候危机而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强调妇女脆弱境况与男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各种不利影响交织叠加,亟需拿出真招实策,切实推动妇女赋权。该数据分析法从经济和社会角度有力论证了为何要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实施促进性别平等的气候政策和计划,从而消除现有不平等现象,促进农业粮食体系从业妇女赋权。

屈总干事指出:“在地域、财富、性别和年龄方面的社会差异,对于农村人口有着深刻影响但鲜为人知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气候危机面前尤为脆弱,不堪一击。报告呼吁持续投入更多专项财政资源与政策关注,解决全球及国家气候行动中存在的包容与韧性问题。”

2024年,粮农组织积极倡导公正转型,强调社会公平与性别平等是塑造粮食和农业美好未来的重要基础,理念与主张在COP 29期间得到各国代表的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

 

Video
The Unjust Climate

The unequ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countries, communities, and individuals undeniably pose a critical global challenge.

Video
Not deserting deserts: Scaling land restoration through innovation

In Mauritania rising temperatures are fuelling Sahara expansion ...

宣介成功案例,推动知识分享

粮农组织坚定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全面提升气候、生物多样性、土地和粮食安全领域多重发展效益,同时为乡村发展振兴注入活力,始终强调人类与地球发展存续辩证统一,推动实现和谐共生、协同并进。

在哥伦比亚,粮农组织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发展振兴,助力当地实现气候减缓和适应目标。相关倡议行动大力推广农林兼作和可持续畜牧业养殖等实践方式,既促进生计可持续发展,还提升碳封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效能。农田种树的实践更是帮助农民改善土壤健康,丰富收入来源,提升抵御气候危机的韧性。

恢复亚马逊地区退化土地,再到帮助非洲农民防治荒漠化,粮农组织以实践证明,多项发展对策卓有成效,正切实改善当地民众生活,传递着面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粮农组织对气候与粮食和农业之间多方位、深层次联系的探索挖掘,也体现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GIAHS)计划之中。2024年,粮农组织为来自奥地利、印度尼西亚以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三个遗产地授牌,表彰其不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增强气候韧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和粮食安全。通过弘扬保护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粮农组织努力深挖保护传统民间知识,推广可持续实践方式,为构建农业与地球可持续发展未来保驾护航。迄今为止,已有来自28个国家的89个遗产地获得授牌认定。2025年,粮农组织将进一步推进扩员工作,争取实现全球遗产地数量破百。